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观察

2021-01-13 00:53朱蓬燕王艺捷吴长岩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尿失禁中风

朱蓬燕 王艺捷 吴长岩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补肾针刺组)40例和对照组(药物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各项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后尿失禁采取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培本溯源,标本兼治,疗效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尿失禁;中风

相关课题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681)

尿失禁系一种可以得到证实的、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现象,并由此给患者带来社会活动不便及个人卫生方法的麻烦。中风后尿失禁是脑卒中发病后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属中枢性尿失禁,各种研究表明尿失禁是卒中后很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缺少可靠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脑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住院病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病程最短7天,最长3个月;脑梗死65例,脑出血15例。均为神志清楚者,中风后昏迷尿便失禁者不在此范围。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依据并兼有尿失禁。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的诊断标准;(2)中风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可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夜尿频多等症状;(3)随意排尿功能存在或不完全,抑制排尿功能减弱或消失;(4)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晰,语言功能不影响一般医患交流;(5)患者自发病之日起,病程在2周~6个月,尿失禁程度Ⅲ度或Ⅳ度;(6)无尿路感染,小便常规检查一般正常;(7)年龄在40~75岁范围内,性别不限;(8)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中风前即存在尿潴留尿失禁者;(2)因下尿路梗阻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疾病脊髓疾病脑外伤等非脑血管疾病意外引起尿失禁者;(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4)不能配合检查治疗者。

1.5剔除或脱落标准

(1)治疗过程中患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治疗;(2)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或转入他院治疗。

2 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治疗上均予脑血管病常规及对症治疗并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参照2014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脑出血诊治指南),中医予辨证施治及对症治疗( 针刺手法及取穴以石学敏主编的新世纪教材针灸学为参照)。

2.2治疗组

取穴:印堂、上星、百会、内关、三阴交、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肾俞、次髎。

头针:顶中线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用0.25*40mm 毫针,印堂向下斜刺至骨面;上星、百会直刺至骨面;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手法一分钟;双侧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度;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均直刺1. 5~2寸,行捻转提插补法各一分钟;头针顶中线,平刺,快速捻转,行针一分钟。将G6805电针仪连接三组腧穴,(1)顶中线百会和前顶穴各连接正负极;(2)正极连接气海,负极连接关元;(3)正负极各连接双水道。频率选50Hz,调节电流至患者耐受为度, 留针30分钟。

患者再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用0.25*40mm毫针,肾俞直刺0.5~1寸,行捻转提插补法一分钟。用0.25*75mm毫针,次髎向下斜刺入第二骶后孔中2~2.5寸, 要求触电样针感放射至前阴,然后略上提针2分。将G6805电针仪正负极连接双次髎穴,频率选50Hz,调节电流至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对照组

使用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尿失禁的常规药物治疗法,静点改善循环扩张血管药物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25mg/次,配以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治疗效果。

3  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参照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尿失禁程度量表而定。

3.2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好转:尿失禁程度明显改善,偶有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较前减少50%~90%;痊愈:无尿失禁,臨床症状评分较前减少90%以上。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所获得的临床检测数据,采用χ2检验,检测结果用珋x±s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针刺法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醒脑补肾培元针刺组优于药物对照组。

5.2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醒脑补肾培元针刺组治愈、有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醒脑补肾培元针刺组优于药物对照组。

6 病例介绍

于某,女,67岁。2017年6月10日初诊。晨起,突觉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謇涩,被我院神经内科收住院。CT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经治疗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不能自主控制小便,依上法住院一周后开始针灸治疗尿失禁。治疗3次后有尿意感,但不能自主控制,治疗10次后,有尿意感并能自主控制,尿失禁治愈,随访疗效稳定。

7讨论

有调查研究显示,至少1/3的卒中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症状,排尿反射受高级中枢控制,额叶内侧面的旁中央小叶为皮质排尿中枢,其作用为抑制骶髓中枢的副交感神经的信息使膀胱贮尿,脑干以上的损害如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等,由于中枢抑制作用减弱,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致膀胱容量变小而尿频、尿急,由于脑干中枢保留完好,不会有括约肌协同困难,故而出现尿失禁。尿失禁在中医属于“小便不禁”范畴,《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侯》云:“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巢氏认为肾阳不足,下焦虚寒是尿失禁的基本病机,肾阳虚,气化功能失常,温化水液能力下降,难以制约尿液,故而小便失禁。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系由于心、肝、脾、肾虚损日久或阴阳偏盛,致风、火、痰、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而发病。中风后全身气血逆乱,元阴元阳受损,肾气衰退,固摄无权、膀胱失约而致尿失禁。故针灸治疗以醒脑补肾培元为法。印堂、上星、百会、内关、三阴交为“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选穴,以醒脑调神,滋补肝肾。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具有补中气,补元气的作用。水道具有助膀胱气化,温阳利水司开阖的作用。肾与膀胱相表里,取肾俞以补肾气,振奋膀胱气化功能。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针刺次髎穴可兴奋骶丛交感神经,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使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容量增大,减少排尿次数,有效控制排便。头针顶中线位于大脑中央旁小叶在头皮的投影区域,是头针治疗小便功能障碍的有效区域。本病病位在膀胱,但本在脑和肾,所以,笔者采取醒脑补肾培元针刺法,本溯源,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卫生局. 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诊疗常规[M ].第1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62

[2]高婷婷,张金甲.五子散热敷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133-134,136.

[3]尹晶,蔡少康,楊军,等.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超早期康复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10):2572-2575,2579.

[4]王璟妍,韦近.5年针灸及中药治疗尿失禁临床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21,43(8):46-49

第一作者:朱蓬燕,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2,女,出生于1981年,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刺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通讯作者:吴长岩,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2,女,出生于1996年,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刺治疗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

猜你喜欢
尿失禁中风
完形填空专练(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3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分析及盆底肌收缩力水平研究
电针神经刺激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疗效分析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尿失禁的影响
自制接尿套在老年男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
40例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护理干预
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在ICU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