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研究
——以地质单位为例

2021-01-13 08:14陈锦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财务单位

陈锦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质行业格局与业态发生变化,地质产业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地质单位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地质单位内部运营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但现阶段,多数地质单位发展方式粗放,财务管理与内部运营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地质单位难以适应新业态,不利于地质单位的稳定发展。地质单位应正视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找准自身定位,主动适应新业态、新形势、新环境,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内控克服财务管理不足,提升单位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矿物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主要工业原料之一,其开采与利用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地质单位在找矿、探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担负着重要社会职能。近些年,受市场经济影响,地质单位运营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管理难度提升,需要面对更多的财务风险,有必要加强财务内控。内部控制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地质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与驾驭能力的重要途径。地质单位应积极提升内控有效性,利用内部控制改善财务管理现状。因此,本文以地质单位为例,针对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展开探讨,深入分析地质单位财务内控问题。

二、我国地质行业发展情况

地质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受社会关注度不高,社会资金对于地质行业的投入持续走低,地质单位存在收入预期降低,投入不足的风险。但近些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环境地质、金融地质、城市地质、新能源地质取得巨大进步,地质单位将要面临需求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国家对于地质行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统筹推进地质单位的改革工作,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71号》。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地质单位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要求地质单位结合地质工作需求和特点,切实深化改革工作。为推动改革工作,顺利贯彻政策要求,地质单位要做好内部管理,解决好单位现存财务问题,从而为改革创造条件。

三、内部控制对地质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在新政策、新要求下,地质单位要想抓住改革的契机,就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改革奠定物质基础。而内部控制是强化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发现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直接影响会计决策的正确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而内部控制是管控单位内部财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管理工具。缺少有效内控,缺乏财务监督与管控,就非常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给地质单位带来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地质单位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应用,根据财务监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管机制,定期核实账务信息及相关经济资料,做好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便可确保账实相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账目错误,为地质单位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信息导向。

(二)有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

任何经济活动都伴随风险,地质单位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金使用中都可能遭受风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例如,在采购环节,采购人员“暗箱操作”,导致采购价格异常,出现采购质量不合格情况。另如,在单位资产报废环节,一些人员从中捞好处,私自处置仍有价值的资产。这些违规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地质单位利益,给单位带来了财务风险,更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而内部控制的功能之一就是风险评估与防范,地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措施,严格划分岗位权责,基于财务风险动因,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针对性监管与检查,明确资金流向,便可遏制违规操作,帮助单位规避风险,增强单位风险防范能力。

(三)有利于成本经费的控制

2019 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为了响应新政策,上级部门印发了诸多相关政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控制公费预算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这对地质单位成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内控是预算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确保物尽其用,便可有效降低地质单位整体的经营成本。

四、地质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内控可全面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对地质单位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单位实际实施效果不理想,诸多环节存在不足,难以实现预期内控目标。因此,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详细分析地质单位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预算是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依据,要想实现预期预算目标,就要对预算管理进行相应内控。然而,地质单位普遍对预算管理内控缺乏重视,不论是预算编制,还是预算执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在预算编制阶段,大多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未真正落实“零基预算”,导致预算编制过于粗糙,预算方案脱离实际。而在预算执行阶段,缺少执行监控,停留在事后管理层面。由于预算执行缺少事前管理,事中控制,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不严谨,经常发生超预算情况。

(二)投资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地质单位的运营对固定资产有着较大的依赖性,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很多地质单位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都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但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并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不但没有带来技术优势,反而增加了经营成本。

(三)合同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可能诱发合同纠纷,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然而,一些地质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力度严重不足,合同管理问题较多。在合同签署前,未深入审查对方资质情况;未调查对方合同履行能力和诚信情况;未严格执行合同审批流程,导致合同签署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合同履行困难重重。

(四)缺少完整内控制度与机构

虽然很多地质单位在提倡实施内部控制,但自身却对内部控制理论缺乏正确认识,对内部控制原理与要求理解不透彻,多认为按要求完成工作即可,未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从管理机构方面来看,部分地质单位没有组建专门的内控工作小组,内控机构独立性不强。而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制度的适用性差,得不到有效执行。由于缺乏制度的支撑,内部控制大多时候流于形式,难以对地质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实质影响。

(五)缺少配套的内控绩效体系

内控绩效评价结果可为内控机制优化提供导向,强化内部控制的权威性,扩大内部控制的影响力。然而,地质单位普遍缺乏内控绩效评价意识,缺少配套的内控绩效评价体系。目前,现行的内控绩效指标,只是进行简单的表面评价,不能客观反映地质单位内控的有效性。缺少内控绩效评价导致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内部控制效能受到限制,内部控制失效现象普遍存在。

(六)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财务管理需求,财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导致会计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发生变化,经济业务虚拟化、数字化将成为主流,旧的内控手段无法适用,内部控制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改革,从而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格局。但是,部分地质单位未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依然停留在传统内控思路中,信息意识淡薄,不能满足信息化财务内控需求。

五、对地质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

部分地质单位在预算内控、投资内控、合同内控、内控体系、内控绩效等方面存在不足,内部控制作用发挥不明显。

(一)加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科学确定预算编制周期。并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细化会计科目,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考核要求,明确预算管理的责任主体,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其次,在预算编制阶段,要做好各项前期准确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预算编制会议,论证预算方案合理性,收集预算编制依据。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积极落实“零基预算”,科学测算“预算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谨性。最后,要跟踪监管预算执行过程。预算执行过程缺少有效约束,就非常容易出现超预算、无预算执行的情况。预算执行阶段,通过加强对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利用新型技术追踪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并且实时把控预算执行进度,从根源上规避预算风险。

(二)加强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做好投资管理内控,科学规避投资风险,才能确保投资收益,为地质单位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投资活动开展前,应加强投资方案规划与审核,认真分析投资的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收益性,正确安排资金投放结构。而且要根据投资类型,建立投资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保障相关经济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若发生重大投资决策,应按规定权限或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从而确保投资决策的严谨性、正确性,将投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此外,投资活动中要配备投资专业。地质相关项目的投资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涉及诸多专业知识。若相关管理人员能力不足,不能正确识别投资风险影响因素,不能对投资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投资的失败,使单位遭受经济损失。

(三)加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

地质单位应意识到合同管理内控的必要性,明确合同权限,加强合同审批,构建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在合同签署前,要认真调查对方诚信情况、合同履行能力。同时,要召开会议探讨合同内容,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查阅,避免合同内容和条款出现不合规现象,影响合同最终执行。在合同签署时,要明确合同签订的书面形式,按照要求加盖骑缝章,避免合同篡改或被换页,确保合同真实性和有效性。合同签署后,要对合同进行统一编码,以便于后期核查。在合同履行时,要根据合同条款,监管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支付状态。若发生合同纠纷,相关责任人要及时向单位的领导汇报,做好相关谈判工作,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四)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机构

地质单位内控效果发挥不明显,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内控制度,缺少具有独立性的内控机构。集安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基于新COSO 框架,通过设置授权审批制度、职务分离制度等措施,硬性约束财务行为,避免了“一人独大”情况的发生,有效遏制了违规操作。在机构设置方面,集安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共设置9 个内设机构,其中一个科室就是稽核内控科,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推进,专门监督和追踪财务问题的整改,这使内控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样作为事业单位,集安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的内控体系就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地质单位应积极转变内控体系建设思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度确定内控的关键点、控制点,通过制度对内控依据进行说明,明确内部控制标准,划分各部门的权责与义务,使权力受到约束,减少规则漏洞。同时要构建具有独立性的内部控制机构,从而推动单位内控的制度化、规范化。

(五)加强内控绩效考核评价

首先,地质单位要树立内控绩效意识,完善内控绩效评价系统,明确内控绩效程序与考核对象,对内控目标完成度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其次,要设置量化、细化的内控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全方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地质单位在内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上,要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确保考核指标能有效反映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有效性、经济性。最后,要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通过对内控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分析,确认内控成效,揭示内控体系的缺陷,找出内控效率低下的原因和责任人,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内控机制优化,从而使内部控制机制逐渐趋于合理。

(六)加强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

要想更好的发挥财务内控作用与功能,地质单位就要采取与时俱进的内控方式,丰富内控手段。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地质单位要转变思想,正确认识财务内控信息化的必要性,加强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迎接信息时代。一方面,地质单位要设置信息建设专项资金,为财务信息化、内控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资金,奠定物质基础,购买专业财务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为主动适应财务工作形式的变化趋势,要采取针对性培训措施,提高现有人员的信息素养,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其掌握财务系统操作能力。

六、结语

部分地质单位缺乏内控意识,预算内控力度薄弱,投资管理和资金管理内控缺失,且缺少配套内控制度与对应机构,未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导致内控实施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预期内控目标。因此,为了改善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的现状,地质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内控,加强投资管理内控,加强合同管理内控,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机构,加强内控绩效考核评价,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设,全面强化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促进财务内控效能的发挥。

引用

[1]许苏权.加强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9):184-185.

[2]赵云.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作用分析[N].中国会计报,2021-06-18(008).

[3]李红梅.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与优化措施[J].经济管理文摘,2021(12):76-77.

[4]周彩虹.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0):154-155.

[5]董海霞.财务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构建分析[J].今日财富,2021(19):184-186.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财务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