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

2021-01-14 12:56娜,李静,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化信息技术

李 娜,李 静,魏 力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35)

早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因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25)[2020-1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 25_334188.html.这些问题成为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障碍。然而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采用线上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疫情期间,新媒体让地隔南北的学生,在腾讯课堂、钉钉、云课堂等平台上,坐在了“同一间教室”。不少专家认为疫情加快了教师和学生对于线上教育形式的接受度。这也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实践经验。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针对当前教学改革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主要是指在无线网络技术支撑下,可以跨越地域、时间的媒体形态,是当今的主流媒体形式,比如大家熟知的微信、QQ、抖音、bilibili 直播等。新媒体具有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传播和受众无界限的特点。过去是由媒体报道完成传播,现在事件制造者或当事人就是传播者。这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被弱化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权提升了。新媒体的以上特点及优势都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极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新媒体的盛行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新媒体中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却难以得到保障。此外,随着我国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部分新媒体为获取关注度,对信息进行“掐头去尾”或“夸大其词”,使网络信息碎片化。高校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浏览信息时,往往不注重对真假信息的辨别,也不去深入分析信息的内涵和真实性。这种快速化、碎片化的浏览方式容易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新媒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时往往并不避忌自己的身份,极易出现过激言论。在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信息面前,如何扮演好学生道德、思想、政治意识引路人的角色,提高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避免其被不良信息诱导,是新媒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难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强大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虽然2020年上半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保障了特殊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思政网络教学课堂实效性不强仍是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理念僵化。教育部科技司司长、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雷朝滋指出,“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原地,大量的是简单的课堂搬家,不少学校的在线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①雷朝滋: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六大引擎”[EB/OL].(2020-07-14)[2020-12-15].http://media.cutech.edu.cn/zcjd/gc/202007/t20200714_1738166.shtml。理念僵化又直接导致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机制的僵化。正如疫情中大多数的线上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型,只不过是线下课堂直接搬到线上的僵化行为,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二是信息技术保障不足。目前正处于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已具备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硬件和软件条件。但是,对于信息化条件的配套升级,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度不足、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要想对大学生进行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实行大规模、多样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预测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资源共享体系的高校,其所谓的信息化只是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日益更新的信息化技术不相匹配。虽然2020 年上半年的大规模线上教育使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互联网+教育”也更加深入人心,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仍有待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如果仅仅是具备了信息化的一些基本能力,是无法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有效融合的,更无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信息化教学技术,但由于理念僵化,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工具,而不是从教学模式、评价机制上去进行改革,还远远没有达到新媒体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发展途径

2020 年初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层变革的重要契机。如果说之前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算作是徐徐推进,那么此次骤然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广大师生赶上了一场“信息遭遇战”,尽管仓促作战,吃了一些苦头,但总体而言是打了一场胜仗。此战最大的收获在于广大高校、师生无论是从“战略战术”“装备性能”,还是从观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或者说,曾经对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百般顾虑,今天看起来也不是不可突破,线上教学的首胜给我国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而言,具体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是加快推广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构教育教学新形态。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将给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带来一个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思政课教学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把准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以此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只有真正做到这一步才算是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比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重现党的重大历史情节,使学生能够亲身模拟体验历史,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远胜于传统的说教。此外,要基于信息技术为新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实时的、综合的多维度评价,从而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加强对学生能力思维素质的培养。

二是基于“互联网+教育”丰富教学方式,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摆脱传统“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自觉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同时面对网络信息的多、繁、杂,思政课教师更需要快、狠、准的应对,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及时答疑解难。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疫情专题活动”,围绕疫情时事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分辨广杂的信息,让学生从实践中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新媒体时代迫切需要高校思政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并具备适应未来教育的思维模式。首先,通过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召开思政大课教学观摩会、出版思政网课优秀典型案例集等多种方式,促进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培训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其次,大力开展思政教师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第三,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力度,为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应加快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制定符合信息化要求的课程建设标准,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化信息技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