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自然主义倾向研究

2021-01-14 10:23曹蒲宁李怡然包玉慧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2期
关键词:狄金森首诗诗人

曹蒲宁 李怡然 包玉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一、研究目的及作家简介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自然主义”新文学思潮在美国文学中兴起:作家以客观科学角度发展情节并塑造人物,真实暴露社会中未探索的、充满贫困和绝望的角落,人被视为自然力量和社会环境的被动受害者,普遍表达出对自然的沮丧情绪。

19世纪中叶女诗人狄金森常被定位为浪漫主义诗人,作品风格与自然主义毫不相干。但其诗歌中有大量自然主义倾向,在描写自然的诗歌中尤为突出。

诗人1830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名流家庭。在其父家庭支配地位影响下,其母成为丈夫“顺从的影子”,对孩子们“情感上无法接近”。诗人十岁就读于阿默斯特学院,学习七年;后就读南哈德利女子神学院,在那里她拒绝归信,只待了一年。此后开始隐居生活,创作大量享誉世界的诗歌,并给亲朋写下大量书信。其写作风格独特,作品主题涵盖生死、爱、自然、时间与永恒。虽在保守基督教家庭长大,她挑战被教导的所有传统宗教观念。

她在世时未婚,与少数男性有过几段重要关系,但大部分交流限于书信。

她一生经历许多心碎时刻:其父1874年去世,其母次年去世,此后多名重要亲朋去世。1886年,她在自己房间平静迎接了命运。

二、自然主义

此术语源于欧洲,由左拉创立。《美国大学词典》中的定义:“一种将科学概念和方法应用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理论……”。1880年,左拉阐明文学中自然主义信条:“小说家必须只是科学家、分析师、解剖学家,他的作品必须具有科学作品的确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除左拉外,当时欧洲其他此风格作家有托马斯·哈代、乔治·艾略特等。

三、“自然诗”分析

“自然诗”指诗人所有与自然有关的诗歌,包括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的诗及含与自然有关词句的诗。

(一)自然的浪漫赞美诗

诗人狂热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中一切都可以激发诗人创作灵感:雄伟日出、树叶落下、月亮升起以及雨滴等。其作品为大自然献上最浪漫的赞美。

第333首诗中,普通的小草被赞为精力充沛、开朗、优雅的公爵夫人,甚至在变成干草时也会做美梦,作者也强烈希望自己成为干草:

"The Grass so little has to do/.../A Duchess were too common/.../And even when It dies-to pass/In Odors so divine-/And dream the Days away,.../I wish I were a Hay-"

第986首诗形象描绘了一条蛇,在明确提到蛇这个词之前就高度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A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A spotted shaft is seen-/.../It wrinkled,and was gone-/.../But never met this Fellow/Attended,or alone/.../And Zero at the Bone-"

诗人对待自然全心全意的热爱在以上两诗中有清晰体现,以完全个人的方式描绘自然。

(二)意识到大自然对人类漠不关心的强烈痛苦

虽为自然的狂热崇拜者,其诗中也流露出意识到自然对人冷漠无情的绝望和痛苦。

平安西江建设过程中,群策群防、联合监管还需进一步得到提高。“平安西江”建设虽已有序开展,但各自为政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各涉水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动执法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没有注重充分发挥多方共建的优势,另外,“平安西江”建设,不仅对广东同样对广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且息息相关,而目前尚未与广西有更多有实际效应的对接。

以第1624首诗为例:

"Apparently with no surprise/To any happy Flower/The Frost beheads it at its play-/In accidental power-/The blonde Assassin passes on-/The Sun proceeds unmoved/..."

阳光明媚、空气凉爽的日子里,美丽金花前晚在雨中喝足水,正快乐生长,读者也陷入轻松自在的甜蜜梦乡。然而毫无征兆的,一名金发刺客用力将其斩首并击杀。期间或之后,听不到尖叫、哭声或对凶手的责备。一切像往常一样平静进行。“显然没有意外”,凶手本人并不后悔,连花本身也认为理所当然。但植物的守卫者自然在哪里?它会做什么防止悲剧或拯救花朵?不,没什么。它的象征——太阳“不动声色”,冷酷地“衡量另一天”。

大自然的冷漠使读者在恐惧和绝望中颤抖,如花的死根本没引起自然的任何情感波动,人怎能指望自己对它更有意义呢?“显然没有意外”,人不应抱有任何获得保护的希望。

第328首诗:

"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He stirred his Velvet Head/Like one in danger,Cautious,/I offered him a Crumb/And he unrolled his feathers/.../Leap,plashless as they swim."

走下来的鸟是自然的象征,主人公极力与“他”建立联系,但显然两者之间并无互信,鸟保持“谨慎”,最后飞走,留下郁闷主角一人。大自然不愿与人有任何瓜葛,更何况在人进退两难时伸出援手,诗人再次强烈表达对自然的绝望和幻灭。

第314首诗:

"Nature-sometimes sears a Sapling-/Sometimes-scalps a Tree-/.../When they do not die-/Fainter Leaves.../Dumbly testify-/Wewho have the Souls-/Die oftener-Not so vitally-"

大自然被描绘为残酷无情的,剥夺植物生命,诗人不可避免地变得绝望,在极度痛苦中意识到人的灵魂更易腐烂,对自然甚至比植物还要微不足道,它永不会帮助或试图拯救人,有时甚至随意夺走生命。

诗人对科学的态度是其对自然幻灭的另一力证:她不相信也不喜欢科学,在一封信中提到:“猜猜我和我的圣经会搬到哪个老式的地方,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对她而言,“通过使用专业术语来形容星星,科学并不能破解大自然的奥秘”。

四、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及悲惨遭遇的影响。父母爱的失衡造成其对自然矛盾的态度,对父亲的隐秘敌意引发作品中的绝望表达:一方面,精神上依赖父亲权威指导;另一方面,不满于父亲的专制和不公平,她以不起眼的方式挑战父权。多次遭遇亲朋去世及隐居塑造的独特个性和情感不顺造成的绝望也在作品中得到宣泄。

(2)诗人看似温柔不抗拒,实则愤世嫉俗且叛逆:在校时,她不按要求起立,曾因拒绝皈依被遣送回家。隐居实为斗争,是对19世纪女性传统生活方式的抗议。书信中,其含蓄讽刺哥哥,声称渴望与男性竞争。

(3)诗人在当时社会经济环境下有特定个人情绪。当时美国人经历漫长繁荣,生活在甜蜜“美国梦”中。此积极情绪在诗人早期作品中体现,如第318首。然而19世纪中叶,内战爆发,战争残酷性震惊美国人。战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工业迅速发展,人们无所适从。虽隐居,通过书信诗人也发觉生活环境生变。因现实与昔日“美国梦”间差距巨大,她将震惊、困惑、焦虑和信仰危机都写入诗篇。

(4)诗人这样思想自由的才女绝不甘于做听话的妻子。于是她“关上门”,以文字为武器,以作品意象为面具,对社会不公进行无声反抗。

五、结语

经析,狄金森虽通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中体现诸多自然主义作品特征:对大自然的幻灭等。因而诗人不是纯粹浪漫主义者,其作品多样化。尽管自然主义是一种更为严酷的现实主义,但其在更早的浪漫主义作品中已见萌芽。

本文讨论狄金森诗歌的一种倾向,不是稳定特征:一些作品中此倾向自然流露,其他作品中可能这种触感又不明确,甚至背道而驰。因狄金森是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诗人,我们不能将她狭隘定义为具有单一风格,应发掘其作品强烈传达的隐藏信息。

猜你喜欢
狄金森首诗诗人
《上课没人抢》
如果回忆即遗忘
我想写首诗给你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如果想起就是忘记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