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和应用

2021-01-13 04:43:22陈浩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陈浩

摘要:如今,我国生态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生态环境成为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当代生态环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导致许多生态环境不顾整体利益,开发设计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源,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结构,也增加了生态环境排水的工作压力。这种人为失误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及现代化生态环境的生态水土保持,制约着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开发设计造成的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和诱因,并明确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开发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生态环境

引言: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出现的新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客观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包括土壤外流和水外流。其中,出水是作用的主体,关键应该是保水,即加强渗透,减少硬底。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种人们未察觉到的水土流失。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环境水源外流与土地资源外流一样,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更为严重。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土层,还发生在土层以下,共同形成一个生态环境土壤侵蚀立体系统。同时,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1、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的影响

1.1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在各种开发、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路面建设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如今,各生态环境都在发展大公车,但行车道却越来越宽。影响是增加路面硬化程度,增加径流,减少入渗;住宅社区已经硬化了地面。对于每个单元口,很少有居民社区构建了降水拦截解决方案系统。这种硬底土层破坏了地貌、地形、植物群落等环保设备,降低或丧失了原有的环保功能。土层的硬底或覆盖阻止降水下渗,土层渗流指数降低,土层径流系数扩大,阻碍地表水源的维护和补充,减少地表径流收集时间,扩大抗压强度.在造成强烈地表径流的同时,也加剧了裸露土层的腐蚀。结果,地下水减少,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下大雨,下水道堵塞,街道上铺满细沙;风一吹,满天都是河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肮脏、混乱、恶劣的市容环境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形象,影响经济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理念。

1.2淤塞河床、沟道,影响生态环境防洪

就我国大部分生态环境而言,年降水量变化很大,时间不均,夏季是全年最集中的时间段。7、8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的50%。4-9月作物生长期,降雨量占全年的90%左右。雨季过后,降水天气频繁,降雨主要集中在几场暴雨或暴雨的全过程。由于附近群山重叠,丘陵多,植物群落薄弱。当然,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溜走,水源的具体利用率很低。暴雨还容易造成滑坡、冲刷田地、带走底土进行灭火、暴露基岩、加速风化层、切开土沟,造成地表侵蚀和磨损。甚至部分地面沉降是由山体滑坡引起的。以延安某河段近年来生态水土保持的变化为例。近年来,由于上游牧民过度放养、滥砍滥伐和极端气候条件,过去的青山绿水基本变成了大片沟壑,水土流失加剧,沟渠淤积更为严重。每年有大量细砂运往作业区,给水利工程的防洪生产调度带来不利危害。

2、生态环境开发建设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2.1水土保持意识淡薄,水土保持措施未完全落实

有的项目建设只注重个人利益,片面强调经济效益,通常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对大型项目建设,要在发改、国土资源等单位项目申报时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并在项目验收前进行独立的环保项目验收。但是,许多中小新建项目没有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更没有专职人员,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的开发设计已经脱轨。一些项目建设即使制定了水土保持规划,也没有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三同时”的规章制度。

2.2建设规划不健全

许多生态环境规划层面的建设前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水土保持措施,导致地形地貌植物群落随意破坏,新的水土保持措施也没有紧跟,一旦主汛期到来,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

2.3随意堆砌、随意倾倒、随意开挖

项目的建设基本解决了项目产生的底土、砂石等废弃物问题。工程产生的底土、砂石等废弃物随意堆放,未压实,无防御对策。这使得土地资源松散,遇水极易产生沉积边缘。坡度的沟蚀和橱柜台面的沟蚀。处置基础设施弃土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河堤和运河,细沙通过流水作用转移到中下游或沉积河流。此外,基本建设的开发设计一般占用的总面积和破坏土层的总面积都非常大。工程开工后,单纯开挖基坑,未进行维护,造成土地资源大面积裸露,土层破碎。

3、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措施

3.1植树种草

提高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 市委、市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层面,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和交通出行环境为重点,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形象,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卫生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加快生态环境更新改造、硬底美化、美化建设步伐。加强市中心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基础建设,确保防护林有一定的渗透率。对于生态环境的弃土区和贫瘠荒地,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层,种植适应性更强、根茎更发达、易成活、能固氮的绿色植物或草种。对主干路两侧及其生态环境荒地,选择适宜的树种草坪种子,进行园林绿化养护。对于生态环境,空地、空地和工程项目开发、设计、修复场地需要立即種植和植树造林,以增加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

3.2妥善处理、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垃圾

生态环境垃圾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整治。重点对策:一是根据有效的统筹规划和水土保持活动,减少制造基础设施和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的消耗;二是基于废弃物的转化利用,实现“减害、利害、利废”;三是开展废弃物分类,在郊区建设紧密相连的垃圾运输和处置设备,采购、生产根据自动筛选的软件,处理和解决,逐步完成与环卫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与垃圾填埋和回收、开发利用紧密结合,使生活垃圾处理趋向无害、回收、再循环。

3.3加强宣传,强化全民水保意识

过去,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开发、设计的水土保持一直是一個薄弱环节。综合治理基础设施乱开发设计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灵活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举办环保培训讲座等各种宣传规划专项手段,向全社会特别是全体领导干部宣传、规划《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宣传规划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必要性,提高水土保持观念和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家对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防治的紧迫感,提高按规定开发和设计基础设施的使命感。

3.4立法立规,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根据现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政策法规,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从新项目立项、水土保持审查开始,制定相应的规章或行政法规。规划、项目建设、项目验收、交付等过程,应遵循配套设施政策法规,确保落实环保决策权、审批权、收费权。此外,要依法创建行政机构,提高检查服务质量,依法加强对重大、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态环境的开发设计在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和修复工作的基础建设中走上法治化的轨道,才能取得实效。

3.5 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计划

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制定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并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在地方水土流失调查中,根据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和调查报告,制定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使水土保持渗透到开发设计基础设施中,实现开发设计的同步、共享发展。落实水土保持对策和新建项目主体结构“三同时”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处理好生态环境的开发设计和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脱轨问题。

结束语

生态环境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点人口区。一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会危及生态环境的环境景观,还会危及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洪安全。在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最重要的是立即制定整体环境保护规划,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尽快恢复土壤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在未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结合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努力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信儒.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主要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1):29~30.

[2]李志坚.搞好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试点,推进山西生态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9):30~ 31.

[3]郭建军.搞好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J].山西水利,2015(2):47~48.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浅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成因及对策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分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煤矿井筒装备防腐涂料的选择和施工
对某鸡场鸡白痢发病情况的调查及防治效果的分析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9:59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6:08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