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格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内部发展转型与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再依赖“要素驱动”,转而依赖“创新驱动”,而人才这个重要的创新要素,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根据现有文献,国内对于人才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育相对成熟的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政策鲜有重视,故本文试图从淮海经济区辐射范围的4 省、20 城作为对象,基于Nvivo11 软件,用质性文本分析法分析人才政策,为服务淮海经济区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一)淮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于1986 年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倡导下成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章程》里明确淮海经济区由相邻四省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的20 个接壤地级市组成,有120 个县级单位,市辖区44 个、县级市13 个。
(二)人才理论。李中斌(2018)认为人才指具备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王乐忠(1996)对人才的定义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岗位上钻研总结出规律且有贡献。戴翔(2018)认为人才指劳动者中高素质和高质量的人群。王鹏(1988)认为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是人才。萧鸣政(2009)将人才政策定义为政府按照能够发挥人才作用的法律法规,所对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的措施和行动集合。张波(2019)等学者认为人才政策是政府为达到经济社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开发、利用等过程的行为和准则的统称。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本文采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以及运用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对淮海经济区的人才政策进行编码分析。扎根理论主张用扎根调查的数据来填补抽象形式的现场调查空缺,扎根于事实和调查数据。Nvivo11 是一款由澳大利亚QSR 公司推出的计算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其工作原理是对导入的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提炼归纳加工,从而得到精炼的文本结构和词频统计数据。
(二)政策文本筛选。在样本选择上,本文政策文本来源均为各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服务中心、各地级市政府官方网站;为了体现时效性,防止人才政策因时间久远而失效,本文选取了2014 年至2020年这6 年间的4 省20 市的执行中人才政策。共获取到总政策文本133 份,其中,江苏省人才政策文本61 份,山东省人才政策文本45 份,安徽省人才政策文本24 份,河南省人才政策文本3 份。
(三)政策内容编码。本文依据扎根理论利用Nvivo软件导入获取到的20 个地级市共计133 份人才政策文本,逐句阅读并进行标注和一轮编码,形成自由节点(free node),该步骤主要目的是初步筛选出有用信息,为二轮编码的归纳做准备。二轮编码建立类属关系,形成文本结构树状节点(tree node),最后通过三轮编码形成最终的父、子、孙三层的亲子节点关系,利用编码结果建立关系模型并运用可视化手段呈现词频词云和聚类关系。
对133 份政策文本文件运行Nvivo 软件分析,进行词频统计和政策话语分析。通过词频分布、聚类分析和矩阵式树状网络对各地人才政策的趋势和不足进行比较分析,为提供政策建议提供参考。
(一)共词分析
1.人才引进对象。在对133 份政策文件进行对象划分时,根据对象词出现的频率可以将人才政策按照人才层次,人才类别和海内外为分类依据,分别将人才政策对象分类为本科、硕士、博士、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按照类别可以分为基层人才、紧缺人才和技术人才。按照海内海外可以分为本土人才(不含港澳台)、港澳台人才、海外人才等。其中,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可以统称高校毕业生,分为本土培养和留学生两大类。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指在某领域具有优势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如“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学者等。淮海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重点集中在高学历水平人才,在各市人才政策文本中,提到博士的文本材料有16 份,形成20 个参考点。从人才类别来看,各市急缺重点领域内的紧缺人才,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需求度也较高,而对于基层人才的需求不足,各市基层人才基本饱和,而高端人才缺口较大。
2.人才引进工具。针对上述高端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政府采取多种优惠激励手段实现“引才、惠才、用才、留才”,涉及到的政策举措从安家落户到子女保障的各个环节。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归纳,将人才政策内容归纳为人才补贴、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管理、人才服务和人才载体鼓励这6 大类。
3.编码统计。有45.86%(61/133)的政策文本指向对人才的经济补贴,该类优惠政策除了对人才租房、交通、社保、水电、探亲等生活方面进行补贴,还对人才引入后的工作、培训、见习、创业等职业发展进行补助。同时,有44.3%(59/133)的政策文本从对人才的落户安家、家属安置和医疗保健、生活便利程度等各项服务方面对人才进行吸引。人才培育(42.8%)和人才激励(39.8%)在人才政策中所占比重较高,可以看出淮海经济区各市政府部门对引才之后的培养和激励工作也较为重视。在各类政策内容中,对人才载体的奖励政策相对较少。
4.4 省对比分析。分别对淮海经济区域内各省的人才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统计每省样本中剔除了对分析政策设计意义不大的高频词“人才”后,选取排名前10 的高频词汇,计算出其在本文词汇中所占的加权百分比进行分析。发现重点关注领域为人才的“工作单位”落实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以“企业”和“单位”为中心引进人才,使人才能够人岗匹配;高频词中的“服务”、“补贴”“高层次”“给予”则侧面印证了淮海经济区人才策略中的“留才”方向: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经济补贴和强人才服务。从4 省共同的高频次分析,“工作”、“高层次”、“企业”、“单位”是4 个省在制定人才政策时所主要围绕的关键词,以高层次人才为中心,以企业和单位需求为导向,以人岗匹配的工作为落脚点。全省高频词“技能”、“培训”、“补贴”、“服务”,说明重视人才技能培养,注重人才服务,主要从培育人才、服务人才的角度制定政策。
目前淮海经济区人才政策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倾向于对高层次人才的补贴和服务,优惠措施大体类似,同质化较为严重。
(二)对海外人才尤其是留学生群体的引入不够重视。
(三)对技术人才重视度不够,这一方面凸显出政策制定方在人才分类定级体系中的不尽完善,是未来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