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研究

2021-01-13 05:03徐智勇
消防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人员密集场所显著增多。这些场所聚集着大量人员,存在着较多的可燃易燃物品,面临着较大的火灾风险。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就现阶段而言,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最大程度消除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

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着较大的火灾荷载,火灾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猛烈燃烧与迅速蔓延,且扑救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进入新时期后,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密集程度随之提升,显著增多了发生火灾的因素与频次,增大了火灾的危害后果。因此,要高度重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牢牢貫彻以防为主的原则,最大程度上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一、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害、隐患类型及风险特征

(一)火灾危害

相较于普通火灾,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第一,人员伤亡严重。火灾事故直接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破坏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局面。由于人员密集场所聚集着大量的人群,因此,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往往更加严重。火灾发生之后,场所内部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对人员疏散、救援等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有大量有毒的气体、浓烟产生,也会威胁到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社会影响较大。由于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往往会产生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火灾隐患类型

通常情况下,可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划分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类型。第一,静态火灾隐患。此种隐患指的是人员密集场所的先天隐患,例如,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由改建或扩建原来建筑而成,在结构布局等方面与相关消防技术标准不相符合,包括没有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偏少、没有完善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等。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在装修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例如,木材、塑料等,阻燃处理方案不够科学,导致火灾隐患显著增多。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存在较大的用电量,没有规范安装与使用用电器具,乱接线路、违规使用电器等现象普遍存在,增大了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第二,动态火灾隐患。此种隐患主要由管理等人为因素所导致。例如,部分人员密集场所没有科学维护管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经过较长年限的运行后,火灾监测、报警等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为降低管理难度,可能会封闭其他安全出口,仅仅将一个安全出口保留下来,甚至将金属护栏等安装于公共区域的外窗。部分主体将杂物随意堆积于疏散通道中,如果出现火灾,将会影响到人员疏散和救援。此外,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缺乏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对各类消防设施的运行原理、功能等不够熟悉,在操作、检查、保养工作中容易出现不规范问题[1]。

(三)火灾风险特征

第一,火灾发生风险较大。人员密集场所中的人员密度较大,不同人员具有差异化的防火安全意识,经常出现一些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的行为,如乱扔烟头等。同时,人员密集场所中存在着较多的用电设备与可燃易燃材料,甚至对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违规搭接和使用,显著增大了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第二,事故类型复杂。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复杂的原因。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着较大的火灾载荷,任何一个微小隐患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当发生火灾事故后,受气体、烟雾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进一步升级扩大火灾事故,导致其他事故的伴随出现,具有较为复杂的事故类型。第三,救援疏散难度较大。人员密集场所中的人员具有差异化的自救能力,且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容易有争抢、踩踏等现象出现于人员疏散当中,这样人员的疏散速度将会显著减缓[2]。同时,由于有大量的浓烟、气体等伴随出现,不但影响到疏散逃生人员的能见度,也会加重人员伤亡。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主体责任没有深度落实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较多的主体,但就现阶段而言,部分主体不能充分明确自身责任,导致消防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例如,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主体认为消防安全工作由消防部门所负责,与自身的联系不大。虽然制定了一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形式化问题严重,并没有深度落实下去。

(二)民众消防安全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部分民众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缺乏足够的消防安全意识,认为火灾的发生概率太小,自己不会遇到。在错误的认识下,导致民众不能主动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自救逃生能力,难以有效预防和应对火灾事故。相关主体虽然实施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但形式、内容较为单一,无法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且宣传的频率较低,集中于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并没有构建长效宣传机制,这样预期宣传效果将难以顺利达成[3]。

(三)先进技术的应用深度不足

现代科技对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智慧消防建设工作得到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并未得到全面覆盖,在应用深度、广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消防监督管理力量不足

进入新时期后,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显著增加了消防监督管理的难度。目前在消防监督管理实践中,消防协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深度不足,影响到消防监督管理成效的提升。因此,要进一步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逐步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构建起来。

三、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主体责任制度

第一,强化统筹发动。各级政府、管委会需将自身的第一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下去,结合当地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规模等实际情况,向各职能部门划分监管任务,督促职能部门将直接责任落实下去。为调动职能部门的监管积极性,需在当地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政府消防工作考评体系中加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内容,且将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成立起来,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统筹谋划与布局。经常性组织专题研讨及会议活动,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科学部署,将整治范围、内容以及措施等细节性内容制定出来,引导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风险及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各项任务[4]。同时,要与行业力量、网格力量等联合起来,共同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为保证排查治理的效果,需将台账完善建立起来,联合督办、治理当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制定科学、完善的整改方案,且于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整改任务。第二,明确公众责任。为保证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成效,需将公众的监督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引导民众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础上,主动监督与举报可能会诱发火灾事故的风险隐患。在具体实践中,主管部门要将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多种媒体综合利用起来,引导社会民众充分认识到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严重性,主动参与到防火安全管理实践中。第三,明确单位主体责任。要对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进行明确,定期约谈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人等,督促其结合场所实际情况,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构建起来,经常性自查、自纠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风险因子,促使人员密集场所的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要引导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主体善于从其他地区火灾事故教训中总结经验,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向单位内部职工头上层层落实责任制度,细化消防安全管理任务,保证各个职工能够深度履行职责,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组织人员逃生技能。

(二)提高民众消防安全素质

民众的防火灭火意识、逃生避险能力等消防安全素质不但影响到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也关系到火灾中的伤亡程度。现阶段,很多民众并不具备较高的消防安全素质,容易出现随意丢弃烟头、随意开启常闭式防火门等不良行为,增大了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发生率。面对这种情况,为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需将民众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深入实施下去。第一,消防安全教育。要与当地学校联合起来,大力普及逃生避难及消防常识,于义务教育阶段内纳入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促使国民消防素质教育的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在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但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基本逃生技能可以得到提高,还能够对家庭其他成员产生明显的带动和影响。同时,要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加强配合,共同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向社会各类人群全面普及消防法律法规、防范自救知识等,促使社会群体的整体消防素质得到提高[5]。第二,消防安全宣传。通过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实施,民众的消防安全素质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近些年来,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受到充分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形式单一、内容落后等不良问题,导致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成效得不到根本性提升。面对这种情况,需结合人员密集场所及受众群体的客观差异,将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科学制定出来。例如,部分人员密集场所聚集着大量的儿童与青少年,在宣传过程中可将卡通漫画、动画视频等趣味性的形式利用起来,以便促使儿童、青少年等群体能够高效掌握相应的消防知识。若场所内聚集着大量的青年和中年人,则可将消防宣传微电影、短视频、消防公益活动等作为主要的宣傳载体。而老年人的接受能力不高,则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防火知识与逃生避难常识,如在购物袋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上印制防火常识,然后与社区联合免费发放给老年人。此外,要将人群密集建筑的宣传窗口综合利用起来,如在广告屏上循环播放消防安全主题的短片,对此类建筑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逃生自救办法等进行详细介绍,引导建筑内部人员切实了解乱扔烟头等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逃生自救方式、路线等。

(三)推进智慧消防建设

通过在消防领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现代技术,可促使消防安全管理的结构与模式得到改变,有助于改善消防安全管理成效。针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需大力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深度融合火灾预防、应急管理与先进信息技术,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具体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要将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推广应用于各个人员密集场所,实时、动态监测人员密集场所的动态隐患、消防设施运行及消防安全状况,第一时间发现各类火灾安全隐患。第二,要增大资金资源投入,将消防大数据平台完善建设起来,对辖区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位置分布、内部结构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全面采集,一旦有火灾事故发现,能够快速调用相关数据,这样既可以为消防警情研判提供帮助,又能够增强火灾防控方案的精准性[6]。第三,基于云技术的支持,将具有消防监督、消防培训等多元化功能的智能平台建设起来。由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不能够单单依靠职能部门的力量,还需要将广大群众积极引入进来。因此,要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云技术等,打造消防隐患举报系统、消防知识学习系统等,民众可以在系统平台中便捷了解与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又能够在线提交举报信息,有助于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在民众使用的过程中,可高效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人员密集场所大数据,以便更加科学地开展风险评价工作。

(四)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面对日益繁重的消防监管任务,需大力创新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与力量,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通过引入消防中介组织、志愿消防组织等多类主体,能够更好地传递消防安全技术与知识,改善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管成效。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可将第三方监督机制构建起来,借鉴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例如,可向消防协会中纳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各个成员单位在缴纳风险金的基础上,互派消防监督人员防范各类火灾风险[7]。这样成员单位为保证自身利益,不但会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机制进行完善,还会积极举报其他成员单位的火灾隐患,促使消防安全的行业自律得到真正实现。另一方面,为缓解消防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可组建社会消防监察大队,在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工作,充实消防监督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着较多的火灾风险隐患,且火灾所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从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宣传教育、推进智慧消防建设以及创新监督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着手,持续改善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志武.民宿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20(10):54-55.

[2]莽浩然,史章方.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问题及防火对策探讨[J].经营者,2019(04):31.

[3]赵崇金.大型商场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今日消防,2020(10):79-80.

[4]项帆.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49-150.

[5]段朝阳.地铁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7):19-20.

[6]张哲.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探讨[J].今日消防,2021(05):107-108.

[7]徐金松.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防科技,2020(30):2.

作者简介:

徐智勇(1982.05—),男,重庆市梁平区人,大学本科,重庆市九龙坡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一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

猜你喜欢
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
浅谈“九小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监管措施
超大型物流仓储库房防火技术举措探讨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某大型酒店火灾隐患调研及安全评价
对建立网格化消防巡防工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农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
浅谈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