李 玲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南平 353000)
谷文昌虽已逝去,但谷文昌精神却不断吸收新时代的血液而历久弥新,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赞美谷文昌,究其原因,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勤恳踏实的态度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坚持“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坚守底线、敢于担当、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持之以恒”的政治品格,切实躬身践行了当代“好公仆”“好干部”的标准与要求。谷文昌精神不仅是激发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源泉,同时对于当代学生人生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与现实借鉴意义。
1.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牢记于心,并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真正做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他自觉地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服从各项安排,坚守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毕生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勇于破解难题的过硬作风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与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谷文昌给予高度评价:“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一大批坚守着理想信念的优秀党员干部,彰显了坚如磐石的信仰本色,铸就了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丰碑。”[1]
2.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谷文昌将“以人为本”的信念践行在日常生活中直至生命结束,表现在以人民利益为重。“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谷文昌的座右铭,谷文昌还有一句名言:为官有两条标准:一要看是否对百姓有利;二要看是否有损党的威信[2]。战胜“兵灾”与“天灾”、植树造林、恢复生产、修建海堤、发展渔业……这些“战天斗地”问题能够成功解决,使人民群众满意,源自于谷文昌作为县委书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奉献精神得到了民众“未拜祖宗,先敬谷公”的敬意,也因此,“牢记党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的谷文昌与东山人的鱼水情,使他得以“民记之、民思之、民爱之”。
3.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实地考察、永不放弃、联系群众”是谷文昌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他鞠躬尽瘁、敬业精神的表现。在治理风沙的过程中,他组织“沙荒调研队”到现场勘察测量、深入一线走访群众,听取人民意见,制定方案;植树造林过程中,他面对被风沙摧毁的长堤、一次都没有成活的树苗,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重新摸索;在修建海堤过程中,他与东山人民同劳动,成功将海岛变半岛……在谷文昌的不懈努力中,东山的面貌焕然一新。谷文昌作为一名普通的县委书记,以“愚公移山”的不屈精神坚定地完成党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以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积极解决人民碰到的难题,他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勇往直前的坚韧品格对于当今的从业者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踏实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踏实苦干、艰苦奋斗,是谷文昌精神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化,待遇与普通民众相同,主要表现为“勤政为民、不谋私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格。在生活中,谷文昌穿旧衣服,吃剩菜,却在困难时期将布票与粮票捐给需要帮助的群众,对于家属也一视同仁,将孩子送到乡下锻炼,不给安排工作。在工作中,谷文昌继承了中华民族“公生明,廉生威”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以国家利益为重,精打细算,不占国家一点便宜。公私分明,公物涓滴不入私门,这是谷文昌严格遵守的底线[3]。在当今社会,“为己谋利、讲究排场、面子工程、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在个别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因此,必须积极宣传谷文昌精神,坚决纠正这股歪风邪气。
首先,谷文昌精神具有浓厚的继承性。谷文昌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诸如“有志者事竟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优秀品质,谷文昌在县委书记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在当今时代,他已经成为高风亮节、施政为民、恪尽职守的代名词。其次,谷文昌精神具有长远的持久性。谷文昌虽已逝去,但他是继焦裕禄之后又一位县委书记的楷模,其精神跨越时空,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品格以及对人民负责的坚定信念,经过岁月的变迁没有被世人所遗忘,反而兴起对谷文昌学习的热潮,至今仍为人民铭记传诵。最后,谷文昌精神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谷文昌所做的每件实事,都是在听取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为人民服务和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基层,躬身实践,人民群众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就以敢为人先的豪情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群众改造东山、共创未来。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因受市场经济及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观念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人生观上存在错误认识,产生了价值信念摇摆、缺乏精神追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理想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多强调社会阴暗面,思想空虚;在实现人生目标方面:缺乏奋斗精神、畏首畏尾、意志薄弱;在价值取向方面:注重个人至上、拜金主义、行为上投机取巧;在生活态度方面:生活懒散、铺张浪费、耽于享乐、追求奢华享受。此外,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毫无集体观念、道德行为不端;部分学生个性独立、特立独行、不在乎他人感受;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对待平时作业敷衍了事、心存侥幸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只注重眼前个人眼前利益的举动并非个例,也只是学生行为失范中的冰山一角,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存在误区,没有明白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因此,通过学习谷文昌精神,有利于纠正部分学生有失偏颇的人生观,促进他们个体自身发展,以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敬畏生命、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尊重自我与他人,从而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新时代大学生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代,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能否以国家、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是“红”与“专”辩证关系在教育要求上的集中反映[4]。它既注重新时代大学生个体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又从“立德树人”高度提出德育方面的要求,因此,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刻不容缓。谷文昌在工作与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以及踏实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实现中国梦需要具备的品质,弘扬谷文昌精神,能够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
谷文昌生活工作的时代虽已远去,但其精神基因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5]。谷文昌精神,本质是坚持“民惟邦本”,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内涵。谷文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弘扬谷文昌精神,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激励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还能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成才志向,认识到即使是社会当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只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努力奋进、踏实苦干、克服困难、一往无前。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与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任务,其中即包含着学生人生观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学中融入谷文昌精神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讨论,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谷文昌的先进事迹介绍给学生,在学生了解谷文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挖掘背后隐藏的精神,分析其价值意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追求理想、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创造人生价值、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等内容都能与谷文昌精神进行有效融合,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更能加深学生对谷文昌精神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在榜样的带领下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自觉践行谷文昌精神,有句话说:强制命令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好学生,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用语言感染学生,通过率先垂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和践行正确的人生观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实质飞跃和功能归宿,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是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注重发挥它的作用,通过借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夯实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行动转化。其一,要拓展谷文昌精神的宣传渠道,高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论文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专家教授的宣讲,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谷文昌精神的精髓,奠定理论基础。其二,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参观谷文昌工作的旧址,使学生能够在实地观察的氛围中感受谷文昌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参加不同主题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面对各种挫折挑战,牢记谷文昌永不言弃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价值,做到直面困难、奉献自我,以踏实苦干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完成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经验与能力的增长。
高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将谷文昌精神融入到校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学风与校风,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可适当增加谷文昌的宣传栏目,例如,在图书馆和教室悬挂谷文昌的画像,配以其先进事迹的介绍,或在教学楼内增加宣传橱窗,内置与谷文昌有关的书籍与报纸等刊物供学生阅读,或举办以谷文昌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进行学习,完成后也能够起到宣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作用。此外,应将谷文昌精神融入学生社团活动,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征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完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下,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受众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二者之间的互动相比传统媒体更为广泛、直接、快捷和深入,网络环境健康与否对新时代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应该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直观性”规律,推动谷文昌精神教学资源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绿色的网络舆论环境。因此,高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如建立专题网站,邀请专家教授录制谷文昌的讲解视频,同时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写作,将心得体会与学生分享,由于是自己熟悉的老师与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引起共鸣;可以定期组织理想信念、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等开展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