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强省会,三大“小透明”省会坐不住了

2021-01-13 09:56朱昌俊
决策 2021年12期
关键词:首位度经济总量省会

朱昌俊

这几年,“强省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少省份都把建设“强省会”打到了公屏上。最近,就有三个城市,把“强省会”建设号角吹得更响了。

一是南昌。2021年11月4日,履新的江西主官在南昌调研时强调,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二是太原。2021年11月初,新任太原主官在讲话中表示,不断提升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和在全国的影响力。三是贵阳。在2021年10月底召开的贵阳贵安“强省会”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贵阳主官强调,要视责任如泰山、视使命如生命,当好“强省会”的先锋队、主力军。

从主官们的集体表态,不难看出太原、南昌、贵阳建设“强省会”的决心,以及“强省会”战略受到的重视程度。这三个历来存在感不高的省会,为什么突然坐不住了?

这要从三座省会城市的实际情况说起。

截至2020年底,南昌、太原、贵阳的经济总量分别为5745.51亿元,4153.25亿元,4311.65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6名,20名,19名,均处于后半梯队。

从绝对体量看,在目前的27个省会城市中,经济总量超万亿的城市已经达到11个。而南昌尚不到6000亿元,太原和贵阳则刚突破4000亿大关,差距不可小视。

一般来说,看一个省会城市到底强不强,不能仅看它的经济总量或是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也理应看它的实际体量。比如,银川首位度虽然超过50%,但经济总量不到2000亿元,这恐怕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强”字沾边。

事实上,这些年通常被拿来比较的强省会代表城市,无外乎就是成都、武汉、西安,它们之所以被视作典型,除了首位度相对较高(都在35%以上),也与它们本身的综合实力较强有直接关系(均是GDP万亿、人口千万城市)。

在人口方面,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南昌、太原、贵阳三座城市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南昌也仅有625.5万人,贵阳次之,为598.7万,太原更是只有530.4万,全国排名均处于60名开外(南昌刚好为第60名)。很明显,综合规模而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常住人口,南昌、太原、贵阳,都亟需做大做强。

贵阳正奋力当好“强省会”YcjrVYa8wBotaU6wk01ad/N/g/I87SqIDbkPdzTWLAM=的先锋队、主力军。

再看首位度。2020年,贵阳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24.2%,太原为23.5%,南昌为22.4%,均低于25%。

通常,说到“低首位度”省会城市,除了南京、济南,不少人也会提到杭州、合肥,但其实,这两座城市的首位度已经超过了贵阳、太原、南昌。尤其是南昌,甚至还低于福州、广州的首位度。

另外,就连与大连组成双子星的沈阳,其首位度也达到了26.2%,比贵阳、太原、南昌都高。

从常住人口看,贵阳、太原、南昌的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也均低于16%,在27个省会城市中的排名,都在15名以外。所以,这三座城市的经济、人口首位度,未必在全国最低,但也确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有人或许会认为,贵阳、太原、南昌的首位度不高,人口、经济总量规模不大,可能与所在省的规模不足有关。

这其实是个“误会”。比如,江西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5位,甚至高于南昌在省会城市中的经济总量排名(第16名)。而拥有西安这样典型的“强省会”城市的陕西,其经济总量其实仅比江西高出不到500亿元。

贵州和山西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20和21名,与贵阳(第19名)、太原(第20名)的排名也基本一致。可以说,仅就经济排名来看,南昌、贵阳、太原这三座省会城市,并没有给所在省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尤其是南昌。

这就能够解释,为何绝大多数省份在强调做强省会城市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说法——彰显省会担当。

此外,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贵州、山西、江西通常都被戏称为“最没存在感的省份”之一,而贵阳、太原、南昌,也多被视为是“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之一。这种惊人的吻合,也恰恰反映出,省会城市实力与全省发展状况的密切关联。

事实上,这一轮“强省会”建设,我们还能够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那就是都得到了所在省的明确支持。

如山东、广西、江西、贵州等都把强省会(首府)战略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或建议。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推动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增强省会功能,增强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

贵州提出,支持贵阳做大,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山西则在最新的全省会议中,鲜明提出要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举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

虽然说,任何一个强省会的形成,都离不开省一级的支持,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诸如“举全省之力”的明确支持态度,还是相对罕见的。

这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地方都意识到,“强省会”对于一个省和地区的发展重要性。可以说,让省会强起来,已经不只是关乎省会城市自身的发展前途,更关系到全省乃至一个区域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先后有七大城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被點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这反映出,在国家的战略考量中,省会城市也应该担当起龙头作用。

对于江西、山西、贵州这样的中西部省份来说,它们的经济体量、产业结构都处于相对欠发达的状态,而做强省会,正是实现全省发展突围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

比如,经济转型,创新是关键。而一个省份的创新资源,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主要位于省会城市。如果省会城市的创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将影响到全省的发展机会。

所以,我们看到,江西提出要南昌打造都市圈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增强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

《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则明确,要当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排头兵,奋力打造全省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

“强省会”最终是要带动全省发展,一些有强省会的省份其实已经在行动了。

如四川于2018年就明确提出,在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7个城市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者,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河南“十四五”规划提出,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增强洛阳要素集聚承载和跨区域配置能力,培育发展洛阳都市圈;湖南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岳阳、衡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榆林作为陕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被纳入陕西“十四五”规划;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则提出培育襄阳、宜昌形成两大新增长极。

国家相关部门和多个规划中,都提到要“慎重撤县设区”,要推动超大城市“瘦身健体”,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信号。

诸如此类,表明一些拥有强省会的省份,已经发展到培育“经济副中心”这一步。这是对各省发展实际的一种顺应,也现实地表明,一个省多点发展,与打造“强省会”并不对立。

2020年,《求是》杂志的重磅文章提出,东部城市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这令一些人开始怀疑“强省会”,乃至大城市的发展方向。

但现实表明,“强省会”进程并没有结束,相反,做强省会城市的重要性被更多省份所意识到。

这一幕的出现之所以让一些人感到意外,其实是忽略了“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这个前置条件。也就说,到底是打造强省会,还是避免“一市独大”,说到底还是要看各地的“条件”。

比如,连省会城市都没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或者说本身就没有真正“独大”,或是到“独强”的地步,就别担心什么弊端了。每个地方都要真正认识到自己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而不是盲从。

另外,说到“一市独大”,还必须提到一个细节。过去,一些省会城市做大做强,采取了区划调整,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并”的方式,但现在,这种操作将越来越难。202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和多个规划中,都提到要“慎重撤县设区”,要推动超大城市“瘦身健体”,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信号。

因此,對于南昌、太原、贵阳等省会城市来说,要让自己变大变强,必须得努力提升内涵式发展的定力,“捷径”已经不多了。

(作者系区域经济研究学者)

猜你喜欢
首位度经济总量省会
盐城市首位度现状评价与提升对策
雍正、乾隆朝省会书院制度新探
A Trip to Xi’an
哈长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演变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能超美国?乐观来看就在5年后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省会党报一版编辑的三个关键词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城市首位度的内涵和研究状况概述及评价体系构建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