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建构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2021-01-13 00:40李莹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幼袋鼠口袋

李莹

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相互交流的学习空间。幼儿的学习要求教师和幼儿之间构造有效、积极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和幼儿沟通情感,交流认知,共同提升。因此,师幼互动的质量决定着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笔者以小班一节语言活动为例,阐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一、教师对幼儿自身的关注是互动的前提

教师需要积极地选择和判断生活中有哪些信息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系,是否能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然后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确立教育目标,通过适宜的方式、支持的环境、有利的材料来激发孩子的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教材为本,因为遵循教材所蕴含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不敢逾矩半分,重视如何完美地让教材内容“复刻”到每一名幼儿的脑中,在唯教材的过程中,幼儿是没有差异的,没有个体发展需求的。随着教改,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地颁布,教师把对教材的关注转移到对教材与幼儿发展的契合度上,开始尝试根据本班幼儿基本经验、能力、发展兴趣点对众多教材、教学素材进行有机选择,合理整合,创造性地改编,使其为幼儿个体学习服务。

二、教师对环境的创设是幼儿互动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的环境对于激发幼儿的智慧和潜能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客观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判断他们的需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体验新的经验,获得成功后的自信,架构积极的互动环境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学片段

师:“今天李老师来小班做客,还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它们藏在哪里呢?”(幼环顾四周)

师:“老师把它变出来”,请一名幼儿,(教师悄悄地把小象指偶放入他的口袋中),念口诀:“浩浩有口袋,口袋里装着小象。”

浩浩不相信地摸摸口袋,当他掏出玩具时,惊奇地叫起来:“真的变出小象了!”其他小朋友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反思】

游戏是儿童认识和表达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孩子们对口袋产生好奇,初步熟悉“xx有口袋,口袋里有xx”的句式结构。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居然变出大象、青蛙时,他们的快乐溢于言表。积极、快乐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开始自觉地进行语言学习。有效的教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地猜猜、看看、听听、说说,在轻松气氛中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和创造者,从而提高集体教学的效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具对幼儿进行了重复多次的问答交流,当一个个口袋里变出不同的东西时,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就不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主动猜测、模仿、讲述,可变的教具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始终处于和教师深入对话、良好互动和积极探索中。

三、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关注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只有关注,才能清晰地了解对方的行为特点,才能及时给予适宜的策略,才能高质量地接过对方抛来的“球”,因此,“关注”是师生互动有序深入的前提和基础,行为得到成人的关注和回应,也让幼儿获得支持感和信任感。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一只有口袋的袋鼠。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装了什么呢?”

生(大声):“小宝宝。”

师:“袋鼠妈妈有个口袋,口袋里装着小宝宝,还有谁愿意猜一猜?”

(活动继续进行)

【反思】

小班幼儿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式,能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认识,言语的积极性也很高,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述能力和听觉的分辨能力仍然较弱,因此,往往会出现说话句式不完整等情况。这一片段正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在这个片段里,教师并没急于纠正,但不纠正并不等于放任不管,通过重复一遍完整句“口袋里装着小宝室”,来巩固幼儿的假设和猜想,提醒幼儿用稳定的句式表达,暗示幼儿进行自我的言语调节,巩固了相关的语言技能,从而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

儿童是在重复理解活动中学习语言的,幼儿尝试中有错误,也有创造,成人的积极参与和相互作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经验,为幼儿搭建了挑战的“鹰架”,会使儿童更加主动地学习、理解、整合、加工和输出新的语言信息,从而达到师幼互动中新的平衡和高度。

四、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有效互动的催化制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话语活动,教师与幼儿的“对话”中,逐渐形成了他们之间的理解、沟通、尊重、融洽、互惠的情势,包含着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的互启、观点的更迭、情感的激发、智慧的提升。

●教学片段

教师从袋鼠妈妈的口袋中拿出有口袋的袋鼠娃娃。

师:“袋鼠娃娃有口袋吗?袋鼠娃娃的口袋里装了什么呢?”

生1:“口袋里装着小兔子。”(教师肯定地点点头)

生2:“口袋里装着大狗熊。”(教师微笑地摸摸他的头)。

生3:“装着玩具。”

师:“口袋里装着玩具对吗?”(幼儿点点头)“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好吗?”

生3:“口袋里装着玩具……”

【反思】

福柯认为,“一个个体在言说的同时,就是在实行着对听者的‘符号暴力’,在教学中,作为言者和听者的身份能够实行有效的互换和轮流,才能够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对话。”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对幼儿表述过程采取积极接应的态度,当幼儿猜测和儿歌内容不一致时,教师不置可否,表现出对幼儿的期待和宽容,希望通过有意地忽略来保持幼儿的思维呈连续状态,等待幼儿自发产生新的见地和想法,虽然有的幼儿没有猜对,但是得到老师支持的态度和同伴信任后,讲述欲望更为强烈,态度更为积极。

五、教师和幼儿的平等地位是有效互动的基本条件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有多种可能性,教育活动中的对话可以使师生之间的认识更加清晰,直至达成共识,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对话”会达到协调一致,但有时却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冲突的。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会给师生双方制作矛盾和问题,但却为师幼互动提供了动力。

●教学片段

教师从布娃娃的口袋中拿出小红花,以布娃娃的口吻询问。

师:“我要把小红花送出去,送给谁呢?”

生:“送给我!”“送给小狗!”

(课堂上出现一片“混乱”)

师:“为什么要送给小狗呢?”

……

师:“小狗帮助我们看门,我们要感激它,送它一朵红花,布娃娃的红花也要送给帮助它的人,送给谁呢?”

生:“送给袋鼠妈妈……”

【反思】

课堂上,教师对于幼儿的表现行为需要进行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需要我们的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在这个环节里,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幼儿常规的缺失,其实是他们急迫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创编的诗句,但是缺乏自我控制,没有轮流、等待的意识,因此,如果教师简单、武断、粗暴地反对和压抑幼儿自我表达方式,其实是对教育契机的破坏。

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急于把幼儿的想法拉到“正确答案”上,而是成为幼儿获得帮助、指导、合作的资源,首先肯定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帮助幼儿理解“感谢”的含义,从而让他们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经验。运用针对性的引导措施让孩子进行新经验的体验,这体现出老师和幼儿在互动过程中的平等关系。

猜你喜欢
师幼袋鼠口袋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浪漫口袋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神秘烟口袋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袋鼠
借口袋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