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品牌商重获话语权

2021-01-13 07:10特邀专家刘春雄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渠道数字化

特邀专家:刘春雄 方 刚

传统营销时代,商业的话语权主要在品牌商一方。品牌商利用大众媒体,以广告、公关的形式触达C端,影响用户认知。

进入电商时代,平台直达C端,获得了流量分配权,任何商家要想触达C端,必须经过平台。

数字化时代,内容传播需要有组织的传播,特别是依托渠道组织的传播。传统营销的优势,再次发挥出来了。

正如马云说的那样,在当今巨大的不确定中,数字化趋势是目前最确定的巨大机遇。以前,数字化只会让一些企业活得更好,但在今天,数字化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第一篇

触达C端,影响用户认知的能力,就是商业话语权。

话语权从何而来

文 | 刘春雄

传统品牌通过大众媒体广告打造品牌,获得影响C 端的能力;电商平台通过直接触达C 端,控制流量,获得商业话语权;品牌商通过营销数字化实现BC 一体化,直接触达C 端,将重获商业话语权。

商业话语权转移

传统营销时代,商业的话语权主要在品牌商一方。虽然超级终端获得了部分话语权,但相对于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商,影响力还是弱一点。因此,商业领袖也以柳传志、张瑞敏等厂商为主。

进入电商时代,平台获得了话语权。无论是平台电商,如阿里、拼多多,还是O2O,如美团,都获得了话语权。因此,马云、黄峥、王兴等人成为新一代商业领袖。

营销的数字化,指的是传统厂商的数字化,因为互联网平台天然是数字化的。那么,传统厂家的数字化,是否有助于品牌商重获商业话语权?

当然是肯定的。虽然话语权不可与原来同日而语。

话语权从何而来?

话语权从影响用户认知中来。用互联网语言表达,即影响C 端的能力。

传统营销,品牌商是如何获得话语权的?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以广告、公关的形式触达C 端,影响用户认知。即品牌商打造品牌的能力。

传统营销有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两大驱动力。品牌驱动即利用大众媒体直达C 端,渠道驱动即利用渠道网络抵达B 端。话语权,主要从C 端影响力中来。

虽然很多渠道驱动的企业做得也不错,但显然不如品牌驱动影响力更大。品牌就是影响用户的能力,品牌驱动可以倒逼渠道。

那么,为什么互联网时代,品牌商失去了话语权呢?一是因为大众媒体失势;二是因为电商平台触达C 端,影响了C 端认知。

大众媒体失势,新媒体崛起,结果是:大众广告失效,新媒体的内容裂变成为新认知方式。因此,传统企业通过大众媒体触达C 端的能力下降。

新媒体的内容裂变,有利于小众产品打造超级IP。因此,超级IP 比传统品牌更活跃,除非传统品牌向IP传播模式转型,比如可口可乐、杜蕾斯等。这种现象,称为“品牌IP 化”。

平台电商直达C 端,垄断了平台流量,获得了流量分配权,任何商家要想触达C 端,必须经过平台。因此,话语权不在做电商的商户,而在于平台。没有平台的“钥匙”,打不开C端的大门。

我的结论是:谁能够从营销技术上触达C 端,拥有影响认知的能力,谁就拥有商业话语权。

C端交互决定话语权

品牌商重获商业话语权,取决于是否具备连接C 端,与C 端交互的能力。

从营销技术讲,下列三种方式,都有一定效果:

一是大众媒体仍然有残余价值。大众媒体失势,并非完全消失。虽然2009年以后,没有新品牌利用大众媒体崛起,但仍然是触达C 端的方式之一。虽然不再是主流方式,话语权有限,但可以用作辅助手段。

二是传统市场部多数已经适应新媒体环境。2017年,方刚老师提出“干掉”市场部,不是让市场部从组织上消失,而是让市场部从职能上转型,“挥刀自宫”。现在看,虽然内容裂变的效果千差万别,但至少方向正确。

以内容影响用户,短期有效,长期难持续。可以进攻,难以防守。有爆发力,缺乏持久耐力。

三是传统渠道的数字化,让品牌商获得了利用互联网技术触达C 端的能力,即BC 一体化。

2019年,我们提出“BC 一体化”,这是比新零售更重要的营销概念。零售商天然触达C 端,但过去只是交易时才触达,新零售的本质是用户在线。人、货、场,核心是用户在线。

新零售,从零售商出发,连接C端,用户在线。这是B2C。

品牌商的BC 一体化,是从品牌商出发,打通经销商(B 端)、零售商(b端)和用户(C 端)。这是F2B2b2C,全渠道打通,实现B 端和C 端用户同时在线。

BC 一体化,虽然是以B 端为桥梁,但在技术上品牌商获得了用户在线,以及直接与用户沟通的能力。

千万别把营销数字化简单理解成交易数字化。交易是认知的结果。

C端运营体系

BC 一体化,从互联网技术角度讲,实现了连接C 端,用户在线。但技术连接不是影响力本身,而是搭建了形成影响力的载体。

话语权的形成,有赖于围绕C 端连接,形成新的营销运营体系。

新媒体“干掉”了市场部,市场部职能从原来的大众传播,变成了内容生产。那么,内容的传播有两大渠道:一是新媒体投放。原来是大众媒体投放,现在是新媒体投放,媒体有差别。二是有组织地传播,特别是依托渠道组织的传播。依托渠道组织传播,就要求销售部门从原来的“陆军”变身为“空军陆战队”。

传统营销的优势,再次发挥出来了。

BC 一体化,也要“干掉”传统销售部。有人对“干掉”一词敏感,认为是哗众取宠。其实,只有“干掉”,才能新生。正常转型的不是没有,而是很难、很少。

品牌商重获话语权,首先是个技术问题,其次是组织再造的问题。

话语权不是流量,而是流量分配

平台获得了话语权,不用置疑。控制了流量,控制了连接用户的“钥匙”,当然有话语权。

那么,电商商户获得话语权了吗?没有。

在平台交易,流量是平台“恩赐”(早期的免费流量)或购买的,连接用户,需要花钱。除了少数平台大力支持的品牌和在平台之外影响C 端的淘品牌外,多数“泯然平台矣”。

少数超级IP 利用新媒体形成了影响力,但离话语权还有距离。超级IP,崛起于小众,利用新媒体的内容裂变能力,利用新生代在新媒体传播中的杠杆效应,短期迅速爆发,影响力极大,短期似乎可与传统大品牌抗衡。

但是,超级IP 的软肋也很明显。爆发力强,耐力差。

依赖新媒体的内容裂变,天然有喜新厌旧的特质。新媒体的注意力已经满负荷,新超级IP 崛起,旧超级IP 就受冷落。

我们已经发现,IP 有时尚化特征。时尚的更新换代非常快,IP 的起落总体也很快。

眼看IP 起来了,眼看IP 衰弱了。

IP 崛起时,无人能挡;IP 衰弱时,无人能救。

势能在C端,存量在B端

这是我们很早以前就得出的结论。传统企业有千亿、万亿企业,新型电商企业2019年才有超过百亿的企业。

没有C 端,没有势能;没有B 端,没有规模。BC 结合是最佳模式。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有B2B 模式,这是深度分销的数字化;也有BC 一体化模式,比如一物一码、云店模式。

BC 一体化,可以解决目前品牌商的两大问题:

第一,影响C 端。只要从互联网技术上连接了C 端,那么,品牌商就可以与C 端交互,而且可以实时交互,不需要像平台电商那样每次连接都需要交“流量费”。

第二,影响B 端。B 端存量仍然巨大。我们一直强调BC 关联数据,就是因为B 端和C 端互为杠杆。

话语权就是影响C端认知

触达C 端,影响认知,这才是商业话语权的关键。

营销数字化,千万别简单理解成交易数字化。交易是认知的结果。

除了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外,怎么才能影响C 端,影响认知呢?营销数字化,除了交易在线,还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建设:

第一,内容生态。与新媒体内容传播裂变不同,C 端在线,还要有品牌商的内容生态平台。

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主要聚焦在三大平台:一是类似今日头条的内容平台;二是类似微信的社交平台;三是类似阿里、美团的电商平台。这三类平台,已经形成了商业、内容和社交生态。有事没事,到平台瞧瞧。

相比较而言,品牌商的商城就显得单薄。SKU少,内容少,停留时间短。

没有内容生态,就难以留住用户,没有让用户停留的理由。久而久之,就成为简单的交易平台。

第二,与用户即时交互。用户在天猫、今日头条上的每次点击,平台都能即时响应,以致用户几乎无感。每一次即时响应,背后都是一次AI计算。

基于AI 计算的即时响应,与人工交互不同。人工交互有时间滞后效应,即便最快的语音响应,时间滞后也很明显。AI 计算的交互,瞬间完成。

AI 计算的即时响应,背后有一套复杂的用户认知逻辑,表现为产品画像与用户画像,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

电商平台的交易,有瞬间响应的自动交互,也有用户与后台的人工交互。营销数字化,也会形成类似的交互系统。

用户在线,只是营销数字化的第一步。连接用户,让数字化成为用户认知、交易和关系平台,从而获得商业话语权,才是数字化的最高目标。

第二篇

数字化,一切用数字说话,用数字分析,营销措施用数字衡量,营销变精确了。

数字化改变营销

文 | 刘春雄

数字化对营销的改变很大。初期,数字化是原有体系的工具;中期,将依托数字化形成新战术体系;后期,将形成营销数字化战略体系。

首先,数字化改变营销的触点。传统营销,触点在B 端。数字化,触点直达C 端。营销触点的改变,是所有改变的前提。

其次,数字化改变营销的触感。原来对B 端的了解是灰色的,一半清楚,一半不清楚;现在对BC 全透明。

再次,数字化改变营销战术体系。营销数字化,一定是打通了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同时,也实现了认知、交易、关系三位一体。

最后,数字化改变营销组织及职能。

数字化改变营销触点

什么是触点?触点即接触点,即品牌商能够直接接触的客户。

营销有两个触点,一是B 端触点,即渠道,中间商;二是用户触点,C端触点。

传统营销怎么触达两个触点?一是建立销售队伍,通过重心下沉、深度分销,以人链方式抵达终端。

终端是渠道的终点。这是渠道的最终的触点。深度分销对中国快消品企业之重要,由此可见。

然而,传统营销无法触达C 端,只有通过间接渠道,比如大众媒体的广告,即便在新媒体时代,也只有以内容形式,通过新媒体触达C 端。

无论哪种触达方式,都是间接触达。这是传统营销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问题,即无法直接触达C 端。

C 端形成认知,B 端形成交易。有认知才有交易,所以,传统营销体系是有缺陷的。

电商平台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平台直接触达C 端,即所谓的“去中间化”。而且认知、交易和关系都在平台,B 端不再重要。

因为C 端形成认知,商业的话语权是由认知决定的。只要有认知,在任何终端或平台都可以交易。

营销数字化带来的最大变化,首先是用户在线,包括B 端在线和C 端在线。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形成直接触达。不仅能分别触达B 端和C 端,还能够关联触达,即BC 一体化。

营销数字化不仅弥补了过去的劣势,还比平台电商多了一个优势。电商只能触达C 端,营销数字化能够同时触达B 端和C 端。

数字化对营销的改变,由此而起。

触达C 端,有了营销的拉力;触达B 端,有了营销的推力。推拉结合,是最合理的布局。

如果不能以数字化展开经营,数字化就是一条“豪华的死路”。

数字化改变营销触感

B 端客户的“好坏”,C 端客户的“忠诚”。这是模糊感受。

数字化带来的触感是“精准”,即以数字表示的精准。就像温度,没有温度计,只能感觉到温度高低。有了温度计,就能知道准确温度。

比如,深度分销体系下,对终端的了解,限于进货量。只有在终端拜访盘库才能了解库存,进而“计算”出销量。在拜访盘库前,终端库存和销量是模糊的。如果拜访周期足够长的话,终端动销情况就更不了解了。因此,我们形容这种状态是“灰箱”,即可观察的黑箱。

数字化环境下,不仅终端进货量是清晰的,终端实时动销也是清晰的。只要有终端动销实时数据,就随时可以进行“状态判断”,即是否正常。

只有终端不正常,才需要干预。否则,拜访就是多余动作。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精准营销。

除此之外,终端数字化还有其他用途。比如哪些终端适合推新品,数据可以给出更加精确的答案。

对于C 端用户,过去无触达,因而无感。现在不仅部分能够触达,而且可以更精确地了解用户状态。

比如,过去的促销,没有针对性,是普惠制的促销。互联网建立了一个用户模型AARRR,分别是:Acquisition(获取)、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益)、Refer(推荐、裂变)。

这是一个用户终生价值的模型。一个新用户,怎么激活、复购、批量购买,裂变拉新,最终形成的是用户终生价值。

过去,传统营销对这个模型无感,因为根本无法了解用户处于哪个状态。数字化环境下,这个模式就有价值了,可以视用户的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快终生价值转化。

数字化,一切用数字说话,用数字分析,营销措施用数字衡量,营销变精确了。

数字化改变营销战术

传统营销有两大驱动力,即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品牌影响C 端认知,是营销的拉力。渠道影响B 端,形成影响拉力。

应该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营销的两大驱动力还是比较均衡的。电商与新媒体出现后,电商获得了影响C 端的能力,同时,新媒体改变了品牌商影响C 端的方式,品牌商通过大众媒体广告影响C 端的方式渐渐失效,而新媒体的运营还缺乏有效的方法论。因此,电商以其巨大的规模和触达C 端的能力获得了商业话语权。

营销数字化,同时触达B 端和C端,而且是通过在线方式。在线方式本身的优势就是认知、交易和关系一体化,弥补了传统营销的缺陷。以B端和C 端数字化为基础,可以更精确地转化客户。

当然,如果仅仅是“更精准”,那么,营销数字化就缺少了扩张性。这正是一些人批评数字化的地方。如果不能以数字化展开经营,数字化就是一条“豪华的死路”。

数字化的营销战术正是源于BC关联数据。这是只有通过传统渠道展开的数字化才有的数字。BC 关联数据,把特定的B 端与C 端数据绑定,比如,可以知道B 端把货卖给了哪个C 端,也可以引导C 端到特定的B 端购买。

有效的战术要有杠杆效应。BC关联数据有双向杠杆。一是从B 端到C 端的增量杠杆;二是从C 端到B 端的存量杠杆。

BC 一体化路径是:B →KOC →C。在2020年《销售与市场》管理版的系列封面专题“立体连接”中已经反复强调,营销必须打通三度空间,实现BC 一体化。BC 一体化的核心不是简单地从B 端到C 端,而是要有一个中间放大器——KOC。有KOC,不难产生增量。

除了KOC 放大外,另外一个增量空间来源于三个“双深”:双线深分(线下深分、线上深分),双店(门店、云店),双SKU(线下SKU、线上SKU)。

因此,数字化不是简单的传统渠道的数字化,而是渠道改造后的数字化。

从C 端到B 端的存量杠杆,指的是品牌商在线,就有了向特定B 端的导流能力。这也是BC 关联数据的价值。电商平台的厉害之处,也在于有导流能力。只要有导流能力,就可以用增量撬动B 端存量。这个过程,称为B 端激活。

相比于传统深度分销的针对B 端的“客情+政策压货”,营销数字化有了更多的战术组合。

数字化改变营销组织

数字化产生新的营销职能,新职能的大变化就会改变营销组织。

传统营销组织包括一线的销售部和二线的市场部。销售部直接2B,市场部间接2C。这既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也是按照触达对象划分。

营销数字化,原来的销售部职能不再局限于2B,而且要深入到KOC,并且完成C 端连接。

销售部业务员,因为有了数字化,2B 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但是,大量工作会转身KOC。业务员不会直接面向2C。

连接C 端的工作,有些是以物为连接媒介,如一物一码;有些是以人为媒介,如云店。以物为媒介,中台即可完成;以人为媒介,必须有前台参与。

业务员的工作职能就有三个对象:B 端工作、KOC 工作(主要是体验)和连接C 端。

销售部完成了B 端、KOC 和C端在线,那么,谁来在线运营呢?就是中台。

过去,市场部是间接2C,现在,间接2C 的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仍然有,但工作量已经减少。大量的工作在转身在线,包括2B 在线和2C在线。

中台的工作,除了在线运营外,还要给原销售部(前台)提供数据分析、数据支持。这是新职能。

其他职能的工作,就属于后台了。

数字化改变营销的节奏

数字化肯定改变营销。不过,到底是革命式的颠覆,还是润物无声式的渐进?

营销数字化是新事物,我们既要从长期看它的颠覆性,也要看到短期它的不可预见性。新企业、新品牌、新产品,一步到位很难,因为数字化还要借助渠道,否则就与电商无异。有存量的企业,一步到位就更难了。

变革,其实是改变集体习惯。组织是职能的固化,组织一旦形成,就是传统职能的固化,固化到一定时候,就会形成集体习惯。

营销数字化的变革,我觉得可以分为三阶段,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只要取得良好的变革效果,改变比想象的容易。

第一步,把数字化当作营销工具。只不过,要尽快让工具发挥效果。

第二步,围绕工具形成新的营销战术体系。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战术形成模式就是战略。

第三步,在新营销战术体系明确的情况下,形成战略体系。

第三篇

弄得好2C,搞得通2B,这是每个企业构建中台的基本支撑,也是企业营销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

营销数字化:一半是2B,一半是2C

文 | 方 刚

新媒体干掉了市场部,数字化干掉了销售部。“干掉”这个词可能用得重一些,本意是催生出新能力的市场部、销售部。市场部的重心是研究C 端,销售部的重心是研究B端,所以今天我们就继续沿着营销数字化路径聊聊关于B 和C 的话题。

关于B和C的故事

关于营销的关键词其实就两个,一个叫B,一个叫C,C 大概代表需求(消费者、用户),B 大概代表满足需求的路径(渠道终端)。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一是有需求没路径;二是有路径没有需求。如此两种,大概在商业上都不成立。商业上不成立的营销大概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

在日常交流中,经常听到两种“得天下”的声音,也可以称之为两个流派:

1.得渠道者得天下。大意是有了经销商,有了终端,市场就会有的。对于市场在线下的营销人员,对此深信不疑,暂且称为2B 派。

2.得消费者得天下。大意是有了消费者市场也就有了。这个声音会有两个流派,一是流量主义,关键词是流量和粉丝,主要关注流量的大小和粉丝的多少;二是产品主义,用产品把消费者哄高兴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暂且称为2C 派。

现实的商业世界里,也被一分为二,大概称之为线上、线下(杂交商业即融合)。在线上逻辑的2C 派里面只有C,没有B 的概念,只要和消费者建立了连接,线上商业就有了一万种可能。在线下商业的2B 派意识里,有2B 但是和C 之间是断层的,因为2B 商业里面,和消费者建立连接只能靠媒介和线下流量,媒介基本是指广告、口碑,线下流量基本靠地段。

两派之争泾渭分明,观点上也经常打架,互相鄙视,甚至相互矛盾:2B 主义者认为自己的盾坚固无比,2C 主义者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

BC分离和BC一体化

纯线上无B,纯线下无C。BC分离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尤其是在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之下,产生了职业和岗位的分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有专业的人去研究C,有专业的人或团队去研究B。

做C 的目的很明确,主要工作就是哄消费者高兴,然后慢慢形成品牌。做B 的目的也很清晰,找出能够有效包围消费者的阵地,然后占领它。

品牌是庞然大物,规模小了叫品牌有点磕碜。所以在工业文明之前的农业文明时期,因为传播媒体靠口口相传,传播效率低,覆盖面也不会太大,能够影响几个村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就叫口碑。

品牌时代BC 是分离的,从厂家角度而言,虽然能够熟练操控媒介,但是和消费者是处于失联状态的。最多厂家能够知道自己的消费群大概年龄、职业、性别等大标签,但是如果要问这些消费者叫什么名字,怎么建立联系,企业估计就会一脸茫然……

BC 天然分离是工业文明时期的特有产物,C 端断层和失联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反观在农业文明时期,因为客群相对较少,有些掌柜的甚至可以过目不忘,形成一个有连接的客群,BC 反而是一体的!

进入互联网时期,BC 一体化又得到了实现:如果把线上电商平台(包括社区团购、商城、云店等形态)读作B,那么和C 的连接因为互联网技术得以实现,最简单地看一下后台,就能大概率找到某个消费者的追踪痕迹,也就是说BC 连接紧密,形成一体。

营销数字化:左手2B,右手2C

营销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个话题一定是要站在品牌商角度上去回答,否则就会陷入无聊的争执和疑惑中。

零售角度和线上角度的字典里就没有B 的概念,眼里只有C,表达语言基本上是用户万岁,用户万能。营销能力基本局限在:1.想办法去弄更多的用户进来,常用语言是连接、粉丝、流量等;2.把用户钱包里面的钱更多地掏出来,常用语言是经营用户,用户价值等。

有立场的观点才是精彩的观点,所以观点基于屁股,屁股决定视角;摸到大象鼻子的一定认为摸到大象耳朵的人说得不对,原因在于线上型企业天然能力是2C,线下型企业天生神力是2B。一个最锋利,一个最坚固,矛盾自然产生。

大部分企业还是BC 兼备的,线下渠道终端,线上粉丝键盘。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规模达到8910 亿元,线上渠道对家电销售的贡献率达到41.17%。预计2020年,家电市场线上销售将持续增长,渗透率或将达到50%。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 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很多企业或者行业不得不面对线上线下28 结构甚至37、46、55 结构。2C 数据与品牌有关,是传播、研发主阵地,2B 数据与渠道有关,是管理、经营的主阵地。单一维度的数据都是不丰满或者畸形的;单纯的用户思维可能会忽略商业的本质,让企业经营的脚步跟不上灵魂的节奏;单纯的渠道思维可能会忽略市场的变化和进步,容易使企业固步自封,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

弄得好2C,搞得通2B,这是每个企业构建中台的基本支撑,也是企业营销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对于一个营销组织而言,能够左手2B,右手2C 才是用数字化武装驰骋疆场的高手。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论公域流量还是私域流量,所有一切的目的都是解决B 和C 的问题。路径要么B2C,要么C2B,万变不离其宗!

B做鱼塘C做鱼

BC 端数据获取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总结,C 端验证产品能力,B 端验证管理能力。通过C端数据的获取,我们能够准确接触消费者信息变化,然后传导到企业研发端进行产品打磨。可以根据消费信息的变化进行基于品牌传播的调性校准,内容制造。

B 端数据大多是天然存在的,第一类是B 端属性和行为数据,例如店名、地址、关键人等信息。第二类属于产品在B 端的状态信息,例如一瓶酒在渠道里面的流动信息,在哪个店以什么样的价格卖给了谁,在渠道环节停留的时间等。这些信息的抓取对于渠道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能获取产品流转速度、效率等基础资料。

在物质匮乏时期,B 端也就是渠道的作用是触达、包围、排斥。把产品实物和信息触达给消费者,把消费者“温暖”地包围起来,让产品随处可见,触手可选;排斥对手和消费者见面的机会。B 端的大坝就把消费者围在一个池子里面(区域),阻挡对手渗透,这个时期,消费者就是池塘里面的“鱼”。

物质相对充足、过剩后,B 端的大坝作用依旧在,但是“鱼”的选择机会变多,电商兴起之后,消费者就被电商像鱼一样钓走了……

大坝的高度、深度、厚度和资源能力、管理能力成正比。也就是前面所说的B 端验证管理能力的说法。无论如何,鱼塘里面还有多少条鱼、什么品种、喜欢什么饵料,不能再靠经验去判断了,而是要数据化地表达出来:B 端大坝的工作状态,C 端鱼的数量、喜好、位置……

大概这就是营销数字化的魅力所在。

第四篇

营销数字化,到底是先“攻坚”,还是先找突破口,抑或是一起上马?

厂家如何布局营销数字化

文 | 刘春雄

一说营销数字化,马上想到的是从哪里开始,按什么样的顺序,最后形成什么样的格局。这是营销数字化的布局问题。

品牌商立场数字化

现在讲数字化,经常搞得厂家(品牌商)很困惑,甚至听不懂。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搞的数字化,多数是平台商立场和零售商立场。

商业思想是有立场的。新零售天然站位平台商和零售商立场,新营销是品牌商立场。数字化最早是平台商提出来的,平台商延伸到新零售,也在搞数字化。

平台商和新零售,最先实现在线交易。数字化从他们开始,很容易理解。现在讲的很多数字化理论、商业逻辑、案例,都是平台商和零售商立场。

第二,搞数字化系统的,都是搞2C 和互联网的。2C 的数字化和2B的数字化,商业逻辑就不同。更何况传统厂家的数字化,更多是BC 关联的数字化,比单纯的2B 和2C 都复杂。

要谨记:数字化为营销服务,不是营销为数字化服务。目的和手段要明确。

我与很多搞数字化系统的交流过,他们想弄明白深度分销(2B)的商业逻辑和操作方法非常困难。弄明白立体连接,BC 一体化就更难了。传统厂家的营销数字化,核心的部分一定是BC 关联的数字化。

BC 关联的数字化,以后会反复强调。这是传统企业营销数字化的特点,也是数字化业务撬动非数字化业务的关键。

数字化不能与商业逻辑结合,就变成了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现在有些企业的数字化系统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带来负担,就是这个原因。

我讲的营销数字化,就是站在品牌商角度的营销数字化。如果从其他角度讲,会特别说明。

特别强调一下,在线,并不一定是在线交易。一物一码,实际上就是交易后在线。交易后在线数字照样有价值。

营销数字化与数字化营销

营销数字化与数字化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容易混淆。

营销数字化是实现营销在线,在线积累数据。所以,购买系统,营销在线是必需的。数字化营销,主要是对数字化的营销应用。

但是,没有营销在线,照样可以数字化营销。比如,数字化产品研发,主要是利用外部数字;数字化传播,也主要利用外部数字。元气森林通过便利店销售,很难做C 端用户在线,但并不耽误他们搞数字化研发。

数字化营销,如研发数字化、传播数字化,因为牵涉部门少,主要是外部数据,可以先搞起来。

营销数字化,涉及组织改造、流程再造,需要较长的时间。搞得不好,在某个阶段还有负向作用,要试点,慢慢来。

数字化营销“四大模块”

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数字化。搞数字化首先要把品牌商的框架搞明白,即有哪些数字化模块;其次,要搞清各模块应用的先后次序。

企业数字化包括比较多的模块,比如生产数字化、经营数字化、HR数字化。

营销数字化只是经营数字化的子模块。经营数字化还包括供应链数字化。

品牌商的数字化营销有四大模块:

模块1:数字化研发

怎么利用大数据搞产品研发?数字化产品研发,现在有比较成熟的系统。因为研发需要的数据,主要是外部数据,可以暂时不从公司抓取内部数据,当然,有内部数据支持会更好。

上马研发模块,涉及的部分不多,有几个核心的人就可以。因此,研发模块,我主张尽快应用。

模块2:数字化传播

数字化传播模块,涉及的人也不多,主要是与一些机构合作。数字化传播同样不需要内部数据。

上述两个模块,因为主要是外部数据,不涉及内部组织和流程,所以在应用时遇到的阻力会小一点。但是要特别注意,所有的数字化应用,背后都有商业逻辑,不是任何数字化系统都符合企业的需要。比如产品研发,现在的数字化应用,都很容易得出“3 个0”的概念。但是,元气森林的数字化研发是怎么得出这个用户需求的?搞得不好,数字化研发就搞成了数字化跟风。

同样,对数字化传播的商业逻辑,很多我并不是特别认同。特别是前几年一些跨国品牌的互联网精准传播实践表明,精准传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都说传统广告“知道浪费了一半广告费,但不知道是哪一半”,精准传播效果应该很好,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

我是精准传播的积极实践者,精准传播的某些逻辑,我认为有问题。在立体连接的实践中,我们提出过“线上打爆一个县”。打爆,本身就是互联网传播的结果。

模块3:分销数字化,或者渠道数字化

分销数字化或渠道数字化,概念都不准确。传统深度分销,可以实现2B 数字化。如果延伸到C 端,实现BC 一体化,就会出现2B 数字、2C数字和BC 关联数字。

模块4:数字化营销管理

数字化营销管理,其对象包括销售部门的人员、代理商、终端店主、云店主。这是营销数字衍生品。今麦郎的“四合一”,与其说是分销数字化,不如说主要是营销管理数字化,通过“小工”业务行为的优化,做好深度分销。

渠道数字化

品牌商的渠道数字化,可以从多个角度讲。比如按照数字化的对象,可以是2B、2C 和BC 关联的数字化。

品牌商的纯粹2C 主要是电商和社交电商,电商数字化主要是平台完成的,社交电商我不推荐。因此,纯粹2C 数字化与传统渠道无关,品牌商的渠道数字化主要是2B 和BC 关联数字化。特别是BC 关联,这是传统营销和电商没有的营销体系。

BC 关联,B 端和C 端全部在线,形成数据。其力量,比单纯的平台电商的2C 更有威力。

特别强调一下,在线,并不一定是在线交易。一物一码,实际上就是交易后在线。交易后在线数字照样有价值。

根据我的了解与实践,品牌商的渠道数字化,核心有三大模块:

第一,2B 的Saas 系统。尽管Saas 系统已经比较普及,但目前主要用于外勤,真正对销售管理、增量的贡献并不大。即使是Saas 系统用得比较好的今麦郎“四合一”,也没有系统善尽其用。

2B 的数字化,对于未来提升深度分销效果至关重要。过去,深度分销是人链,是人海战术。未来,2B 主要是数据链,人员需要做精准拜访、精准解决问题即可。

第二,BC 关联的一物一码。一物一码的推进速度比较快,但基本没有达到数字化的效果,用于发红包的比较多,缺乏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政策。这是数字化的一座金矿,有极大的挖掘空间。一物一码的推进速度快,主要是不涉及组织,只在生产端解决问题。但是,真正的应用,一定要与营销策略和政策配套。

第三,BC 关联的云店。云店系统通过B 端触达C 端,是用户在线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在2019年提出的立体连接,完全可以与云店系统无缝对接。

云店系统的提出,意味着未来的线下店,既有线下店的优势,也有线上店的优势。现在有人把云店视为微商城和社交电商的小程序,这是极大的误解。未来,我们也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云店是未来门店的标配。

一物一码和云店,都是BC 一体化模式。2020年,BC 一体化已经被广泛接受为营销新模式。现在有的企业把一物一码和云店合并使用,效果更佳。在功能上,两者可能有重叠。

数字化营销策略

数字为营销服务,而不是营销为数字服务。获得数字不是数字化的关键,根据数字制订营销策略,才是数字化的核心。

阿里、拼多多,用户只要注册、在线,就会欲罢不能。因为根据用户数字制订营销策略,才是吸引用户的关键。

我了解的情况,传统企业即使上马了数字化系统,但基本没有相关的营销策略。数字化是有投入的,只有营销策略配套才能产生产出。

现在一物一码的普及率相对比较高,但对一物一码的营销策略基本没有。除了扫码发红包,没有其他的应用策略。

云店也是如此。云店是BC 关联的数字化,应该有很多策略和政府配套,但现在基本就是当作线下转线上的微商城在用。

传统厂家数字化营销策略研究,这是新领域。厂家在布局营销数字化时,一定要同时研究。

数字化基建的次序

营销数字化,到底是先“攻坚”,还是先要突破口,抑或是一起上马?我的观点是:统筹规划,逐步上马;先易后难,先做增量再做存量,先做营销再做管理。我主张下列几个先后顺序:

一、涉及部门和人员少的可以先做

数字化,涉及人员越多,操作难度越难。难度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数字化研发、数字化传播,涉及少数部门、少数人,有些企业不声不响就做了。这类数字化,如果有需要,可以先做。

一物一码的普及率高,也是因为只需花钱,不需要销售队伍配合。其实,这只是初级阶段,用一物一码的BC 关联数字制订营销策略,是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与营销配合,效果会非常好。

二、先做增量,再做存量

比如,新市场先做,新客户先做,新业务员先做,新产品先做。转型期,特别害怕存量下降。一项转型,不能说销量下降了,转型成功了。而增量业务本身就不存在转型的问题,是从零开始的。

三、BC关联优先2B

深度分销,2B 的难度已经很大。数字化也难解决2B 的问题。目前,Saas 的应用状况不尽如人意,就是这种情况。

过去,渠道无法触达2C,只要数字化抵达C 端,很快就有效果。2C有效果了,再来做2B 就相对容易了。

用BC 关联撬动2B,用数字化业务撬动非数字化业务,将是很长时间内传统厂家的数字化策略。

四、销售优先于管理

销售队伍的管理,确实需要数字化协助。但是,只要工具用于内部管理,就会成为“公敌”。除非管理层有铁的手腕、坚强的意志。

业务做得越好,管理难度越小。先用数字化解决业务问题,再解决管理问题。推进相对容易一点。

当然,上述讲的几点先后次序,只是原则上讲的次序,具体应用中还要与企业实际状况结合。

猜你喜欢
话语权渠道数字化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