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玉 向富民
摘要《一天的气温》是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的起始课,具体学习内容是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科学实践活动“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包括4个教学环节:认识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学会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测量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根据连续测量的气温数据绘制折线图,借助统计图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这些环节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充分关注了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学习进阶的特点,既遵循了小学科学观测活动的一般流程,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气温计 气温测量 气温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識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0.009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Temperature of A Day"
WANG Chuanyu[1], XIANG Fumin[2]
([1] Yichang Xiaoxita Second Primary School, Yichang, Hubei 443199;
[2] Yichang Yiling District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Yichang, Hubei 443101)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of a day" is the starting lesson of unit 1 "weather and climate"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grade 4 of Science in the primary school of Hubei Education Edition of people’s education. The spe? cific learning content is to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with an thermometer and describe the general law of temper? ature change in a day.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activity "measuring temperature with thermometer" includes four teaching links: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to use thermometer;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learn the correct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Measure and record the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Draw a broken line chart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ly measured air temperature data, and describe the change law of air temperature in a day with the help of statistical chart. These links are linked step by step, paying full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k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 vanced learning. They not only follow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s, but also comply with the general law of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Keywords: thermomete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w
教材分析
《一天的气温》是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的起始课,属于地球与宇宙学习领域,对应课程标准中的主要概念“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具体学习内容是:
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中年段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教材安排了一个科学实践活动“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包括4个教学环节:认识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学会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测量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根据连续测量的气温数据绘制折线图,借助统计图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拓展与应用”部分提供了气象测量工具——百叶箱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百叶箱的结构、功能等,以及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如何测定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气温计,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能根据测量的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和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对气温变化的研究有兴趣,初步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在描述气温变化规律的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简要教学流程
1.聚焦问题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关注天气预报”,然后给出当天本地的天气预报,在学生描述天气情况时追问: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指的是什么时候的温度?由此聚焦问题:什么是气温?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气温?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
2.认识气温计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气温计,并与学习过的水温计进行比较,找出两者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再让学生在气温计模型上贴上各部分对应的名称;接着,通过课件指导学生练习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读法,演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明确手拿气温计的方法和如何正确读数;最后,让各组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室内气温。
3.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
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到室外指定地点测量气温(一组在操场中央,一组在操场边的树下)。汇总各组测量数据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采用哪一个数据表示此时的气温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评价。播放百叶箱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气象部门的气温数据是怎么测量出来的,讨论刚才测量的哪个环境和百叶箱的环境相似,并选择能代表室外气温的数据。最后小结:测量气温应选择背阴通风的地方,气温计放置在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
4.分析数据,发现变化
首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试着用图示的方法表示自己印象中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接着,播放测量一天气温的小视频,提供气温数据,教师指导学生用折线统计图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教师示范描2个点,其余由学生独立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绘制)。然后呈现一名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请他说说绘制过程以及绘图过程中的发现,其他学生对照折线统计图补充发现。最后,引导学生与活动前画的气温变化图进行比较,描述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并推测:每天的气温都会这样变化吗?
5.巩固与拓展
安排2个课外拓展任务:
(1)请同学们做一个小气象员,选择一个合适的观测地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下一天的气温,绘制出折线统计图,看看这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想办法查找当地的气温资料,看看当地近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近一年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试着绘制折线图,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不仅要认识气温计的结构、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还要进行持续测量,并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气温计的使用和观测气温,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注重引导
在认识气温计环节,我让学生把气温计和以前学习过的水温计进行比较,找出类似的结构,这样就把以前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液面、手不能接触玻璃泡、要等液柱稳定后再读数等注意事项。
2.关注思维
我对气温计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分解,在室内测量气温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通过室外测量和分析学会选择测量的环境。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节课设计了一个问题链:此时室内的气温是多少?室外的气温和室内相同吗?今天一天的气温都和现在一样吗?每天的气温都像这样变化吗?通过有层次的问题推进课堂,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3.激发兴趣
关于气温,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生活经验,如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早晨比中午冷。可是,让学生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自己猜测的气温变化情况时,他们画得并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一个认知冲突: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学生分析实测数据的折线统计图后,发现了一些与自己的猜测不相符的地方,如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并不是中午12点;气温到达最高点后不是马上下降,会有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一天中有的时间段气温变化得快,有的时间段变化得慢……这些发现会让学生感到惊奇,会对气温和天气产生强烈的兴趣。
在课的结尾,我提出问题:每天的气温都会像这样变化吗?学生纷纷猜测:下雨的时候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变化;冬天从早到晚都很冷,也没有这样的变化;一天之中可能会有阴晴的变化,气温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学生的猜测基于他们的经验,并没有数据支撑,我顺势要求他们通过课后观测,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
4.巧用视频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是持续测量一天的气温,这个任务没办法在课堂上完成,而测量数据又是分析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一组学生在课外进行了观测记录,并制成视频。这个视频让学生明白:课堂上使用的数据不是凭空想象的,是真实测量的数据。这能为学生课后的观测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清楚如何选择地点、如何定时观测并及时记录。
教学评析
1.依据学习进阶教学
围绕“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这个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气温计,再让他们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然后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最后分析并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认识和使用气温计环节,学生回顾水温计的结构,进而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并由水温计的读数方法迁移出对应的读数方法。
在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环节,对于学生采用背阴处还是阳光下的温度数据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呈现了一个气象台百叶箱的微视频,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测量气温的规范要求。
在测量并记录一天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环节,因为无法在课前让所有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录制了一个小组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视频,并将实测的气温数据统计表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根据统计表完成一天中的气温折线图,对照折线图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还将连续测量不同时间气温的活动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些环节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充分关注了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学习进阶的特点。这样既遵循了小学科学观测活动的一般流程,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在二年级下学期“了解天气”单元,学生已经知道了自然界的天气现象包括阴、晴、雨、雪、风等,也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内容和功能。本课教学以学生已有的关于天气现象的前概念为基础,用天气预报截图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气温”这一概念,体现了教材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圈”的编写理念。
3.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本课教学有些活动无法在课堂上落实,教师两次采用微视频的方式教学,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第一个视频是在气象台录制的,让学生知道选择背阴处测量的气温才能代表当时的室外气温。第二个视频反映的是一组学生课前测量一天中校园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帮助学生搜集相关气温数据。
学生根据一天的气温数据绘制折线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特点,并用自己的方式画图表示;然后观察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这样的分析过程直观而形象。
4.拓展活動延伸探究
在本课结束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活动:查找气象资料,搜集近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近一年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相关数据,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为后续天气和气候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