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养生功法的理论内涵与应用效果

2021-01-13 17:21:48孟晓媛刘继东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习练功法八段锦

孟晓媛,刘继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创新学院,沈阳 110847)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是中华民族体育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在追求治病、养生、保健的过程中产生及基于人体生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健身、防病与治疗的养生运动,后发展成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的肢体运动,运动中配合呼吸与心理调节,结合诊疗、养生与康复理念,形成具有强健身心的中医传统养生体系。中医传统养生功法种类较多,以五禽戏、八段锦与太极拳为代表。

1 五禽戏养生理论的内涵与应用效果

五禽戏为东汉时期华佗所创,是我国较早的传统养生保健导引之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养生健身效果,主要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体态神韵,肢体动作,从而刺激人体脏腑经络,达到通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1]。

1.1 五禽戏养生理论的内涵

五禽戏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原则,通过对自然界、人与动物的密切观察,结合医者自身的临床实践归纳总结而成。

五禽戏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作用[2]。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血液运行的通道,起着沟通表里、连接上下的作用,经络通则气血行,气血行则可以濡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五禽戏根据经络的循行与养生原理,运动动作体现鸟的轻盈、猿的敏捷、熊的沉稳、鹿的灵巧与虎的威猛,有宁心神、增体力、调气血、益脏腑等作用[3]。

五禽戏具有刺激经筋、柔筋健骨的作用。中医经络学中的十二经筋有屈伸关节、约束骨骼、维持运动的主要作用。体育运动中的伸展运动就是引筋过程,练习五禽戏可以顾护体表,拉伸筋膜,协调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4]。

五禽戏具有凝心聚神、调气养神的作用。五禽戏不仅要在动作上效仿动物的形态,而且要在神态上模仿动物,做到心无杂念,凝心聚神,心神凝聚有利于心脏的活动,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2 五禽戏养生理论的应用效果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网民的数量剧增,长时间用眼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能上荣于目,目为肝之窍,肝病常累及于目,眼部出现症状。由于肝经精血损耗,肝主筋,肝血失养,导致身体屈伸不利,四肢出现症状。肝主情志,由于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体内气机失调而出现健忘、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在习练五禽戏的过程中,动作顺应了肝主升发之气的生理状态,起到了疏通三焦气机的作用,要求神发于目,虎视眈眈,通过运动使肝之气血上行于目,肝气疏泄,肝之气血源源不断上濡于目,改善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选择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时需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合理的运动保健方法。习练五禽戏对大脑皮层以及皮下植物神经中枢起到调节作用,在养生以及疾病的防护中起到积极作用,并有纠正机体异常反应的作用,能疏通经络,提高免疫力,起到调节自身生理功能的作用[5]。

2 八段锦养生理论的内涵与应用效果

八段锦是一项以形体活动、心理调节和吐纳呼吸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八段锦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道家的导引术中,命名见于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6]。八段锦融合了中医学的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习练八段锦具有促进消化、提升脾胃的功能,对调整人体的亚健康状态以及改善慢性病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

2.1 八段锦养生理论的内涵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为全身气机枢纽,将机体的气机升降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通过双上肢一上一下、一松一紧的提拉、牵引配合,对人体内脏器官起到了辅助按摩作用,提升脾胃运化功能,加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习练八段锦能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状态。现代人长期处于精神重压之下,生活习惯不良,情绪波动较大,身体经常有疲惫之感,类似于中医学提及的五劳七伤。八段锦通过上臂的外旋与外展,牵引扩张胸腹部,并通过转头方式刺激大椎穴,力求达到增强颈肩部运动的效果,对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保健与机能状态调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习练八段锦可以平衡人体阴阳,疏通气血经络,调理脏腑器官,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7]。

2.2 八段锦养生理论的应用效果

采用八段锦调理脾胃臂单举练习,针对胃肠不适等症状,通过左右手上举和下按的交替进行,调节足太阴脾经的运行,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主升胃主降,脾气本升,反之则完谷不化,胃气本降,反之则胀满不舒[8]。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在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同时可以促进患病者的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发挥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传统养生功法疏经络、调气血、平阴阳的作用,调动人体的内在潜力,发挥人体的主观优势,主动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9]。发挥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效果明显的独特优势,扩大适用范围,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将吐纳呼吸与心理调节相结合,通过运动疏导,减轻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10]。

3 太极拳养生理论的内涵与应用效果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以柔克刚、防身御敌等多种传统哲学理念。太极拳有调整呼吸、增强体质的作用,运动过程中以调身、调息、调心进行交互式运动。经常习练太极拳,在生理方面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在心理方面可以促进身心发展,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幸福感[11]。

3.1 太极拳养生理论的内涵

研究表明,人的存活期远不及动物的存活期,主要原因是由于呼吸方式的不同。人在母体内以胎息为主要呼吸方式,出生后慢慢改为腹式呼吸,随着逐渐成熟长大,在学会直立行走之后变为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影响了人的肺活量与体质健康状况。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均匀,节奏有序,在提高肺活量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太极拳可以调节神经系统,舒缓解压[1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学习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加,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的人会出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失衡状态。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对于舒缓紧张状态、有效缓解压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可以助心行血,加快新陈代谢[13]。中医学认为“肺朝百脉”,即肺气有助心行血的生理功能,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而后输布全身。气血旺盛对于加快新陈代谢、改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太极拳养生理论的应用效果

中医学在养生康复领域积极倡导治未病理念。运动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途径。太极拳是现代生活中人们较为熟知的运动项目,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放松肌肉,拉伸关节,增加身体的柔韧性,还可以磨练人

的意志,提高专注力及迎难而上的精神。坚持健身气功的练习,对人体的调节与养生康复大有裨益。锻炼时注意调身、调息、调心相互结合,发挥健身气功改善身心健康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通过不同功法的运动,推动腹腔与胸腔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14],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及时补充体内营养,排除废物,维持身体健康。同时,通过腹式呼吸,推动膈肌的升降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与排泄功能,通过机体全方面的调整,达到养生与保健的作用。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与康复领域,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医养生功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健康养生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科学化、个性化。推广中医养生功法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推动医体融合战略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猜你喜欢
习练功法八段锦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少林与太极(2023年7期)2023-08-25 05:28:30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7:48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7:44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7:30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02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54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50:00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22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8:10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