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

2021-01-13 06:14陈晓霞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六国论六国苏辙

陈晓霞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逐渐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往往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对此,笔者就探讨一下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鸿门宴》为例。这篇文章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场暗藏杀机的宴会,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作者借本次宴会,展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暗示了这场战争的结局。《鸿门宴》是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由陈道明、何润东主演的《楚汉传奇》中有关《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花费3至5分钟的时间观看。教师以如此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快速地走进文本。另外,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播放影片之前还可以布置一些观影任务,如让学生观看影片,说一说自己对影视片段中某个人物的看法。这样,在正式阅读课文之前,他们就会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学生观影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他们介绍一下司马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者。

二、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笔者认为大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破滅,弊在赂秦”的精辟观点,并运用借古讽今的方式,告诫当朝统治者应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可重蹈前人的覆辙。其实,苏家三父子都写过《六国论》。苏东坡在《六国论》中主要论证了六国得以久存的原因是“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苏辙在《六国论》中论证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天下诸侯“不知天下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苏洵、苏轼、苏辙所写的《六国论》,并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认同谁的观点?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有学生针对苏轼的观点提出了看法,认为苏轼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谈六国暂存和秦国灭亡的原因,很有道理。他在文章中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指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其久存的原因。有的学生就苏辙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与国之间根本就没有永久的合作,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使得不同的国家联合起来。教师通过提问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小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具体可以组织他们开展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科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一心只想做“守法良民”的“套中人”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其中描写别里科夫的外貌、语言、行为、生活习惯等的句子,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别里科夫。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让他们选择文中的某一个片段,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择相应的道具,也可以适当修改人物的台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将课堂还给他们,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采用合适的方法,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六国论六国苏辙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秦史论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伊朗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发表共同声明,决定谈判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