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摘要:开、绷、直、立是芭蕾舞的四大审美原则,同时,开、绷、直、立也是芭蕾舞的精髓与基础。开的前提是软,所以也叫软、开度训练。人体腰、腿、肩的柔韧性就是软度,日常练习可以借助外力进行辅助练习,以达到人体的最大柔韧性。开的训练是指人体肩、腰、胸、膝、踝五个部分,让其向外延伸性的转开,确保以最科学、最充分的方式开发出人体蕴藏着的巨大运动潜能,保证身体各个部分外开,以此身体才更有灵活性、协调性与稳定性,这样才能随意变换动作方向与动作技巧,从而完成芭蕾舞中优美迷人的技巧变换与动作造型。
关键词:芭蕾舞 外开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053-04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芭蕾舞的起源地,发展形成时期是17世纪后期的法国宫廷,随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职业化,兴盛于19世纪的俄罗斯。芭蕾舞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完整性、严谨性、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训练体系。古典芭蕾舞的风格特征在于外开,这一特性在芭蕾舞形成初始便得以确立。芭蕾舞训练中外开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芭蕾舞的审美要求,同时也是芭蕾舞的训练基础。日常训练中所提到的外开是指下肢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踝关节自上而下的一个整体的外旋动作。外开训练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较大的训练误区,错误的训练会导致极易出现损伤。例如外开发力没有从髋关节开始,会迫使双腿在膝关节处进行拧转,损伤膝关节,同时不正确的外开会使得下肢肌肉变形,对舞者的体型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外开發力的正确方式对芭蕾训练非常重要。
一、芭蕾舞外开简介
(一)含义
开、绷、直、立是芭蕾舞美学的四大基本原则。1700年以来,这四大原则与手、脚五个位置以及大量固定舞姿一起形成,至今沿用,是各个时期芭蕾舞编导家与舞蹈家的审美标准。芭蕾舞者不分男女,要求从肩、跨、膝、踝四大关节部分左右对称,由内向外打开,就是芭蕾舞中的开,特别是双脚应由内向外打开180度。
(二)目的
一方面,外开可以让舞者原有的线条达到最大限度的延伸,大幅度扩大动作范围,强化表现力。每个正常人的肢体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舞者是对正常人体的潜能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开发与应用。同时,许多舞蹈动作方向与舞台是平行的,这样可以让身体保持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舞蹈是一种以概括性和抽象性为审美特征的表演艺术,所以外开可以让体重在运动状态中与地面接触,且达到平衡面积有效扩大,从而充分展现出芭蕾舞中身体向上的轻盈特征,让观赏者在情感上得到愉悦与陶冶,形成道德正确、鲜明的是非观。不仅如此,芭蕾舞理想化的唯美境界是可以人为达到的纯粹审美的艺术,外开是各种规范化动作的完成基础,以此可以达到非专业舞者达不到的艺术境界,形成审美距离,让芭蕾舞完全定位于剧场艺术。
二、外开的误区
(一)外开为用力方式并非形态
以往外开训练过程中教师常利用拧动、旋转类词语指导学生,如“转开”“拧开”等,使得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外开只表示为单纯的旋转。但是在实际训练期间,外开状态以肌肉收缩的用力形式为实质,肌肉收缩才是外开的根本,而不是旋转。部分人认为腿由内向外打开就是大腿内侧的肌肉通过主动用力的方式向外打开。外开动作中主要的发力肌肉是大腿内侧肌肉,且人体肌肉通常以收缩发力体现运动特点,因此特定动作的达成需利用动作反方向肌肉。反方向肌肉、肌群会在主作用肌肉或肌群收缩时呈现放松的状态,而大腿内侧髋关节则以臀部肌肉群与大腿前外侧肌肉的运动作为打开关键。
(二)臀部肌肉收紧过度会影响外开
外开训练中通常使用到臀部夹紧的提示词,这种词语会给学生形成心理暗示,让学生误以为外开就是夹紧臀部肌肉,集中于大腿位置的后部肌肉呈现出先收紧后放开的状态,以深层肌肉为主。尽管这个方式可帮助学生对外传肌肉群位置的明确掌握,但是下半身会在臀部夹紧后失去灵活性,动作存在僵硬性特点,使得作品表演的最终呈现效果受到影响。对于臀肌作用而言,主要体现为帮助舞者掌握与保持开度,通过合理控制臀肌达到提高表演效果的目的。
(三)重视小关节的真正外开
自上而下、从大腿根部开始转开才是芭蕾的外开,才能确保舞者整条腿下部在连带的影响下保持充分打开,尽可能避免在地板摩擦力的作用下自上而下地强硬打开,保持由下自上充分拧开。因此,需在保持身体直立的前提下,以外开来控制两条腿,并预先做到对croisé后面那只脚的站好,以五位脚位置为基准回笼腿。
三、外开训练中人体髋关节的作用
学生通常将外开训练中腿部的打开理解为从脚开始,对于脚部的打开过度重视,忽略了外开动作中髋关节与腿部外开的重要性,形成了错误的意识与形态。美国著名芭蕾舞教师认为外开的实现需要以髋关节为基础,以大腿骨与肌肉为起点,由上而下的向膝关节、脚的传递。需注意,若在髋关节固定的基础上,仅凭借双膝或双脚的打开就想改变人体关闭的站姿,形成开位站姿是不可能的,会使得脚底部因膝部扭曲而出现外缘翘起的现象,导致个体在垂直站立时难以把控稳定与平衡。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人体腿部无法在双脚或双膝的作用下做到160度外旋,在生理结构的影响下使得这种现象无法客观转变。
个体运动过程中,膝关节的作用体现为屈、伸运动功能,若以小腿半屈为前提,则可控制膝关节进行小幅度旋转。除此之外,支撑与推进是人脚部的功能,是受其结构所决定的。脚的前后旋活动仅能作用于对脚前端的内外翻,所以人体膝关节部位、脚关节部位存在差异化的活动情况,且功能不同,意味着无论是脚关节还是膝关节利用,均无法达成腿部打开上位的能力。而髋关节作为人体重要关节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发挥出人体运动中的转轴功能,具备腿部外开的资格,且与脚、膝功能的体现存在较大差异。以神经、肌肉支配为前提,可通过髋关节活动做到对丰富运动形式的体现,例如可以进行伸屈活动,还可以进行伸展、收缩活动,同时还可以进行旋内、旋外活动。由此可知,膝关节、踝关节与脚部因功能差异,在腿部外开过程中决定以髋关节为基准,而并非起始于膝与脚。
不仅如此,明确了腿部外开初始于髋关节外旋这一事实后,还必须知道,髋关节的自然条件,也就是在弹性与能力目标下,在外旋活动中肌肉与韧带的实际弹性和能力情况未达到预期要求,这表明舞蹈表演中髋关节外旋活动所发挥出的作用的重中之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经的有效途径就是强化髋关节周围肌肉与韧带的能力,以此进行相关训练。这种训练措施必须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生掰和强压,强行的掰与压并不会强化与扩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与能力,相反还会损伤髋关节以及周围组织肌肉与韧带,这种现象在传统的外开训练中非常多见,所以需做到对相关经验的充分汲取。结合实际情况以地面辅助训练作为初期训的主要形式之一,例如让学生保持地面平躺姿势,保持双腿并拢后以自身纵轴为基准,自主进行腿部内外旋活动。或者是保持内外旋活动开闸与学生下肢屈、伸、展活动的同步进行,不仅有效避免舞蹈训练对学生身体造成损伤,亦可以髋关节外旋作为核心来提升学生训练效果,让学生对腿部外开以及髋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弹性能力的扩大形成初步意识,是有效且安全的训练方法。
不可否认,地面训练只是一种辅助的训练手段,想要进一步扩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需依据舞蹈技术要点进行适应能力与技能的探索,并依托于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性训练的开展,促进学生髋关节外旋范围的拓展,并有助于学生髋关节韧带、肌肉能力的健康发展,实现通过外旋活动促进学生腿部得以有效外开。
四、外开训练的方式
在实际训练期间需以胯、膝、踝关节外开幅度的控制为前提,引导学生在训练期间自主进行腿、脚向外转开的训练,就是芭蕾舞训练中的外开。在此作用下,会以左右两边为基准,促使正前方膝盖脚尖逐渐展开,促使生理形态得以转变,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双脚一字形訓练,可以强化学生的双腿直立感,向上伸拉学生的臀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形体更加挺拔,有助于提升形体训练效果。待学生对外开彻底掌握后,可明确掌握足见训练的优势。不同于其它舞种,芭蕾舞以外开训练作为审美体现的关键所在,以脚尖作为各动作展示的中心,以实现舞者通过支撑空间的拓展有效完成活动与伸展。训练期间要求学生通过脚尖向外打开达到增多接触面积的目的,并通过接触点数量的增多提升稳定性。在芭蕾舞教学中,将身体固定于转开脚位是第一节训练课的主要内容,实现在外开训练中借助多样化手段方式进行优化,掌握契合自身特点的重心组合方式,进而为学生芭蕾舞技能的加强掌握打下良好基础。相较于其他舞种而言,芭蕾舞的学习通常以地心吸引力的摆脱为重心,借助多样化训练的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以小支点有效承载自身重量,通过自身便捷性与轻巧度来提升舞蹈表演质量。
纵观当前舞蹈艺术发展现状,在芭蕾舞训练中对于学生重心感觉掌握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所以要想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接近完美的平衡,需要以学生的长期性、刻苦性训练为基础,并做到在明确重心概念的前提下全面把控此种力量,如何将自身重量以半脚尖、脚尖作为支撑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艺术形象。不仅如此,需以音乐为基准进行芭蕾舞重心的保持,避免芭蕾舞的艺术性受到重心把握不合理的影响。倘若在表演过程中出现平衡失去重心,身体动作会比音乐先停止,从而严重影响舞蹈的艺术观赏性。所以,芭蕾舞的外开教学重中之重在于重心掌握与身体平衡,想要有效缓解舞者的表演紧张,减少身体沉重与压迫,必须保持平衡性与稳定性,以此减轻脚的重量压力,规避身体损伤。所以,外开训练的重要目标是身体平衡,想要减轻舞者的身体紧张与疲劳程度,需通过外开训练的强化开展达到舞蹈技巧深度掌握的目的,让舞者充分理解如何用身体重心去摆脱重力的压迫。
五、外开教学的重点
外开训练是芭蕾舞美的基础,一直存在于舞蹈学习与舞蹈表演中,需保证将外开训练渗透于学生初学芭蕾舞阶段,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深深刻印外开训练,实现将外开训练作为学生日常行动训练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但是需注意外开训练的开展一方面应引导学生认知外开风格对舞蹈训练身体位置的影响。例如两个伸直且均匀贴地的脚,双腿支撑呈现出交叉状态,排列虽紧密却互不依赖,直立驱赶等优美静态的体现可让观众感受到芭蕾舞的魅力。而要想实现对上述效果的呈现,需明确用力方式不可或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两脚跟推地的明确掌握,促使双腿在推力的作用下伸直,接着进行髋关节外转。同时,在向上提拉过程中需要以脚跟为基础,两腿张开后尽可能保持“长方形”状态,而两个长方形重叠后又呈现为新的长方形,此时会发现每个长方形的对角线正好是脚踝到髂前上棘处之间的线段。这样会延长舞者的腿部线条,从而脚跟支点到这个对脚线向外上升的轨迹就非常明显,这就可以形成完美的芭蕾舞表演艺术。
六、结语
总结全文,外开训练在芭蕾舞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秉承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予以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感受空间,让学生领悟舞蹈魅力的同时,掌握到芭蕾舞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以此为自己优美的舞姿,以及成为专业的舞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灿.浅谈芭蕾舞的外开训练[N].新乡日报,2021-07-13(004).
[2]于一鸣.古典芭蕾舞训练方法及特点[J].艺术家,2021(06):112-113.
[3]李里.利用“线上与线下”交互平台进行芭蕾基训课舞蹈辅助训练的实践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60-162.
[4]孙佳.芭蕾舞中“外开”能力及训练[J].艺海,2020(10):55-57.
[5]孙佳,刘鹏.浅谈芭蕾舞的外开训练[J].大众文艺,2020(09):167-168.
[6]杜佳琪.从因材施教论“开绷直”的合理运用与掌握[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20年.
[7]杨林轩.论芭蕾基训中“扶把练习”与“中间练习”动作的关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8]金秋.普拉提小器械训练对芭蕾舞者身体稳定性的辅助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9]杨韵.浅析“开”在芭蕾基训中的重要性——以Battement tendu为例[J].戏剧之家,2019(03):103-105.
[10]李念.谈“外开”在芭蕾基础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J].北方音乐,2018(14):230.
[11]常云阁.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对舞者下肢力量训练的对比分析[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8年.
[12]周杨,封雷.芭蕾舞肢体基本形态在训练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7(0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