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英,苏丽彬,张宇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福建龙岩 3640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是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供应各种医疗器械的场所,能够保证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1]。整个医院的器械卫生管理都与消毒供应中心有直接的联系,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消毒灭菌等工作质量是预防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方式[2]。有研究表明,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中应用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管理效果,提升消毒灭菌质量[3]。本研究即就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中实施传统管理的器械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中实施管理干预的器械作为观察组。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有工作人员41名,其中男10名,女31名;年龄22~60岁,平均(34.16±3.51)岁;本科17名,大专24名;研究中工作人员无变动。
1.2.1传统管理
各科室将器械打包送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包装等处理。
1.2.2管理干预
(1)严格按照标准来规划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应分区摆放物品和设备;做好隔离工作,将清洗后的器械摆放在特定的位置,与工作区域进行隔离;限制存放区域人员的出入,人员进出时应做好消毒灭菌处理,保证环境不被污染;工作结束后全面清扫工作区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并限制外来人员进入,防止带入病菌。(2)制定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严格工作人员按照顺序对器械进行处理,管理人员应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严格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且应监督和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器械的消毒灭菌按照流程进行,并与临床各个科室保持紧密的联系,随时了解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根据各个科室反映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制定更加优化的管理措施。(3)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延续优良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制管理,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纳入员工对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院内感染情况等内容,并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提高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
(1)比较两组器械消毒灭菌的效果,包括清洁合格(器械表面无污渍)、灭菌合格(3M高压灭菌指示胶带变色)、回收及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过期物品与污染物品实施分类准确回收)和包装合格(无污渍、灯光下检查无破损)[4],每组随机抽取500件器械进行检查。(2)比较两组临床科室退包发生情况,每组随机选择经灭菌的无菌包200个进行调查。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清洁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回收及时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比较[件(%)]
观察组临床科室退包发生率为0.50%(1/200),低于对照组的6.00%(1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28)。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日常运行的基础科室,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有直接影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5]。目前,医院仍有院内感染的现象发生,且绝大多数来源于器械消毒灭菌的不彻底[6],因此,应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中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管理,满足临床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清洁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回收及时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科室退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的实际情况加强质控管理,应该从3个方面来干预:(1)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保证器械消毒灭菌和存放的环境较好,杜绝致病菌的滋生;(2)加强对工作流程的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器械消毒灭菌相关规定,确保各环节工作质量,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并注意保持与各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收集器械使用情况的反馈,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处理;(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展开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通过责任制管理,使每名工作人员能够用心工作,积极对待,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7]。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中实施管理干预,可提高消毒灭菌管理效果,减少不合格无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