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宏 王黎莎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能够更清晰地针对一个教学难点进行有效的分析,以相对直接浅显的内容呈现,让观看者在短时间内有所顿悟,达到快速理解困难点的目的。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微课的运用相对较少。大班幼儿国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难点相对较多,同时因为古文一字多意,相对较难理解,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年龄已经超过五岁,但是对于古文中一些古语的理解还是相对较弱的。为了能让幼儿在古诗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诗文的感知、理解能力,我园探讨后决定运用微课的结构特点和方便灵活的运用来解决幼儿园大班古诗教育教学活动中相对难以理解的部分。
一、幼儿园古诗教学活动中“微”难点的认定
幼儿园的古诗教学活动多以了解古诗内容、能够诵读古诗,以欣赏的形式了解诗文背景。又或者唱古诗歌,跟着一定的节奏诵读古诗、给古诗配上一定的节拍韵律等等。幼儿园教师在古诗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忽略掉古诗内容中的一些难点。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并未把一些古诗中较难以理解的部分当作活动的重难点来解决。这就造成了幼儿园的古诗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口口相传,朗朗诵读的表面上。对于幼儿园古诗教学活动的难点如何认定,我认为应该是:1.幼儿难以理解的词语;2.诗人所处的年代背景;3.诗文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这些难点对于古诗活动来说相对是微小的,很容易被人忽略。殊不知,就是这些细微的难点成了日后孩子对于国学文化理解的重点。在幼年时期了解的知识能够跟随人的一生。虽然孩子在幼年时可能对知识难点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长大后一旦再次接触此方面的认知,就要得心应手得多。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园古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古诗内容,以幼儿的思维层面找寻古诗中的“微”难点,把每首古诗中的词语、年代背景、诗文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挖掘出来,通过讨论和反复比对,形成一定的古诗教育教学活动的重难点的认定模式,以便为幼儿进行古诗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古诗教学活动里微课中“微”资源的选择
一旦找出了古诗教学活动中的“微”难点,那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就要筛选适用于幼儿理解的资源。而这种资源涉及面不能过大,对于这种资源的选择,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童趣性。比如选择一些与难点内容相关的卡通视频或者在录制音频的时候选择用柔美的声音等等;具有针对性,在资源的选择上要针对难点找资源,资源能够直接解释难点,给幼儿带来直观的理解;具有浅显易懂性,幼儿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古诗中的部分文字相对难以理解,这时在资源的选择上就选择相对浅显的内容来把难理解的内容简单化,使得幼儿在古诗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轻松。
三、微课有助于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之美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其意境之美无法言表。有的意境波澜壮阔、有的意境温婉绵长、有的意境花团锦簇、有的意境凄风寒霜。面对古诗的意境之美,光靠老师的口语表达,幼儿是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记忆的。如果仅以完整的意境描述或者展示去让幼儿了解,那么幼儿对一首古诗的意境欣赏还是找不到重点的。此时利用微课把诗文的中心意境着重地突出出来,让幼儿重点感受这个意境,或悲凉或壮美,或温婉或秀丽。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把西域边疆之美描写得壮丽又有点凄凉。这样的场景离幼儿的生活环境相之甚远,通过微课有针对性地让幼儿了解“万仞山”这个词和“玉门关”这个地名,以直观的视频效果加生动的音频讲述,直接冲击幼儿的视听,让幼儿一下就领略了边疆的地域风貌,也能让幼儿对“春风不度玉门关”有所感悟。又如乐府诗《江南》,把江南水乡的秀美和灵动写得淋漓尽致。老师利用微课让幼儿了解“何田田”一词的含义是指荷叶长得茂盛,这样幼儿就通过这个“微”重点的解析了解了整首乐府诗描述的夏日江南采莲时鱼儿嬉戏与莲叶无边的优美意境。老师在活动中也不需要运用大量的语言进行讲解,而且幼儿在观看完微课之后,还能通过交流提升自己在观看微课时的认知,也能达到让幼儿通过自我学习和生生交流产生认知的目的。
四、微课有助于幼儿理解古诗的文辞之美
古诗的文辞之美让人流连忘返,每每读起古诗,我都会沉醉在古诗字里行间的用词灵性,同时感叹文化的精深与魅力。这些词若能早点让幼儿感知,多少对于幼儿以后的文学功底的厚积都会有所帮助。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一个“潜”、一个“润”道出了作者对于春雨的热爱与赞叹,绘声绘色地表述了春雨无声滋润万物的情怀。这两个词也是此诗的关键词,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书面理解不会透彻,利用微课技术解读“潜”和“润”,以直观的动态效果展示,优于教师的口语讲述。幼儿在看与听之中感受到了春雨的默默付出,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为何在题目中用了“喜”字。像这种言传不能体现文辞的意境的还有如李白的《古朗月行》中的“瑶台”“青”。瑶台是古人臆想出来的,如果老师只是对幼儿说其美景,不免有些乏味。这时利用微视频展示电视作品中的瑶台,以音乐音频加以渲染,让幼儿感受瑶台的仙境,这样幼儿的理解力就提升了许多。青本就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文中为何不用白云、蓝云而用青云呢?微课就可以从夜晚的云的颜色来着手展示,以直观展示古人用词的准确性。这样的微课利用,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最直接的帮助,减少了教师的说辞,以幼儿自己观看理解为主,观看后加以讨论,加深幼儿对关键词的理解和认知。
五、微课有助于幼儿理解古诗的诗文背景
每一首古诗所处的年代背景都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了写景、写实、写国仇家恨、写气壮山河的诸篇佳作。如王安石的《元日》就写在新年伊始,人心沸腾,吉祥热闹之时;陆游的《示儿》就写在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未有归期之时;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写在与友人分别之时;杜牧的《清明》就写在缅怀故人、寄托哀思之时……古诗的背景风格迥异、大相径庭,用微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或者之后把诗文背景呈现出来,幼儿对于古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同时,幼儿在读古诗的时候也会在脑海心间浮现诗文背景画面,这样一定会有助于幼儿对诗文的认知。
六、微课翻转能促进家园共育
很多家长对古诗不怎么关注,有时幼儿对古诗中的疑问家长都不能够准确的回应,他们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陪幼儿一起找寻答案。基于此,微课正好解决了家长碎片式知识点学习的要求。老师把要学习的古诗的相关微课发到家长群平台,请家长陪同幼儿一起观看学习,然后让家长和幼儿一起针对微课内容进行讨论,这样既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又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认知互动,同时也是对幼儿园活动内容的提前了解。因为微课以短视频为主要的呈现形式,只是对于一个知识点来开展的教学活动,时间短,内容少,容易理解,家长是很乐意与幼儿一起观看微课,同时也愿意针对问题点在家长群跟老师进行交流。
作为幼儿园老师来说,对于微课这种信息技术资源呈现形式还是有些陌生的,但是只要充分理解微课的运用形式,就会觉得微课很适用于一个知识点和重点教学环节的切入教学。它能有效地展示教师不能用言語表述的内容,拉近幼儿与活动距离、促进幼儿的认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