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加侬
Making a Simple Magnetic Tester
FU Jianong
(Zhejiang Yuyao Lianghui Primary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403)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0.046
实验原型及不足
“磁铁的两极”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教材中,判断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采用了用条形磁铁靠近回形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以下不足:二年级学生摆放回形针和推动磁铁时,容易发生偏移,不能准确判断出磁铁各点的磁力大小。整个实验没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支持,对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造成困扰。
实验器材
多轨道木质框架(两侧标有刻度,上方是磁铁放置台)、有机玻璃板、方形螺母、工字钉、螺母拨动耙。
实验改进
制作后的简易磁力测试仪如图1所示。
1.轨道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回形针的“跑偏”问题是干扰实验现象的关键。刚开始,笔者设计了如图2的轨道,在轨道中放上垫圈,用垫圈代替回形针,整齐且操作方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虽然解决了垫圈的“跑偏”问题,但磁铁必须固定,只能测固定尺寸的磁铁各部位的磁力。由于垫圈薄,在倒置的过程中,容易脱落。在多次设计及实践后,最终设计出木质分离轨道。轨道数量多,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磁铁磁力测试,且轨道上方与磁铁完全吻合,倾倒时避免了回形针脱落的问题,大大降低操作难度。
2.替换回形针
在确定了轨道的样式后,由于回形针不规则,难以在轨道中整齐放置,最终选择了规则的方形螺母(直徑3mm)作为实验材料。根据课堂实际的磁铁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轨道,放进相应的螺母。
3.增加拨动耙
本教具的主体完成后,再加装螺母拨动耙,在移动螺母时,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螺母拨动耙的增加,使该教具不仅可以通过倒置完成实验操作,同时也可以按照教材要求,完成相同的实验操作,且不会出现螺母“跑偏”问题。
实验优点
1.操作简单,提高课堂效率
该装置操作非常简单,学生只需轻轻一倒,再摆正,或者卡上螺母拨动杷,在有机玻璃板上轻轻用力,推动螺母前进,即可观察实验现象(如图3)。
2.现象明显,符合学生认知
方螺母排列整齐,高低明显,加上刻度提示,无论是进行哪一种操作方法,实验现象一目了然,符合学生认知。
3.一物多用,适用多型磁铁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放上不同尺寸的磁铁,根据磁铁尺寸选择轨道,再放入适量的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