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实践研究

2021-01-14 13:34宫妙琴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助学贫困生

宫妙琴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举措。扶贫工作中首先要对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问题予以保障,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政策,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应充分结合人才培养和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对高校贫困生给予精准资助,确保扶贫资助举措的有效性。

1 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扶贫工作中,大学生资助工作是核心内容之一,应充分考虑扶贫工作总体战略部署,将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并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对高校贫困生开展精准资助工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以结合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资助,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贫困补助等,不让任何一名高校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辍学,实现对教育公平政策的贯彻落实。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扶贫工作的主要阵地,但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1.1 困难群体识别难以精准

在高校资助工作的具体执行中,为了实现困难学生的全面覆盖,在工作中没有深入区分学生情况,各生源地民政部门工作也有缺失,没有具体认定困难学生,高校为切实保证资助落实到位,也没有精准识别和界定资助对象,资助范围大但明显缺少精细度,一些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也会因此受到资助,而对于许多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而言并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1.2 帮扶措施难以精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原因及家庭背景都有差异,所需资助也不相同,且同样贫困的学生个体之间在需求方面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在实际高校资助工作中,资助工作的精细化不足,贫困学生的特殊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缺乏丰富的工作形式,扶贫工作有些形式化,资助工作效果并不明显。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中所提出的经济困难标准是将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作为依据,通常会与当地人的人均年收入相比较。由于各地区之间人均年收入不同、经济差异明显,因此难以量化贫困生的审核标准,在对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主要将乡镇级以上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作为依据,监督审查工作有效性低,贫困证明存在伪造现象。此外,高校还存在弱势监督、审批自主性大等问题。

1.3 精神贫困有待解决

高校资助工作主要在物质层面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在学生的精神层面并没有予以重视,受资助的学生缺乏心理疏导。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更加敏感缺少归属感,且通常缺乏较强的社交能力,很难借助单纯的物质帮扶解决根本问题。部分受资助学生依赖性较强,缺少感恩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资助工作中缺少育人诉求和人文关怀,难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到满足,精神脱贫难以实现。在资助政策中,物质需求是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需求,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资助工作怀有感恩之心也同样重要,资助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工作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难以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

1.4 资金配置不够合理

资助政策中资金是核心问题,资助资金在当前资助政策体系中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虽然政府每年都会加大资助力度,但是资金投入量与整个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相比仍显不足。调查显示,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19.48%的贫困学生认为额度太低是主要的问题。另外,大部分贫困学生都过于依赖助学金资助。相关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贫困学生都没有选择申请助学贷款。当前,在资金使用模式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都会积极争取,但是争困不争优。二是没有将助学贷款的可持续作用发挥出来,在政府财政投入方面难以有效缓解压力。

2 大学生资助政策效果提升对策

2.1 建立“助困、扶志、强能”的多方位资助体系

想要完成多方位资助体系的构建,需要将助困作为主要目标,避免学生因为经济问题难以完成学业。同时,减少无偿资助方式,多选择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资助,将资助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及意志培养上,将正确的思想引领落实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避免学生对资助产生依赖性,让学生意识到无论出身如何都要靠自身努力取得成功。将强化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目标,高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各类教育资源,采用素质拓展、勤工助学等方式对贫困学生予以鼓励,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2.2 构建科学化贫困学生识别模型,实现精准资助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对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制定合适的指标,完成在校大学生经济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估。以此为基础,统计工作中可将学校超市、食堂、医院等消费场所作为指标,对一段时期内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从而采集到准确的样品集。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运用聚类、支持向量机等算法,构建经济困难学生识别模型,精准识别高校大学生的经济情况,为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明确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责任,仔细分析错误认定原因,精准追究责任人,为高校资助政策的实施提供公平的环境。

2.3 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中,应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以此为基础引入社会企业和公益性组织的资金支持,并对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予以鼓励。在助学贷款工作中,利用企业和公益性组织的资金作为补充,学生作为主体自主偿还贷款,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由政府财政投入予以保障。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广大群体对高校贫困生予以关注,将社会资本引入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为政府财政支出分担压力。高校要积极探索校企联动助学渠道,将更多企业资金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并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提升助学贷款的比例和作用,以政策宣传和机制保障为出发点,简化申请程序,提升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2.4 坚持“育人先育心”,强化心理教育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校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负责,动态掌握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提升抗压能力,并满怀感恩之心,让学生能够在困难中自助,并积极帮助他人,促进精神脱贫,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结语

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先扶智,要避免高校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在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应将育人作为出发点,充分联系人才培养和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对高校贫困生给予精准资助,确保扶贫资助举措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助学贫困生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