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摘要:当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国际音乐教学学会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文化之间的学习机会,是值得庆幸的事业……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起点”。①因此,在留学生教学中开设中国民族歌曲演唱课程教学正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体现,让留学生在跨文化的学习中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深层次地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学会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提升留学生对人类不同音乐及民族文化的认识,形成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关键词:歌曲演唱 文化传播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116-04
一、跨文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歌曲演唱教学在留学生教育中的意义
近几年,南京艺术学院留学生院为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尽早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体会民俗民风,研究中国文化,在各国留学生教学中开设了中国民族歌曲演唱课程,作为留学生教育中的一门特色课程,中国民族歌曲演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的音乐,即是该民族文化本身,是该社会共同体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②中国民族歌曲演唱教学运用声乐语言的训练方法,以语音学基本知识为主导,结合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理论中声乐语言在行腔中的表现规律和声乐语言语调的表情色彩、个性色彩、音乐色彩以及声音语言的情感体现、形象塑造和艺术风格,对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发音、正音、咬字、吐字、归韵训练;教学方式上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中引入学生们熟悉的动画片、流行歌曲、影视片段、中国的传统相声、小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新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解决留学生语言难关,从而提高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笔者还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开展各类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音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以美激趣,以趣感美,感受同学间的友谊、师生友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 南京艺术学院留学生《中国民族歌曲演唱》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留学生文化背景制约了其对中国民族歌曲语境的理解与表达
留学生所属文化背景,如具备的音乐素养、社会经验、审美观等的不同制约着其对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理解。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研究,以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歌曲为例,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素养、社会阅历的留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演唱,演唱后让他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结果表明,他们对这首歌曲音乐文化语境的理解存在差异。
让留学生演唱中国民族歌曲这种教学形式是文化传递的动态过程。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对进入新文化环境的跨文化个体来说,在演唱和演绎该歌曲时,只有了解其隐含的文化意义,认同理解这种文化,才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意境。贝内特·雷默教授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说:“如果我们记住,每一支曲子,不论起源于哪种文化,都应以其所包括却又超越的任何特定文化参照的艺术力量来学习、体验,我们就会从我们所纳入的所有音乐中获得最大的好处。”③
(二)留学生声乐语言总体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
声乐作为音乐的门类,與音乐语言有着共同性,其特殊性在于:声乐中增加了语言的造型因素,因此声乐称为语言的音乐。“声乐语言应该理解为音乐化了的语言或歌唱性的语言。它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的旋律节奏与歌唱性。”④声乐演唱艺术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门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歌唱艺术是演唱者通过对歌词与音乐的理解,以歌声和艺术表演传达给听众并被听众所接受产生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是声乐演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核心,因此语言在民族歌曲演唱中尤其重要,它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语言,是口头有声形态的歌唱语言。在声乐作品中,歌词及其歌词语言的轻重强弱等表现力直接影响到声乐作品的节奏形态、节拍形式、旋律体现、作品艺术风格表现。在留学生教学中演唱和表演一首声乐作品,要耗费相当长的课时去学习声乐语言,在教学中重复演唱次数过多,学生会觉得上课形式枯燥,失去上课学习兴趣。因此,留学生语言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声乐语言表现能力总体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成为留学生中国民族歌曲演唱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三、留学生教学中中国民族歌曲演唱教学对策
(一)熟悉中国民歌文化语境,让留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在留学生教学中开设中国民族歌曲演唱课程教学旨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树立开放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缩小留学生文化背景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精选作品,激发留学生学习中国音乐文化兴趣,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音乐文化课件,让留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留学生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深入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二)与中国汉语课程相结合,提高留学生声乐语言整体水平
结合中国汉语课程学好汉语语音是留学生演唱中国民族歌曲教学的重点学习内容,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首先,邀请汉语口语老师参与留学生歌曲演唱课堂教学,在日常留学生歌曲演唱教学中,不定期的邀请汉语口语老师来课堂进行听课交流,让汉语口语老师了解语音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汉语口语教学工作。
其次,通过汉民族语音正音规范,巩固留学生声乐歌唱发音基础。邀请汉语口语老师参与留学生语音教学,在新课之前将声乐课将要演唱的新歌曲中的歌词提前发给留学生,作为一项课后作业布置给他们,让留学生在汉语口语课堂或课间将新歌歌词朗诵给汉语口语老师听,汉语口语老师按照语言标准给予正音,将留学生朗诵新歌词的表现成绩填写在《留学生语音基础朗诵成绩表》上,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四个等级。
最后,引入竞争机制,进行优化组合,提升留学生语音整体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轮换小组长,对留学生进行公正、合理的优化组合,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大大提升留学生的语音整体水平。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密切配合以及循环渐进的歌词语音正音的练习,留学生语音难点很快得到解决,扎实的歌词声乐语音基础,较高的声乐语音水平,为后面的声乐语言训练及完成声乐歌曲演唱开启了成功之门。
(三)以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声原理为指导,突破留学生声乐语言关
我国民族传统戏曲与说唱艺术的语言训练有十分成功的经验,它们将唱工和念工同时作为艺术表现的基本要求,并且将念作为唱的基础进行训练。“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说明说比唱重要,只有说好了,才能唱好。声乐作为一种歌唱的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诞生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语言,“声乐语言是音乐化的艺术语言,它与舞台艺术语言有着共同的表现规律,声乐语言本身也是舞台艺术语言的范畴。”声乐语言属于歌唱式的舞台语言,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旋律性方面,它必須依存于符合歌唱的艺术规律,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有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字与声的完美结合,要求“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在中外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或声乐学派的艺术实践与教学中,同样重视语言的创造功能和声乐的语言教学与训练,例如: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掌握了民族语言美的特质与规律,运用精确、熟练的技巧,以清晰、生动、优美的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演绎了歌曲,达到完美的境地,说明语言在声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关不过,留学生就很难准确地演唱和表达中国民族歌曲独特的内在意蕴。
1.通过练字与练腔的技能训练,使留学生声乐歌唱达到“字正腔圆”
练字就是训练咬字与吐字,练腔就是练字与练声的有机结合,就是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理论所说的“依字行腔”或“腔随字行”“字领腔行”的传统声乐的声音造型原则。“从口腔的变化形态来讲,字的说腔自然是字的唱腔的基础,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我国民族传统声乐艺术讲究平仄阴阳和咬字归韵,要求演唱歌曲时每一个字都要清晰准确,通常把字音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将声音必须归结于腔体,将声音、气息、吐字、腔体在歌唱中成为统一整体,要求演唱者高度准确、生动的表现唱词,完美表现音乐旋律和思想感情,“若字不清,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留学生所处的母语环境不一样,在演唱时不注意咬字,根本吐不清字,只看重声音,而从不重视字,声乐语言的表现力薄弱。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演唱中“咬字与吐字的训练作为留学生演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练习。通过咬字头、吐字腹的训练,使留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2.通过“咬字头”训练达到“字正”
字头的发音称为咬字,字头部分主要由21个声母来承担,由于字头的声母在发音时受阻碍,与发音部分的接触形成一种“咬”感觉。在行腔过程中字头首先要“咬准”,就是指导字头声母部位要准确无误,字头不要“咬死”,也不能松散、轻飘,要清晰利索。一般要求字头要咬准要有劲。“要有劲”就是指字头的力度与弹性。力度的强弱与字的清晰度有直接的关系,咬字力度变化训练要求:首先按国籍将留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先进行分辨清楚字头的发音着力部位,然后,让留学生朗诵歌词,其次,根据歌曲旋律的松紧张弛及情感的要求适当变化字头的力度,使字头发音的口腔肌肉能准确灵活协调运动,从而使留学生的器官尽快适应中国民族声乐语言的发音规律。
歌曲演唱是以心理活动为主,心里运动为辅的唱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抽象的感觉。如通常课堂训练中老师需要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气息通、双肩落等。但留学生由于对汉语语言的理解不太强,感到漫无边际,抓不住重点,演唱中感到无所适从,手忙脚乱,歌曲演唱课成为煎熬、有压力的课。这时需要老师将歌曲演唱唱法中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在实践教学中,笔者会用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图片和道具给留学生比喻展示,在留学生演唱时,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要让留学生学会歌曲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处理,用自身的感情感动听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歌唱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性能使抽象的感觉变得具体,用通俗性的语言艺术进行教学,在阐述歌曲歌词时用语应该通俗、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语汇;如用生活中的大白话,富于幽默感的玩笑话,留学生一听就明白,留学生在这些形象、生动的启发中,能够很容易地获得歌唱的正确感觉。只有让留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易于理解老师的意图,让留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歌词的意思,从艺术性上更好地诠释表达歌曲,留学生才能完美的演唱中国民族歌曲。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让留学生感到上课时非常轻松、愉快,使他们深切感觉到你在他们面前是良师益友,用通俗的教学语言艺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让留学生丢掉思想包袱、轻装快乐前进。
通过以上课堂教学,留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李萍著.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6.
[3]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6]管建华.论音乐课程的“开发范式”与“理解范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