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侧柏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21-01-13 18:49孟小亚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子囊侧柏叶枯病

孟小亚

(凤翔区林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凤翔 721400)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属常绿乔木,高达20余米,喜光、耐旱、耐寒、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1]。抗逆性强使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之一。

凤翔县地貌属于黄土高原南部残塬区,南部为黄土残塬区,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海拔588~1 600 m,非常适合侧柏生长发育。30多年来,在凤翔县北部黄土丘陵山区营造大面积的侧柏、刺槐等纯林,对改善次生残林结构和提高森林生态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近二十年凤翔县侧柏林营造概况

2000年以来,林业各项工程在凤翔县蓬勃发展,退耕还林、三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等,每年植树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造林树种以侧柏和刺槐为主,尤其是侧柏在干旱阳坡表现很强的适应性。凤翔县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渭北黄土高原区,经年干旱少雨,侧柏容器苗栽植在荒山荒地上成活率高,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被大面积运用于工程造林。如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在凤翔县实施以来,工程实施总面积16 766.67 hm2,其中侧柏面积7 519.68 hm2,约占总面积45%。大面积栽植侧柏,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凤翔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2.6%提高到2020年的39%,侧柏在凤翔县植被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侧柏叶枯病成因

2.1 危害病状

凤翔县侧柏叶枯病多发生在春季,幼苗和成林均受害。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亦往往与鳞叶同时出现症状,最后连同鳞叶一起枯死脱落。侧柏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不同地块侧柏林株发病率在20%~70%之间,土壤贫瘠的林地发病率较高。

2.2 发生原因

传统的造林工程,为了便于施工和节省资金,大都营造纯林。这种纯林存在的弊端是生态效益偏低,水源涵养功能差,易爆发病虫危害等。近几年凤翔县北部侧柏林连续发生侧柏叶枯病危害,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1)大面积单一树种造林

侧柏容器苗,由于带营养土,养分、水分高,荒山荒地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一座山、一道梁、一面坡,大面积栽植侧柏纯林,有利于病害的传播扩散。

(2)造林中栽植密度大

侧柏纯林成林后保存标准要求为1 650株·hm-2,但是退耕还林设计要求,侧柏初值密度为3 300株·hm-2,按照85%保存率估算,最低保存株数为2 800株·hm-2,远远高于1 650株·hm-2,经过10余年后,侧柏林分过密,通风透光差,容易滋生病虫害。

(3)气候条件

凤翔县属于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年均降水量650 mm,主要集中在6-10月,夏季降雨量最多,达235.1 mm,占全年降水量的34%,有利于侧柏叶枯病的侵染。春末干旱少雨,导致侧柏树势衰弱,正是该病大爆发危害期。

(4)种源抗病性较弱

侧柏叶枯病主要发生1998年以后营造的侧柏林中,尤以2000年以后营造的侧柏林发病较重。调查表明,本地乡土侧柏种源苗木营造的侧柏林发病明显轻于外地种源苗木。

3 侧柏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3.1 病原

侧柏叶枯病病原菌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2-3],子囊盘多聚集在枯死鳞叶或细枝表面,有短柄或无柄,黑色漏斗状,橄榄绿色。子囊盘直径0.20~0.45 mm。子实层由粘状胶质组成。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大小80~129 μm×10~15 μm,内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顶端微孔。侧丝丝状,端部略膨大,稀有分枝,78~120 μm。子囊孢子单胞,多为单列,椭圆形或球形[2-3]。

病原菌菌丝体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室内培养难以形成子实体。病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15~28 ℃,pH值4.5~6.5时生长发育最好,超过30 ℃则停止生长。菌丝体在pH值3~7.5时均能生长,子囊孢子发芽率以25~30 ℃萌发率最高[2-3]。

病菌以菌丝体在侧柏鳞叶中越冬,4月初呈现症状,6月上中旬在枯死叶上形成子囊盘。吸水膨胀释放出子囊孢子,进行新的侵染,1 a只侵染一次。侧柏绿胶杯菌是一种弱寄生性的真菌,侧柏生长势衰弱容易感染。凡导致侧柏生长势衰弱的因素,都有利于该病菌的侵染和流行危害[2-3]。

3.2 发生规律

该病在凤翔县北部黄土丘陵区发生初期往往呈现团块状发病,其发病中心多位于黄土层浅薄,坡度陡峭,土壤干旱缺水,侧柏生长势衰弱的立地。一般发病呈现出生长势衰弱林分的发病重。调查表明,阳坡在相同立地条件生长的侧柏,15 a生侧柏林的感病指数为37.5,20年生的为66.2。

病害发生与林分密度呈一定相关性。侧柏林分密度大病害发生较重,林缘受害较轻。其危害程度与6月份气温、降雨量呈正相关。并受到冬季的气温和降雨量的制约,呈负相关[4-5]。

3.3 防治技术

凤翔县叶枯病累计发生面积2 000 hm2,累计防治面积1 300 hm2,以人工药物防治为主,无人机药物防治、抚育修枝、调整侧柏林树种组成为辅,侧柏叶枯病防治区域内,同一区域1次施药,侧柏叶枯病得到控制缓解,同一区域2次重复防治,侧柏林分恢复正常生长。

3.3.1 人工防治 防治分3次进行,凤翔县防治从5月中旬开始,间隔期为7 d,连续防治3次。侧柏叶枯病防治措施采用20%叶枯唑,80%多菌灵、75%百菌清5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进行喷雾防治[5-7]。

3.3.2 无人机防治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无人机防治森林病虫害可明显缓解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力资源不足的困扰。凤翔区北部的黄土残塬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坡面破碎,无人机可对人工难以到达的陡坡、破碎小坡面、高密度工人难以穿过的侧柏等林分的叶枯病害开展防治。通过远距离遥控操作,通过飞行高度、药物喷洒高度、速度等进行控制,无人机旋翼下旋气流还能促进药物在森林中的穿透性,在降低农药物使用量的同时还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其防效不仅高于人工防治,且节省了大量劳动力,降低了施工人员接触农药对身体健康带来的伤害风险。防治实践表明喷施30%王铜悬浮剂(剂量450 ml·hm-2)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效果良好。

3.3.3 抚育间伐 结合森林抚育工程,对病区侧柏林分进行适当抚育间伐、补植其他树种和修枝,改善侧柏生长环境,降低浸染源,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林分的稳定性、提高抗病性,促进林分健康生长。

3.3.4 营造侧柏混交林 改善目前侧柏单一树种造林现象,大力推广侧柏与沙棘混交、侧柏与刺槐混交、侧柏与油松、花椒、核桃等混交造林,提高侧柏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和抗病虫性能,降低病虫危害程度。

猜你喜欢
子囊侧柏叶枯病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中国疱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
西北地区的侧柏良种培育探讨
伏羲庙,侧柏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我国黑痣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冬日清晨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