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瑛,刘玉垠
(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藤椒又名竹叶青椒(Zanthoxylumarmatum),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药食同源[1]。花椒全世界约250种,中国有2亚属39种14变种[2],分布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3]。藤椒以其清香麻鲜的味道和翠绿的色泽得到广泛的食用,极大地促进了川渝地区藤椒种植产业的发展,其加工副产品更是畅销国内外[4]。
陕西地区花椒品种以传统“红花椒”为主,其中凤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5];韩城生产的“大红袍”花椒闻名海内外,年产量占全国花椒产量的1/6,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安康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秦巴山脉环绕,汉江穿流而过。安康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7 ℃,年均日照时数1 610 h,年均降水量1 050 mm[6]。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综合看,安康是藤椒适宜栽培区。近年来,在安康部分高山地区引进藤椒种植,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为脱贫攻坚起到一定贡献,但生产缺乏规范,管理粗放,生长状况良莠不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总结藤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适于安康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安康藤椒栽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有效推动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
藤椒在目前栽培推广的“青花椒”中油脂含量最高,麻味犀利,味道清香鲜美且苦味不明显。树体一般经济寿命20 a左右,定植2 a开始结果,3~5 a分枝大量增加,树冠扩展迅猛,产量逐年提高,6 a后产鲜椒产量可达15.0 t·hm-2以上。目前鲜椒市场售价每千克40元以上,出干椒比例为5∶1,干椒价格每千克90~120元。果品6月中下旬成熟,平均单产12.0 t·hm-2,尤其是优良新品种无刺藤椒单产可达21.0 t·hm-2。
藤椒为多年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冠较大,高2~4 m,树势强健,枝叶披散,延长状若藤蔓,故称藤椒。嫩枝红褐色,叶轴翼明显;小叶3~9叶,偶见11叶,披针形,稀卵形叶较大;单性花,花被片一轮;花序近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果实表面有微凸起少数油点,种子直径3~4 mm,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7]。藤椒果实的瘤状凸起比较明显,果皮在光线下有明显的亮点;经过晒干或人工干燥后的果皮呈青绿色;根、茎、叶、果及种子均可药用,可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8]。
藤椒为喜阳、浅根性树种,性喜光照和干燥温凉的气候环境,比较耐旱[9]。适宜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2~19 ℃,≥0 ℃有效积温3 400 ℃以上;年日照时数≥1 200 h,无霜期不少于180 d,年降水量≥600 mm;不耐涝,长时间积水会导致椒树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营养匮乏有耐受性。栽植应主要选择阳坡、半阳坡,背风,海拔800 m以下且坡度≤25°的坡地及平地,且土层厚40~60 cm以上,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6.5~7.5的壤土、沙壤土和钙质壤土[10]。
根据苗木分级标准,栽植时选择Ⅰ、Ⅱ级合格良种苗木。具体选用节稀、枝分散,皮色青、刺少、叶数5~9叶,且叶片正面油腺多而明显,叶宽厚色绿,苗高30 cm以上,根部新鲜色白,侧根5条以上、充分木质化的合格椒苗。
藤椒在安康栽植一般应选择海拔高度600 m以上的地区,以750~1 050 m较好,栽植时间以每年3月或10月为宜。栽植密度1 650~2 250株·hm-2,株行距以2 m×3 m或2 m×2.5 m或1.5 m×3 m为宜,瘦瘠坡地株行距可适当缩小,沃土坝地株行距可适当放大,田边地角、土埂路边、房前屋后株行距宜稍大。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长×宽×深:60 cm×60 cm×40 cm。每穴施腐熟农家肥5~8 kg、过磷酸钙0.2~0.25 kg,与表土充分混匀回填于种植穴中,形成略高于地面5 cm左右的小丘待沉降和栽植。藤椒苗栽植前,先剪去病虫害根、机械伤残根,以及过长根等,然后在经过回填的栽植穴中间挖一直径约30 cm左右,深度视藤椒苗主根长度而定的小穴,放苗于穴中、壅土覆盖,并轻轻向上提椒苗使其根部舒展,然后踩实围土,根颈略高出地面,盖土做盘,浇足定根水[11]。
中耕除草:一般可在4月底至5月上旬以及10月份,结合松土分别锄草1~2次。
间作套种:幼林期可间套种豆类、绿肥、红薯等矮杆作物,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
肥料管理:为了充分满足藤椒树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施肥的种类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生物菌肥和无机肥为辅。施肥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重施有机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做到平衡协调施肥,防止面源污染。
幼树施肥:每年施肥1次,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化肥。每年每株1次施用10 kg腐熟农家肥、0.5~1 kg过磷酸钙和25~50 g尿素;在树冠投影线周缘开沟施肥,然后覆土,施肥深度以15 cm左右为宜。
结果树施肥:每年施4次,分别在3月、5月、7月、11月施入。通常每年每株施30~50 kg腐熟农家肥、1.5~2.5 kg过磷酸钙和150~200 g尿素,其中采果后的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施肥方法与幼树相同[12]。在藤椒树新发叶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盛期,可采用根外施肥作为补充。一般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16∶00以后,采用0.2%硼砂溶液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全树叶面喷雾。
水分管理:干旱时间持续较长、土壤较干燥时,特别是当花椒树的嫩叶出现卷曲萎蔫时应及时灌水,灌水量以湿透根系周围的土壤为宜。但如果在结果期出现连阴雨,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过大地段,应适时开沟排水。
定干与整形:生产中常以开心形或多主枝开心形等树形为主。栽植当年或次年,幼树高于60 cm时,从距地面40 cm左右处剪除顶部定干,剪口下叶芽萌发后,选留不同方向角度分布适合的3~4个萌芽,促其生成侧枝,抹去其他萌芽,减少营养消耗浪费。
修剪:修剪可在青椒采收后或冬季停止生长后到第2年发芽前进行。幼树一般以短截为主扩大树冠,盛果树多采用疏枝、回缩和短截等方法。
(1)短截
幼树生长期对延长枝适当中剪或重短截,对为来年培养结果枝和控制主枝延长幅度的枝条要轻短截,当年结果枝应缓放。
(2)疏枝
主要针对内堂枝、病虫干枯枝、下垂枝、过弱枝、重叠枝、密生枝和交叉枝,进行合理疏除,使枝条分布均匀,增加通风透光性能。
(3)回缩
主要对结果树,结果3~4 a、比较密生的结果枝组,需进行回缩,以更新结果枝组。
(4)以采代剪
主要是针对采果后需要剪除的枝条与枝组,在采果时连同枝条一并剪下,保留枝条下端3~4个芽(长不超20~30 cm左右)。生产实践发现,“以采代剪”方式采收果实,不仅能控制树形树势,还能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13]。
(5)促使木质化
在8月10日左右,对当年新梢长到40 cm左右时,每间隔10 d左右可喷施烯效唑(20%~30%)+磷酸二氢钾(0.3%)1~2次,促使枝条木质化,促进花芽分化。
(6)抹芽打顶
3-4月抹芽,抹去结果枝上的幼芽。11-12月打顶,剪掉夏秋梢未木质化的嫩尖。
2.5.1 藤椒常见病虫害 有根腐病、褐斑病、叶锈病、紫纹羽病、花椒窄吉丁、蚜虫类、蚧壳虫、花椒天牛等[14]。
2.5.2 主要防治方法
(1)根腐病
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苗木栽植时剔除有病根的苗木或及时剪除病根,同时剪口处涂以石硫合剂渣液消毒。栽植后发现病植株时,可施以草木灰水、70%甲基托布津、15%粉锈宁500~800倍浇根。
(2)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冬春清园,清扫落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
(3)叶锈病
合理施肥灌水,铲除杂草,正确修剪,改善株间和树冠内的通风透光状况。在秋末和冬初及时剪除病叶和枯枝,清除园内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粉锈宁(20%乳油)2 000倍液进行 1次喷雾。发病盛期,可根据田间病情用粉锈宁(20%乳油)1000~2 000倍液喷雾1~2 次。
(4)紫纹羽病
避免在老果园、旧林地建立苗圃。对病株周围用 70%五氯硝苯粉剂,配成 1∶50~100的药土均匀撒施,或用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也可对已经发病的苗木尽早挖除,烧毁。
(5)花椒窄吉丁虫
可在3月中旬及采椒后,选用氧化乐果 40%乳油与机油(或柴油)1∶50 倍液,在树主干距地面10 cm左右的表皮处刷 3~5 cm 宽的药带进行防治。
(6)花椒蚜虫
在4月蚜虫早春孵化期及时喷药。选用2.5%敌杀死2 000倍液、蚜虱净2 000倍液喷雾,冬季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
(7)天牛
5月下旬产卵和幼虫期用刀子刮掉受害部树皮,或在6月用钢丝钩杀已蛀入木质的幼虫。4月下旬至8月中旬人工捕捉成虫。6-9月,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注入虫孔,后用泥土封闭虫孔。
(8)凤蝶
人工捕捉成虫;幼虫期喷80%敌百虫8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倍液,每10~15 d喷1次,连喷2次。
7月中旬至8月下旬,果实色泽碧绿,味香、麻味浓郁,芳香油含量最高时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上午,用枝剪将整个果穗剪下放入篮中,果柄长度以小于1 cm为宜。采收时每篮装椒量不宜过多,以免重量太大造成过度挤压、碰撞,导致果皮上的油胞破裂,影响产品品质。
鲜果应以透气性良好的竹筐等盛放,内垫植物叶片。采收的果实及时摊晾在竹席或草席上,于晴天晒干,干品用编织袋包装[10]。运输时不得使用装运过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质且未清扫消毒的车辆,特别对未完全干制的青椒,运输中要注意保持车厢内透气,以免发热造成果实腐烂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