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13 23:00张霞丽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础课应用型大学

◆ 张霞丽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

上个世纪90 年代末,国内掀起了一股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随后很多地方老牌高等专科院校开始了教育体制的转型,若干所高等专科院校合并升格之后形成新型大学。为了和传统的本科高校区分,这些新型大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被称为应用型大学。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和多元化。2003 年,“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讨会”在湖南工程学院顺利召开,与会人员包括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以及清华大学等全国40 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议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展开广泛探讨,并一致认为21 世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继续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指导方针,逐步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质应用型人才。2013 年教育部提出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旨在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促进地方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型发展。随之,很多普通本科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设立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势头也更加猛烈。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凸显出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不符。应用科技大学是在传统的本科层次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社会输送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中,许多大学对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对学生缺乏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室、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条件尚有很大缺陷,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与应用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二)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应用科技大学之所以区别于本科普通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现行的应用科技大学中,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大多数学校迫于经费紧张,实验室数目不足,实验室与学生配比严重失调;二是参与授课的老师也多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大多刚刚研究生毕业或者博士毕业,虽然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去企业实际实习工作的经历,讲课难免照本宣科,不利于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尚未完善。实践教学作为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在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尚在起步,实践评价监督体系存在很多漏洞。很多高校并未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明确区分,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并未及时准确指定适合本校自身的实践教学计划,缺乏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导致实践教学缺乏对应的监督评价体系。即使有实践教学也仅仅以实验室课程为主,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学生不能到实习基地进行实际锻炼,且对于实验室课程的期末考核也是以笔试试卷为主,根本不能反映实践教学的学习成果。

三、我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较宽泛的理论文化水平、较高的实践应用技能、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且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二)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知识结构是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规格的首要要求,也是学生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外,也要加强对通识课的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只有扎实过硬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2.素质结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应用科技大学要求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学生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优良品质;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学生加强自身文化积累,通过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融合,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本领;身体和心理素质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要加强心理建设,培养健康人格。3.能力结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应用型本科人才应不断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应用科技大学人才作为连接企业和高校最紧密的教育实体,更应该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活力。

(三)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首先要优化专业机构。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的、发展历史长久的并且已经具备一定学科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的专业要继续保持并促进发展。在此基础上,要适当开设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热门专业。其次要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具体做法为:第一,应用科技大学可以在所开设专业的基础上先设置一些应用型方向,待应用型方向成熟之后,再从相近专业中分离出来发展为一门单独的专业。第二,应用科技大学可以在充分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本校的相关学科优势,直接开设新专业,发展新学科。

(四)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应用科技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条件。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按照学习的时间顺序一般都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生涯规划几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要点如下: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一般放在第一学年开设。新生入学后,在接触到所学专业知识前,需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一般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思政课程、计算机课程等。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同本专业知识、技能相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放在大二开设。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本专业和本领域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基础框架,让学生具备基础的科学研究能力。3.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一般放在大三开始。专业核心课是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汇集,是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最深入、扩展最迅速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并适当增设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4.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就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首先进行自我分析,其次进行专业方向及前景分析,最后选择适合自身的理想职业。职业生涯规划阶段一般是在大四进行。在最后一个学年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或设计以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毕业论文的撰写贯穿大四的全过程,学生在综合自身所学的基础上及论文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创作并经过答辩,是本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五)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应用科技大学把培养学生的理论解决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上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与其他学术性普通本科院校只重视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区别开来,制定符合应用科技大学特色的、真正体现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内涵的新型评价方式。基于此,应用科技大学应加大过程性考核、实行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多重考评指标并驾齐驱的考核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动手操作水平。

猜你喜欢
基础课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大学求学的遗憾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