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凯
(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在“大智移云物”深度整合的背景下,通信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一直以来,受到技术条件、运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无线网络中有线通信占据主流。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尤其是进入4G时代后,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并且在性价比、便捷性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在卫星通信、远程办公、现场直播等领域应用广泛。当然,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均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推进两者的融合,旨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支持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需要。
在无线网络发展的初期,局域网系统内同时存在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2种模式。一方面,在Internet控制系统和网关之间,由于对信号传输的时效性、稳定性有较高要求,选择有线连接的方式。另一方面,在网关和局域网内的各台电气设备之间,利用设备中安装的无线通信装置,实现无线连接。早期的局域网无线与有线通信结合,具有诸多的局限性。例如通信范围较小,如果无线设备分布范围较广,会削弱信号强度,导致局域网边缘位置上的通信装置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号。还有就是需要在现场布置多台无线变送器,使得整个通信控制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通信传输成本也会明显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无线网络的多样化通信需求,必须探究一种新型的通信模式。
两种通信模式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无线网络高标准的通信需求,是两者进行融合的必要前提。就无线通信技术而言,以电磁波为媒介传输信息,不需要光纤、电缆等实体媒介,只需要在信号收发的两端建设通信基站即可。操作上更加简便,通信传输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加灵活。同时,无线通信的信号延时效果得到很大缓解,特别是在远程、长距离通信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实时同步,相比之下有线通信则会随着距离的延长,出现更加明显的信号延时问题。特别是在新闻直播等领域,无线通信的优势更加明显。还有就是进入智能时代,短距离无线通信在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挥了技术优势。例如NFC支付、远程会诊、电子标签识别等,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当然,无线通信也有自身的一些缺陷,例如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出现信号丢失的情况也并不少见。相比之下,基于电缆、光纤的有线通信,则保证了信号的完整性、可靠性。如果能够将两种通信模式进行融合,让各自的技术缺陷得到弥补,而技术优势得到整合,为无线网络的发展提供支持。
利用无线转接设备,以有线连接的方式接入第三方设备后,借助于各类通信协议实现通信转换,进行无线通信,是现阶段无线网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双线”融合模式。根据支持通信协议类型的不同,目前市场上无线转接设备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国外品牌如霍尼韦尔的XYR400E,该设备的特点是提供超过20个功能节点,可以支持多条有线接入,在一些复杂的无线网络场景中也能够保证无线转接的时效性。国内品牌如沈阳中科博微的Wia-Pa,该设备的特点是支持RS232总线与无线通信之间的透明传输,在保证信号质量可靠、通信传输稳定方面有一定优势。目前,一些新型的无线转接设备,利用交换机接入有线以太网,然后利用网络系统中的多功能节点,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无线现场设备之间,实现无线通信。这种基于通信协议的无线与有线通信融合方法,在保证以太网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方面发挥了显著优势。
利用适配器作为媒介,将有线变送器和无线变送器连接起来,进而实现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融合。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具体又分成3种模式:第一种是直接连接,即1台有线变送器和1台无线变送器,分别连接到适配器的两端。由于接线较短,通常适用于范围较小的局域网;第二种是在变送器与适配器之间加入安装附件,通常是信号放大器、光缆或者是信号收发设备等,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通行范围。在接线长度上,通常能够达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第三种是多台有线变送器,通过一台适配器上的多个通信转换接口,与一台多点无线变送器进行连接。通过合理布局有线变送器的接线方式,接线长度可以延长至上百米。
常规情况下,无线网络中各个接入点选择无线通信的方式与网关进行数据交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无线通信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多个接入点同时接入网关,可能会发生信道堵塞的问题,特别是进入5G时代后,大数据传输逐渐成为常态,这种“多对一”的无线连接方式有更大概率发生信息拥堵的现象。因此,在接入点上采用无线与有线融合的方式,在满足接入点与网关之间通信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信息传递的流畅性、稳定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大数据时代无线网络的使用需求。具体融合方式为:将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局域网。每个局域网对应1台交换机,然后通过根接入点RAP或网络接入点MAP,在变送器和交换机之间实现信息传递。这样一来,在整个无线网络中,变送器与交换机之间,采用的是无线通信模式;而交换机与PLC控制系统之间采用的是有线通信模式,实现了“双线”融合。
在远程监控、远程会议等领域,采用无线视频传输的优势在于信号传递的时效性强,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双端或多端之间视频画面不同步的问题。但是这种传输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例如会增加区域内骨干网络的运行负载,周边其他网络的通信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干扰。因此,为了保证区域内大多数网络用户的用网体验,通信运营商往往会对无线视频传输的速率进行限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相结合,在网络通信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允许无线视频传输;如果网络通信压力较大,则限制为有线通信,防止信道堵塞、保障通信畅通。
在互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背景下,为了保障通信稳定、防止信道串扰,在推进“双线”融合过程中要提前开展设计,既要满足整个无线网络系统的通信需求,同时又必须兼顾信号传输的时效性,以及信号本身的质量。常规的设计思路是在无线网络中设置一个检测节点,该节点可以实现对系统通信能力的实时检测。如果满足正常的通信需要,则按照预设指令完成通信;相反,如果通信能力低于系统的通信要求,则由PLC控制中心进行调整。例如在无线通信覆盖范围达不到无线网络通信要求的情况下,接入有线通信设备,实现无线通信网络的全覆盖。
在无线网络建成并运行后,随着技术的创新和需求的增长,不可避免会出现功能扩展的情况。为了支持新功能的实现,要求对既有的无线网络进行状态检测和动态调整。例如,在某次运行检测中,发现由于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增加,通信距离延长,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无法达到信号传输要求。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增加接入点、网关的方式,使更多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网络,形成更加密集、更加广泛的复合型通信网络,解决信号质量差的问题。
在5G技术即将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无线与有线通信融合,无论是保证通信速率还是提高信号质量,均有积极帮助。目前实现“双线”融合的技术方法有多种,例如基于适配器、通信协议、接入点以及视频信号的融合模式,在大量的实践中被证明切实可行。下一步要继续探究新型的融合方式,同时还要兼顾融合之后的通信质量、数据安全等问题,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