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 柳州市广播电视台
据CNNIC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43亿,占网民整体的75.1%[1]。随着移动传播格局进一步深化,媒介的呈现逻辑日益影响着信息传播,基于媒体融合场景的UI界面设计也将成为影响媒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经历了多重迭代:呈现场景从传统媒介变为移动网络,流量场景从局域独占变为全域竞争,交互场景从被动传播变为互动传播。场景的变革,使得其界面设计焦点亦物演至人[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已成大势。
ISO 9241-210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以产品视角理解,即媒体产出物(内容及平台)的品质是否优良;以设计视角理解,即UI界面(逻辑、外观、交互)的体验是否易用。基于设计规范与针对载体的体验优化才有可能使产品在场景竞争中获得传播优势。
媒体加深融合决定了UI快速迭代,以各大平台设计规范为框架已成为通用准则,能够高效保证UI界面的标准化与统一性。
该框架是谷歌发布的视觉设计语言,阐述了安卓系统生态下跨平台跨设备的设计规范,特别从样式(Style)、布局(Layout)、组件(Components)、动效(Motion)等方面约束了UI界面设计的视觉表现效果。MD对于媒体产品设计的意义侧重于视觉效果的表达,主要面向设计人员。
该框架是苹果发布的人机交互指南,特别从视觉设计(Visual Design)、图标图像(Icons and Images)、栏(Bars)、视图(Views)、控件(Controls)等方面标准化了UI界面设计,旨在确保苹果系统生态下的应用都能保持审美完整性与操作统一性。其对于媒体产品设计的意义侧重于简洁高效的视觉表达、交互逻辑、技术引导,在媒体融合场景下具有较强的信息传播实践价值;同时面向设计人员、产品经理、程序开发人员。
除上述框架,目前还有Microsoft Fluent Design System、IBM Design Language、Facebook Design、Ant Design等UI界面设计规范,各框架的共性都是保证产品的标准化与统一性。
在通过平台框架保证媒体产品设计标准化的同时,还应基于载体的使用场景与用户特点,对UI界面进行差异化设计,提升品牌特点。
APP是目前最主流的移动应用载体,能够最大限度调动设备资源。因此在媒体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更应注意避免过度设计与优化逻辑,以精准、高效、简洁传达信息为优先目标。
同时在原型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可扩展性。例如新增功能时,应遵从相同设计标准;第三方接入形式要符合一致性原则;UI组件需做好向前/向后兼容性设计等。
小程序及快应用是近年来兴起的轻量化应用形态,满足了用户在碎片化场景下即点即用的体验。与APP可囊括众多功能不同,其主要聚焦单一需求并提供快速解决方案,如看直播、点餐、导航等。
基于上述特点在媒体产品的设计实践中,要紧密结合使用场景,以符合大众使用习惯的形式来设计UI界面与交互逻辑,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高传播率。
网站在移动互联网中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设计媒体网站UI界面时,应特别注意在HTML5与CSS的标准下,统筹考虑多尺寸屏幕的适配性问题;同时5G的发展使移动短视频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因此媒体网站应着重提升视频播放的UI设计与使用体验。
专题及H5是有特定主题的小型网站,在媒体场景中主要呈现为专题报道、活动宣传、互动游戏等。从UI视角看,在进行该类载体界面设计时,除了要满足网站设计的通用标准,更要注重个性化强、高度美观的视觉体验,同时设置互动亮点,增加用户访页面次数及停留时间。
虽然VR技术当前主要应用于游戏领域,但随着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升级,其必将走进媒体融合场景。VR应用的UI界面设计从二维变成三维,除了设计规范与交互形式会发生变革,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将变为亟待解决的设计问题。
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用户使用场景愈发细分化、多元化,与之匹配的UI界面设计也无法参照既有经验仅考虑视觉美观,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形成一个动态可迭代的UI界面设计体系标准,确保自身产品在媒体融合场景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