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怡
国有企业重组财务风险概念从本质上看仍然是财务风险的概念与内涵;财务风险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概念。财务风险不仅涵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给财务所造成的影响。而国有企业重组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在重组并购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第一是客观性,客观性是国有企业重组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在重组过程当中必定会存在大量的财务风险,这不会因为国有企业的主观意志而有所改变。而且多数财务风险只能够通过规避的方式进行防范,无法将相应的财务风险进行完全消除。第二是不确定性,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分子,受到市场环境的重要影响,致使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都可能会致使国有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会面临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而重组过程中更是会增加各项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三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从国有企业重组过后收益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常来说国有企业重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则企业在重组过后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
国有企业整个重组过程通常涵盖三个步骤,即重组前、中间环节以及重组后。每个重组环节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均有所不同。
国企重组前,对于被重组对象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存在调研不足。比如对企业财务实际情况、资金运作、债务信息以及经营管理等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使得实施重组一方的国有企业很难把握全面、详尽的企业财务信息,致使前期重组估值时会承担较多的风险;或者是估值过程中对于某些风险隐患无法进行充分的识别,致使重组成本支出远远大于预期额度。正是由于对被重组对象预期价值、风险比值判断失误,从而致使预算与重组计划制定产生偏差,最终阻碍重组工作的展开,不能够在预定方案下获得收益,甚至会因为财务风险的突出问题造成财务困难。此外,重组企业因为重组估值、预判方案失误,可能会引发年度、季度预算出现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国企重组过程中间环节主要涵盖融资风险,也就是在重组过程中所运用的融资办法、融资渠道存在问题,这将会致使整个融资资金供应链的成本过高。倘若运用并购的方式完成重组的,国有企业原本的支付能力存在欠缺;或者是由于支付完成后缺乏后续资金进行改革,所以需要通过举债、拆借等方式进行融资。因为所获得的第三方融资支持通常还需要支付利息,由此所产生的本金之外的溢出债务倘若后期国有企业很难定期、定额的完成债务清偿,就有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阻碍;严重的甚至还会使国有企业直接破产。即使能够清偿债务也会由于短期内内部可用资金周转额降低,从而致使企业在经营战略发展上受到极大的阻碍影响。而通过出让国有企业资产等其他方式进行融资,可能会由于市场价格因素的变动出现实际支付能力效率极其低下的情况。资金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在重组过程中如果存在资金周转局促的问题就会影响到国企重组规模扩张,从而影响到国有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
当国有企业重组基本程序完成后,所面临的就是将两个国有企业进行重新整合的环节。常见的是由于前期所隐含的风险致使重组过后财务面临较大的压力,比如重组前,被重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隐瞒企业的债务以及经营不善的问题。例如债务过高、市场份额过低等等,此类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重组后企业的开支与收入造成收支两端差异较大。而在重组过后的整合环节,因为直接接手被重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更加了解,在采取办法进行补救时就会加大财务投入。其中最主要的财务风险就面临清偿风险。
国有企业参与管理与生产的人员综合素质将会决定重组的成功,企业重组的财务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重组过程中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足导致的。一是参与重组的人员对于财务风险意识不足,在财务风险识别专业能力上存在欠缺,无法对财务风险的全面性进行评估;而且也不能从原始被重组企业的日常信息数据当中辨析可能会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忽略了风险的存在,错误的引导了价值估算的方向。二是缺少了相应的专业重组人员配置,重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会计类、法律类、管理类的各项全面的人才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但是国有企业在发动重组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打造专业化的团队,使得会计类、管理类等的人才配置不健全,致使某些方面缺少专业的评估标准。另外,国有企业内部财务资源也往往是影响到重组财务风险的原因。倘若重组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就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极为勉强的状态下完成重组,将会直接增加国有企业直接承担的财务压力;再加上重组过后经营范围规模的调整以及文化的融合,使得国有企业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快速地产生效益。最终给企业财务造成极大的压力。
国有企业的重组并不是只是受于市场经济的主导,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政策的干预。尽管这在宏观上是良性的干预,然而这种普遍的影响将会使国企重组过程中对于局部财务问题的忽视,或者是由于操之过急,致使企业在重组时仅仅只是重视重组任务的完成,而对于重组过程的目标以及细节的把控远远不足。另外国有企业重组环节中被重组企业的一方也可能会由于不想被爆出负面新闻,从而隐瞒某些经营管理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重组企业极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预判成为事实,对财务风险的忽视将会影响到整个重组项目的成功。
价值评估是国有企业重组的重要基础工作,对应重组活动所需要的财务资金投入需要做到风险与投入对等。所以在交易成本的基础上进行首轮控制,首先要对被重组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财务风险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就所掌握的财务资源信息以及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重组方向,并且针对重组项目进行评估,在多套计划当中寻找出符合成本要求的方案,以最优化为原则,对被重组企业进行科学化价值评估。分析评估过程中重点运用财务分析办法,将被重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进行深入识别与分析,制定整个重组过程下的财务风险估算表,模拟分析可能会产生的一切风险,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融资可能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工具。一旦重组需要通过融资完成,就需要重组企业在现有的财务状况基础上结合预期风险与收益预期综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重组融资方案。结合重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制定多套融资方案,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差或者是融资成本较高的方案仅作为备用。通过该方式要选择出合适的重组融资方式,提前制定重组预算方案,确保融资前后资金的可行性,避免由于财务局限所造成的压力。另外因为重组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重组的流程耗时会有所增加,所以需要考虑此段周期内的实际成本。尽可能的运用成本较低而效率高的融资形式,可以缓冲周期相对较长所带来的风险。另外国有企业重组支付时需要注意运用混合的支付方式来降低资金压力,灵活的支付方案可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重组过后的整合与运营关系到国有企业重组行为的实际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在投资经营方面需要在经营前再次确认重组后的运营方案,确保国有企业有能力有条件的实施。对于重组过后的经营项目的预期收益进行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整合后,应该将原有的企业制度进行优化改革,从财务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实现重组资源的高效配置。运用财务系统监管企业的初期运营状况;并且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增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另外在重组过后应该尽快整顿内部秩序,积极高效的制定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重组过后企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