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方 蒋明芬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是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笔者通過对浙江塘源口乡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在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与政策引导性资源的协同驱动下,乡村集合多重资源效力进行创新资源整合,形成了创新生态系统大的局部闭环,并能通过文化的传导实现原始资源和平台搭建等创新模块的构建,由此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两山论”;乡村旅游;创新路径;塘源口乡
中图分类号:F323;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MTA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YJG2021y018);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青年项目“异质性产业政策对成渝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KJQN20200152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产业链视角下成渝经济圈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21SKGH264)。
十多年来,在“两山论”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塘源口乡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东部,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富集。近年来,江山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举措并举建设“锦绣江山”,唱响全域旅游,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在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持续推动“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塘源口乡位于“浙江聚宝盆”金衢盆地的西南,是浙江省江山市东南部的一个传统村落,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塘源口乡,在林中、在园中、在绿中,“桃气小镇”成为塘源口乡最靓丽的名片。如何让绿水青山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红利,是塘源口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来,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创新路径的研究越来越多,位于浙江西部山区的传统村落,能否对自身资源实现优化配比,是其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塘源口乡可利用的资源主要以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政策引导型资源三类[1]。
(一)生态资源
塘源口乡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的东南部,东与衢江区相邻,南与遂昌县相接,北距江山市区35 km,西距衢州机场65 km,交通十分便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气候资源丰富。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江山市最大的猕猴桃、早白菇、中药生产基地,板栗、油茶、毛竹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
塘源口乡立足实际,走生态立乡、农业强乡之路。乡里除种植水稻外,还盛产猕猴桃、油茶、板栗、茶叶等农产品。全乡目前共建猕猴桃基地约3.17 km2、早白菇基地2 200万袋、板栗基地约2.94 km2、茶叶基地约1.29 km2、油茶基地约9.09 km2,板栗、油茶的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市乡镇之首。板栗基地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食品基地建设核心示范区”。塘源口乡是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省级生态示范乡。
(二)民俗文化资源
塘源口乡洪福村的“红黄绿”民俗文化资源远近闻名。“红”就是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洪福村福石岭自然村,红军标语、毛氏宗祠、翁氏宗祠等文物古迹众多,这里有着纯正的红色文化基因。2021年是建党百年,全国各地兴起学党史的热潮,洪福村将当地红军标语、红军路、洪心123拓展基地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从而集聚人气,接待将近100个团队6 000多人,增收近50万元。202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洪福村为中央红色美丽村庄的试点村,自此,塘源口乡深挖本地红色旅游资源,并培养一支红军挺进师的宣讲队伍,通过挖掘革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红色经济,为农村增添发展动能。
“黄”就是黄泥墙古屋资源。古屋资源主要积聚在福石岭古村,位于塘源口乡政府所在地东南5 km处。几经变迁,该村落现保存有古民居夯土墙屋31幢,村落格局、民居建筑形态,基本保持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期风貌。这两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福石岭古村,民宿火了,夯土房活了。100多间客房按照干湿分离的标准打造,实惠的价格、怡人的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入住。这些民居被专家学者称为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并被列为江山市“摄影文化基地”。
“绿”就是生态资源。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在2016年和2017年塘源口乡分别荣获浙江省“森林文化小镇”“全国森林文化小镇”的称号。
(三)政策引导型资源
乡村旅游自2017年被首次写入一号文件以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把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已然肩负乡村振兴的特殊使命。近年来,浙江省为践行“两山”理念、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深化“美丽中国”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衢州被定位为浙江大花园,而乡村旅游就是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衢州市编制了《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核心区(衢州市)建设规划》,并专门针对乡村旅游制定了《关于提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若干意见》。为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江山市颁布了一系列引导型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扶持政策兑现流程的通知》《江山市民宿提质富民扶持奖励办法》等。
塘源口乡面对新乡村旅游发展的风口,着力推进“旅游+”业态融合,全面助力全域旅游建设,积极利用政策导向的转变不断积累资源,并在2020年成功创建洪福村民宿特色村,举办“桃气小镇塘源口”猕猴桃节系列活动、清凉塘源口系列活动和“美利达”杯自行车爬坡赛等旅游节会,“桃气小镇”的金名片享誉在外。
(一)特色林产品注册商标
建立特色林产品并注册商标,创建自有品牌,不但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区域,而且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区别于普通林产品,也是提高林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促进林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2]。
塘源口乡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用市场经济观念挖掘林业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规模化、集中化,实现效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延长了林产品产业链,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因此,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各方寻找突破口,打好优势战,寻求本地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培育符合本地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特色林产品,这是山区发展效益林业的捷径。
(二)红色文化为乡村旅游铸魂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铸魂,尤其是对红色文化遗存的开发与利用[3]。作为浙江西部高山村、后进村的典型,在过去洪福村一穷二白。现在,从国家扶贫开发到乡村振兴,洪福村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步一个脚印。2017年,打造“洪福阙里”民宿品牌。2018年成立江山市塘源口乡洪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年,村里投资200多万元建成野外拓展基地,打靶、攀岩、溜索等拓展项目。2021年,在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的热潮下,洪福村还入选了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洪福村乘着这股东风,重塑地区乡村红色文化精神。结合史实,依托溪流、山路、稻田等地形,洪福村因地制宜,修建4 km长的红军路。2021年4月,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小小讲解员.红色夏令营”活动基地之一。2021年8月11日被评为“江山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三)依托“两山银行”平台创新发展
2021年7月19日,衢州江山市生态资源运营开发有限公司(“两山银行”)正式揭牌。塘源口乡依托“两山银行”平台,对分散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按区域、产业分类,策划形成集中连片优质的自然资源资产项目包,并行使产权收储、资源提升、资源测量、动态管理、资源价值评估等,拓宽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转换途径,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高水平实现机制,加速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品新业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4]。
塘源口乡在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生态账户”市场机制,构建“村集体、乡贤、两山银行、招商、众筹”5种经营模式。后期邀请专家调研现有“两山”资源,根据塘源口鄉夯土房摸排情况,使利用夯土房开发精品民宿、实现价值提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5]。
(一)结论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都是从创新利用生态资源开始,塘源口乡也不例外。但是在乡村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大、产业融合不足、相关旅游产业政策制度落地难、融资困难的环境之下,塘源口乡先进行创新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政策引导型资源整合,初步建立了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业态体统的成长框架。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与政策引导性资源的协同驱动下,对原始资源进行整合,依靠平台构建创新资源模块是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选择。塘源口乡先通过红色文化的传导、特色林产品注册商标实现了原始资源变现,再借助“两山银行”平台,开发夯土房、发展民宿等,集合多重资源效力进行创新资源整合,形成了创新生态系统大的局部闭环,由此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路径。
(二)启示
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来,各个地区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创新路径的探索越来越多。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实现价值转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创新资源模块的构建与传统村落发展的契合度不够。总之,创新资源整合是实现创新模块构建的必要条件,而创新模块构建则是创新资源整合的充分条件。浙江塘源口乡作为浙西山区传统村落代表,其创新资源的整合运作可以较为明显地观察到,创新模块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与重点核心模块构建的创新路径。位于浙江西部山区的传统村落塘源口乡,对自身资源实现优化配比,是其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启示主要从资源整合和创新模块构建展开。
首先在资源整合上,可以看出:阶段不同,所能创造的价值有所差异,起步阶段,通过对现有资源的简单利用,实现的是经济价值的转化,以形式创新为主;形塑阶段,实现的是文化价值的转化,形成业态创新;再生阶段,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创造,达到社会创新。从绿色视野出发,明确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生态原则,寻找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整合现有资源和拓展创新发展之路,可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其次对于创新模块的构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要坚持以稳定特色农业产业模块发展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坚农民为主体,要从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激活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凝聚产业融合发展合力等方面寻求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互动,加速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利用闲置房屋来帮助农民,改善原有的村容村貌,盘活乡村区域内闲置的房屋,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养老、共享农房,发展旅游民宿模块等多种运营方式,可以对乡村区域内闲置房屋进行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方式,是一种可靠发展对策。
[1] 李志敏.资源贫乏型乡村的拼凑式创新发展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3-27.
[2] 陈剑宇.绿色发展视野下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J].农业经济,2021(8):20-22.
[3] 李丽燕,刘君君.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及创新发展:以唐山市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8):56-57.
[4] 张玉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找寻:以江苏省丁庄村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4):18-23.
[5] 丁北阳,丁志勇.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闲置房屋利用模式研究[J].居舍,2021(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