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宁
《秦风·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中“古诗词诵读”任务群内的篇目。教材只要求学生做到“识记成诵”即可。不少教师将此部分内容简化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后让其背诵默写。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无法品味古诗词之美,而且只能进行“食而不知其味”的背诵,有的还会在默写前“囫囵吞枣”地抢记。长此以往,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呢?
思虑再三,笔者发现这四首古诗词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抒情对象,也表达了具体的愿景,适宜在“对话”的情境中呈现。因此,笔者尝试抓住这个点来串连起这四首古诗词,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感受古诗词的美。
一、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寻找对话的主体
为了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本,将这四篇创作背景不同、表达内容各异的古诗词联系起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任务:
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首古诗词,适当联想和想象,将文本改写成“对话体”的形式。
该任务直接指出了思考的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难度系数不大,容易上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兴趣。
以《秦风·无衣》为例。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前人对这首秦地民歌的创作背景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首诗产生于周王室有难,秦人奋起反抗的背景下;有的认为此诗是在救楚抗吴之事发生后诞生的;也有的认为这首诗形成于秦人攻逐犬戎后,为的是讽刺秦人好用武力。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感受到了诗歌齐整的节奏、强大的气势和洋溢出来的同仇敌忾的豪情。他们大胆地整合信息,将背景设定为秦地遭袭,秦人同心,准备举兵出征,保卫祖国;然后对作品进行了改写。
习作展示:
将军: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的衣服与你们共享!修好我们手中的武器,我们一起对抗仇敌!
士兵:喏!(秦朝时期的应答语)
将军:谁说我们的国家无人保卫?我和你都是侍卫!举起我们手中的武器,你我齐心,誓死捍卫国家!
士兵:必胜!必胜!
某学生点评:该习作虽没有呈现原作中那些重复性语句,但是也把将士们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气势展现出来了。设置的背景比较合适,将军与士兵之间的对话简洁有力,充满了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师提醒学生不必苛求内容的完整,而要尽可能地在精准设计对话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将重心放在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上。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后面三首古诗词进行了对话设计。
片段展示:
思妇:明明如月,悠悠我心,今夜你在哪里漂泊?这一片深情 等待谁收留?
游子:同望一轮月,共饮一江水,此时相望不相闻,只愿你心如我心。
在改写《春江花月夜》时,该生巧妙化用了歌曲《心升明月》的歌词和宋朝李之仪的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不拘泥于你侬我侬的儿女情长,而是秉承原作的风格,融情于景,别有一番韵味。
片段展示:
李白:失意之时,我愿与你倾诉;得意之时,我要同你分享;千金一醉,此生有你这个朋友足矣!
酒:有我,就有故事;有我,可慰风尘;有我,人生尽欢;有我,万古愁销……
在改写《将进酒》的过程中,该生没有将诗歌中出现的“酒友”岑夫子、丹丘生作为对话的客体,而是把“酒中仙”三个字进行了解构。学生给出的理由是诗仙李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朋友相聚少不了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排遣愁绪也少不了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让诗仙与酒互诉衷肠,别有一番滋味。
片段展示:
苏轼:十年一梦,生死相隔,我与你不得相见。你最爱的飞来凤盛开在轩窗之下,想念你认真梳洗打扮的模样,我想偷偷采一朵花簪在你的耳畔。
王弗:一梦十年,两处相思,我与你不得相见。你还记得我最喜欢的花,心疼这些年历尽磨难的你,我想轻轻抚一抚你皱起的眉头。
在改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该学生增添了“飞来凤”的传说故事,再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感情,还突出了苏轼当时的生活境况,比较有新意。
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朗读指导单
学习古诗词,不能不注重朗读。而朗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无论是语速、语调还是停顿、轻重音或者其他,都是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注意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和欣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让他们从中获取灵感,并合理借鉴,将个人的成长经历、情感体验与这些传世佳作结合在一起,拟写一份朗读指导单。
学生作品一:
《无衣》:谨以此篇献给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众志成城的人民。
设计说明:1.原诗一共有三节,每节有两句诗。前一句为单人领诵,后一句为多人齐诵,产生彼此呼应、循环往复的效果。2.在朗诵时也可以不要伴奏,转而以清唱的形式呈现,前一句低沉轻柔,后一句坚定有力,有应有答,韵律和谐,符合原作的情感基调。
教师肯定了该生的作品,认为他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身边大事,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应有的视野与格局。教师还选取电视佳作《大秦赋》中昭襄王大丧,所有宗室还有大臣们一起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的片段,以白衣肃穆、军容整顿的场面来营造氛围,帮助其他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中的场面,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学生作品二:
《春江花月夜》:谨以此篇献给天下有情人。
设计说明:1.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原诗情感丰沛,情意流淌。既有相思之情,也有别离之苦;既有对时间流逝不可追的感伤,也有对未来可期、美好将至的憧憬。因此,这里的“情”非只指爱情。2.选取古风编曲家林海的纯音乐《琵琶语》,作为伴奏曲目。3.朗读时要不疾不徐,不卑不亢,不大悲亦不大喜。最后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可以读两遍,第一遍用稍低沉舒缓的语调,引听众深思;第二遍可用轻快愉悦的语调,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期待。
有些学生认为在朗读时要展现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哀愁,又要哀而不伤。教师指出这一尺度最难把握,建议大家多尝试几次。
学生作品三:
《将进酒》:谨以此片献给诗仙李白。
设计说明:1.起句两组“君不见”要读出慷慨悲壮,为全诗奠定基调。“人生”“天生”仿佛是在拉家常,又像是在說哲理,朗读者和听者可以细细品味、琢磨。2.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好似重回人间,欲醉不醉,借酒抒怀,短句急促,长句舒缓,充满了张力,在朗读时需多多注意。3.朗诵者要尽可能放得开。建议身着汉服,配以酒壶、酒杯等道具,或者以击鼓打点等形式配合表演。
教师提醒学生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表演,都需为文本服务,不可哗众取宠,或者使用太过抢眼的道具。
学生作品四:
《江城子》:谨以此篇献给所有怀念逝者的人。
设计说明:1.“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因为记得,是最难得的事。2.词人与妻子分别已有十年之久,但整首词却悲而不伤。在朗读时,朗读者要表现出词人回忆过往美好生活的欣喜,以及梦醒回到现实后的孤寂。
该生对作品的解读比较到位,设计比较合理。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