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
——以微信为例

2021-01-13 05:42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利用微受访者微信

周 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18)

一、背景:微信应用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大学生们沟通交流、了解讯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甚至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及早响应时代呼声,充分了解微信应用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各种可行性。

(一)微信已成为学生群体的沟通、交流工具

在各类新媒体交流工具中,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主流平台。根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3%[1]。据腾讯发布的2019年业绩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为11.648亿[2]。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的大学生群体,早就是其中的先行者和活跃者。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一次微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已相当高。67.33%的人 “每隔1~3个小时就会查看一次微信” ,24.75%的人 “半天至一天查看一次微信” ,仅7.92%的受访者表示使用微信的间隔可能超出24小时。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根据艾瑞网民行为监测系统iUser Tracker以及移动网民行为监测系统mUser Tracker的报告,移动端月度有效浏览时间已经超过PC端使用时长的2倍,未来,网民对于移动端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加强[3]。这意味着,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牢牢绑定移动端的微信将越来越融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二)微信具有强大的职业素养教育传播能力

学者张紫军认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学校、企业的三方共同协作, “学生要形成职业意识、掌握知识技能、培育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堂、实习、实训和集体活动中去;企业要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并走入校园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和训练。”[4]而微信的一系列传播特点,恰恰可以在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微信强调的是以熟人为主的 “强关系网络” 。它增加了同学、朋友、师生、合作伙伴等熟人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间形成积极向上、互相比拼的氛围,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个体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其次,微信形成的是一个 “点对点” “点对群” 的封闭式传播圈。它凸显了 “人以群分” 的特质,尤其擅长凝聚同学、同事、同行群体,为职业氛围的营造、职业信息的传递,以及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育、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广阔土壤。最后,微信所承载的传播功能相对丰富。它具备图片、文字、声音、表情符号、小视频、网页链接等多种传播载体,全方位地提升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宽度与兴趣深度;同时,它又具备点名(@)功能,可以对指定对象发出阅读提醒,避免出现 “没看到” 或者 “假装没看到” 的尴尬。

(三)将微信投入职业素养教育能赢取诸多红利

微信作为一种与移动互联网高度融合的新媒体工具,继承了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形式、传播反馈等方面的优点,实现了24小时的全天候实时在线。将微信投入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带来一系列红利:一是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通过微信背后凝聚的人脉力量与网络资源,了解相应的行业,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念;二是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自我增值提供机会与平台,保障其职业发展的 “可持续性” ;三是通过一些案例,警示提醒,拉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底线。

二、难处:微信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尚有提升空间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周边省市高职学生开展了微信使用习惯及其对通用职业素养影响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集中于微信的使用习惯、使用频率及其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方面,并就微信工具的使用情况及投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调查采取纸质、网络问卷并行发放的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4.37%,女性受访者占55.63%。

调查显示,尽管利用微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一系列平台已经搭建完毕,但出于种种原因,真正利用微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活动并不多,效果也很一般,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利用微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平台已搭建

首先,微信在高职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经很高,本次调查显示的微信覆盖率已高达97.43%。其次,学校的官方微信覆盖率也比较高,有83.17%的受访者关注了学校的官方微信,且其中近九成学生或多或少地阅读了由学校官方微信推送的信息。最后,就像曾经的QQ工具一样,师生之间正在建立一种紧密的微信联系,仅5.28%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愿意加教师(含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成为微信好友。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正主动或默默关注着教师微信朋友圈的动态。

由此推断,无论是学校的官方微信还是教师的个人微信,在渠道上都已经向学生群体打通了,只要妥善加以利用,高职院校所期望的传播职业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的目标是可以达成的。但遗憾的是,本次调查中仅24.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微信平台上经常能看到 “职业素养” 相关内容,34.9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在微信平台听说过 “职业素养” 。

(二)利用微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难处多

微信传播渠道已经打开,但现阶段真正利用微信开展的职业素养教育却并不多。这其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官方微信影响力不够。虽然调查显示的83.17%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覆盖率已经不低,但是在普通高职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依然欠缺。本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更倾向于订阅 “休闲娱乐类” “媒体资讯类” 的公众微信号(图1)。与这些公众号相比,学校官方公众号的信息吸引力不强,阅读率不高,其发布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更是难以吸引到高职学生。

图1 你都关注过哪类微信公众号(多选)

目前高职院校官方微信所面临的信息竞争环境,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较高,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策划与包装能力,其发布的包括 “职业素养教育” 在内的各种内容都无法有效传播,顺利走入学生心中。

2.教师 “见缝插针” 的宣传意识不强。教师作为高职学生最熟悉的群体,本可以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 “见缝插针” ,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但遗憾的是,会这么做(或愿意这么做)的教师并不多。

根据受访学生的观察,他们微信好友中的教师群体在朋友圈发布最多的内容是其本人的生活状态,其余依次是专业、行业信息,心灵鸡汤,新闻资讯。另外,还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朋友圈发布代购等营销内容(图 2)。

图2 你微信好友里的教师在朋友圈一般发布哪些内容(多选)

教师的微信除了在朋友圈发挥的教育作用比较小以外,他们在学生的微信群聊中也很少现身。57.7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指导教师虽然会加入学生所在的班级(或社团)微信群,但是基本保持着 “潜水” (不发言)状态;只有23.10%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在微信群里发言踊跃的教师;9.90%的受访者表示,虽然他们加过校内的各类微信群,但是群里一般只有学生没有教师;还有9.2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甚至连班级(或社团)的微信群都没有。

与教师的低调表现相反,学生对于教师通过微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做法却充满了期待。40.59%的受访者喜欢教师在微信上发布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因为 “可以学到跟课堂上不一样的东西” ,55.45%的受访者表示 “感觉有意思我就看一下” ,仅3.96%的受访者会因为 “下课后只想休息和娱乐” 而讨厌教师在微信上发布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教师对朋友圈、微信群宣传阵地的放弃,是职业素养教育的一大损失。根据艾瑞调研数据的结果,60.80%的新媒体用户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作为近三个月中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3]。

随着传统媒体的衰退,尤其是其在大学校园内用户的锐减,大学生们必然会更多地通过各类新媒体来获取资讯。普通商业性新闻软件平台、微信公众号出于点击率的考虑,会更倾向于推送 “娱乐八卦” “体育资讯” “时尚信息” 等软新闻。此时,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师群体,就更应有意识地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专业、行业信息,转发 “时政” “教育” 等硬新闻,平衡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环境,让他们不止满足于身边的 “小确幸” ,而是要形成胸怀天下的抱负。

3.学生使用微信缺乏有效引导。互联网一直被视为普通人打开连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但太多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证明:想要有效地连接世界,除了拥有广袤无边的互联网,还必须掌握Mc Clure所说的 “网络素养”[5],即对网络知识的正确判断和应用、对网络技能的有效使用。

本次调查发现,网络素养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不少高职学生们。很多受访者表示,尽管他们很愿意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增强职业意识、提升职业技能,但因为缺乏指导,常常有无从下手的迷茫感。

行业公众号是高职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渠道,但自己所学的专业究竟有哪些权威性强、内容丰富的行业公众号,他们并不清楚。只有29.70%的受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关注了一些行业公众号;32.34%的受访者通过他人推荐,找到并关注了一些行业公众号;25.41%的受访者表示,因为没渠道,未能关注行业公众号;12.55%的受访者则因为没兴趣,他们从未关注过任何一个与自己专业、行业相关的公众号。

除了行业公众号,关注行业内的成功人士也是不错的选择。在 “微博” 时代,这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事,但到了信息流封闭的 “微信” 时代,找到并关注这些成功人士,对高职学生而言有些困难。在本次调查中,39.93%的受访者表示对此毫无头绪,16.84%的受访者表示毫无兴趣,仅19.14%的受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关注到了若干行业成功人士的微信,24.09%的受访者则是通过他人的推荐关注了行业成功人士。尽管这些成功人士未必时刻在微信透露行业信息,但通过群内聊天、朋友圈关注等方式,依然可以让高职学生们大致勾勒出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状态以及应提前具备的职业素养。

三、对策:开拓多条路径将微信应用于职业素养教育

要想将微信更多、更有效地应用于职业素养教育,需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升官方微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二是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三是引导学生利用微信工具进一步了解所要从事的行业。

(一)重视和巩固官方微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

高职院校的官方微信,更容易掌控和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以近年来大力推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官方微信在2017年第一季度推送的88篇信息中,19篇涉及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其中既有对行业作品的展示(《【请您来品】 “工匠之美” 在身边/摄影作品》),也有对企业文化的介绍 (《企业邀请学院去参加FNPS发布会,为啥?》);既有对专业技术过硬学生的报道(《90后软妹子在针织的世界 “天马行空” 》),也有对以身作则发挥职业意识教师的褒奖(《今天,我与 “姑姑” 面对面》)。

在这种情况下,巩固官方微信的影响力、提升官方微信对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的宣传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将微信工具应用于职业素养教育中去。

1.结合职业素养教育的实际宣传需求,提升官方微信覆盖率。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量,是其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础,应结合实际宣传需求,进一步提升官方微信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比如:在新生入学通知书内,夹一封关于学校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信,同时印上官方微信的二维码,鼓励新生从还未踏进校园起就关注官方微信,了解职业素养教育;在寝室走廊、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一批印有官方微信二维码的公益广告,如 “保持安静” “阅读完毕放回原位” 等,建立官方微信与素养教育的 “弱连接” 印象,从而让学生后续在阅读官方微信时格外关注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

2.选择合适传播载体,官微不要太 “官方” 。官方微信要承担起职业素养教育的重任,用传统 “板着脸” 的方式是不行的,必须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展示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在本次调查中,过半受访者都最喜欢阅读微信上的图片(图3),因此在策划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时,应适当添加一些令人轻松愉悦的图片(比如,用漫画形式把学校里发生过的职业素养小故事,按照上课、求职、人际交往等主题进行划分,并做成绘本),在官方微信平台上连载发布;把广受学生推崇的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配合夸张有趣的漫画头像,结合相应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进行发布等。此外,还可以参考G20期间杭州推过的 “最萌杭州” 表情包案例[6],把职业素养教育与学校特色结合起来,制成特色表情包上传到官方微信,供学生下载、使用、传播。

图3 你更喜欢阅读微信上的哪类信息

3.结合微信传播特点,量身定制职业素养教育宣传方案。在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微信的传播特点对教育内容进行包装和发布,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调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信2016年上半年点击量前10名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大多具备这些特点。一是标题用字夺人眼球,如 “天了噜!” “震撼” 等字眼,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粉丝关注,吸引他们点击阅读。二是通过第二人称捆绑受众利益,如 “招生简章发布:有你的杭职,会更美” “这才叫‘最美’大学宿舍,你想住不?” 让粉丝产生直接交流的良好感觉。三是发挥平台协作互助精神,如联合全校各部门、二级学院子账号共同推送 “亲,请投杭职一票‘优秀’” ,以高转发量谋求更广泛的宣传范围。四是将标题缩略图设置为帅哥美女、靓丽风景,吸引受众点击。五是尽量选择夜晚、中午等空闲时间推送信息,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

4.找出用户 “痛点” ,提升官方微信用户黏度。要让学校官方微信真正得到学生认可,就需要找出他们的 “痛点” ,增强用户黏度。比如,以前学生请假一般是给班主任打电话,一来不正式,二来班主任难以鉴别请假理由的真伪,三来容易发生电话未接听、短信未看到、请假申请未及时转达到任课教师等而产生误会。如果能在官方微信中植入请假功能,学生就可以通过拍照、发送地理位置等辅助手段发送正式的请假申请,也方便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务管理系统等同时接收信息,消除误会。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全面、正式而又与移动端牢牢绑定的请假申请系统,能加强学生对于考勤制度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再比如,教务系统查成绩、打课表的网站界面一般都比较老旧,如果通过官方微信把这些功能移植到手机上,更符合新一代高职学生的上网需求,更可以进一步开发朋友圈晒课表、晒成绩、晒课堂以及根据课表设置闹钟等功能,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官方微信的频频互动中,提升用户黏度。

(二)敦促教师转化 “融微信于职业素养教育” 的思维模式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抗拒教师利用微信与他们在课后联系、开展教育,其中 “一对一的文字交流” “微信群讨论” 是他们最喜欢的两种方式(图4)。

鉴于此前真正利用微信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并不多,笔者推测:转化教师的传统思维模式、鼓励他们积极利用微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可能是解决 “将微信投入到职业素养教育” 问题的关键环节。

图4 你愿意用哪些微信功能与教师进行交流(多选)

1.引入微信教育制度,加强师生联系的频率与强度。出台相应制度及扶持政策,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辅人员等多加学生为微信好友,也可以通过开展党员教师 “一对一” 活动,敦促教师与学生通过微信聊天、群内沟通、朋友圈关注等方式,多留意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提升师生间的联系频率与强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水平。

2.树立师德师风榜样,主动发布职业素养教育内容。鼓励教师在微信朋友圈原创发布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转载引用质量较高的专业内容,以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师风面貌,为学生树立起优秀职业素养的榜样。

3.借助微信多种特点,将部分教学任务化整为零。鼓励教师在安排日常教学任务时,有意识地利用微信工具。比如,把小组的课后作业(项目)讨论过程移植到微信群,以聊天记录的形式科学地记录每位小组成员的贡献值,并给予相应的分数;把期末作业、实习日志、学习感悟等材料的上交途径改成朋友圈,不仅确保 “有图有真相” ,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进一步扩散课程的影响力。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在了解行业的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

1.携手合作企业,完善职业素养养成环境。教师应多与合作企业互相沟通、交流信息,并进一步通过微信朋友圈、学生微信群等发布(转发)行业新闻、讲座信息、社团交流信息,提升职业素养教育信息的扩散面和影响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资讯丰富、合作紧密的企业(行业)微信公众号,让他们早日接触未来要进入的行业、认识行业中的成功人士。

2.整合各方资讯,增加参与实践机会。社会实践、课余兼职、顶岗实习等,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理论学习再多,也不如让学生直接走上岗位、投身实践获得的理解深刻。在对微信工具的多方位利用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人脉,梳理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根据对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微信记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水平。

四、小结

微信诞生至今不过数年,但它迅猛发展的过程呈现了 “小杠杆撬动大地球” 的态势,被视为既是一种传播形态丰富的 “富媒体” ,也是一种具有平台属性的 “超媒体”[7]。

随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逐渐重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来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官方微信的支持力度,通过提升影响力、借助多种宣传载体、加强内容策划包装、加强用户黏度等方式,进一步做好官方微信对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的宣传;其次要倡导教师充分利用个人微信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在加强师生联系、主动发布职业素养内容、分解教学任务环节等过程中,更好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最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有序引导,帮助他们在合理利用微信工具的过程中,主动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利用微受访者微信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