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佳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南昌 330029)
微课教学的普及,提高了部分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也应以微课为基本载体,提高微课教学的实践能力,切实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化设计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提升微课教学综合能力,为后续阶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涉及国际贸易措施、国际贸易服务及国际货款结算等多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工作开展需要基于课程需求,选择有针对性方案进行教学布局。但在实际教学实践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未能基于当前教学规划做好对课程结构的精简,导致部分非重点内容占据较大课程比例,在提升学生学习课业压力的同时,也拖慢教师教学进度,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总体教学强度有所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有着较高要求,需要根据后续阶段教学内容做好前期阶段教育铺垫,而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等多方面个体差异,导致整体教学流程设计过于繁琐,从而,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与教师教学难度,另一方面,也对后续阶段课程教学稳步推进形成阻碍。
早期阶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要面向对外贸易人才培养提供教育服务。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化贸易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受众范围逐步扩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各地区高校、教育机构,针对该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专业素养能角度开展教育布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不足问题。虽然在教师教育能力上解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但由于国内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师课程教学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教育优势,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限制,致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仍然受到部分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知识密度相对较高,其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需要根据各个阶段不同教学需求做好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的调整,确保教学考核评价能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水平及教师教学质量多个方面反映教学现状。但部分教育机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并未结合自身教学现状进行规划,而是采取照搬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开展考核评价,促使其教学考核评价工作开展,难以对课程教学现状有效反馈,降低教学考核评价的实际有效性。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以上问题,教育机构应做好对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利用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切实弥补当前教育不足,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课程教学质量充分提高夯实基础。
微课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向融合开展教育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信息化教学,微课教学是以线上教学辅导为核心,将教学重心从单一层次学习成绩提高向多元化学习能力强化进行转移,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加强自主化学习能力及构建多元化教育发展生态环境,实现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微课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可以更好地简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流程,提高该学科实际教学效率,并实现线上学习及线下教育一体化推进,使国际贸易理论实务课程教学能以培养学生良好专业素质为切入点,从多个维度开展实际教学工作,减少对课程教学资源浪费,加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重点知识输出能力,进一步保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有效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必须面向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开展教育布局。初期阶段,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结构相对单一,教学工作开展能围绕阶段性教育目标开展教育规划。随着后续阶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课程教学涉及内容愈发丰富,做好多元化课程教学实践势在必行。以微课教学为载体开展系统化教学实践,则能更好提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教学能力,对于强化总体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帮助作用。正因如此,微课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可以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课程实践的限制,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能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科学调整教学方向,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适应能力。
加强课程教学实践,其目的在于实现与微课教学双向互补,将微课教学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课程教育载体,通过线下实践与线上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其中,教育机构应做好充分教学协调工作,及时运用微课教学掌握学生学习动向,并围绕后续阶段教学工作开展,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微课教学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切实保证微课教学基础时效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方面,需要实现与微课课程教学有效同步,确保各项教学实践工作开展,能与微课教学行为有效对接。在此过程中,教育机构应给予学生足够自我施展空间,运用对课程知识实践运用,了解学生课程学习不足,使教师能更好掌握后续阶段教学动向,帮助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科学教育布局,促使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育中运用,能更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足,为未来阶段更好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质量奠定良好根基。
目前,我国微课教学大部分采用平台教学模式,要与微课教学平台合作,实现与线下课程教学对接。为更好在这一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对微课模式的运用,应采取一体化教育培养机制,通过联合多个平台开展教学实践,逐步进行教学筛选,将适宜当前阶段教学内容运用于微课教学实践,促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课程教学的开展,能更好选择优质的微课资源进行教育布局。这其中,教育机构可以采取教育合作的方式,与各地区高校、高职院校进行一体化教育联动,积极拓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并结合现阶段教学现状,调整微课课程教学方向,利用对教育评价机制及一体化教学联动机制的运用,提高微课教学总体质量。进而,一方面,发挥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育中高效化优势;另一方面,亦可进一步提高微课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水平,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高质量开展。
早期阶段,由于微课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微课教学主要作为教育辅助工作。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人才教育培养主要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实效性等起到积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对微课教育模式的运用,应摒弃传统教育机制,需要通过强化微课教学主导能力,建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新体系,使微课教学能更好发挥自身教育主导优势。为此,教育机构可以围绕对教育体系优化,改变现有课程教学结构,提高微课教学在课程教育中所占比重,并在教育考核与评价方面提高微课教学实际参与度,使微课教学能真正融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体系,使微课教学不再沦为单一教育形式,而是成为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教育创新是提高教育适应能力重要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不仅要做好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要针对行业变化、教育考核内容的改变及时修正教学方向。因此,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对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大幅提高微课教学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运用兴趣教学引导提高微课教学的教育适应性,确保微课教学可以为后续阶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育开展做好充分教育铺垫。另外,针对教学技巧的创新,教育机构需要在微课教学方面,引入VR教学、混合式教学及情境教学等多种模式,通过对不同教学技巧及方法的运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布局,促使微课教学能满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育多元化需求。
微课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运用,有助于更好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需要针对微课教学特点,做好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优化,科学做好基础教育布局,确保课程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切实发挥微课教学的多元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