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任海霞 齐跃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涉及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与基质的病理变化,容易患各种并发症,所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大脑、肾脏等器质性病变,然后全身出现临床症状[1-3]。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同时也要加强预防左心室肥厚等疾病。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对治疗与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D-D 等表达量并将其指标作为预测并发左室肥厚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0 例作为研究组,男102例,女88 例;平均年龄(54.5±6.7)岁;平均身高(164.2±4.6)cm;平均体重(64±6.9)kg。同时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健康体检者90 例作为对照组,男56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56.7±6.1)岁;平均身高(166.6±7.1)cm;平均体重(62±6.2)kg。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许可。
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4],即患者在没有使用降压药时的收缩压在140 mmHg 以上,舒张压在90 mmHg 以上;②正在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即使其收缩压低于140 mmHg、舒张压低于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此项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冠心病及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者;②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疾病患者;③贫血及低血钾患者;④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⑤具有肥厚型及扩张型心肌病和其他具有明确病因的心肌病患者。
统计所有病例一般资料,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 加入1/10 体积0.109 mol/L 枸橼酸钠抗凝管中,3 0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血浆),测定Fib、D-D、t-PA、PAI-1 水平。Fib 和D-D 采用SYSMEX 公司CA7000 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2 h 内检测完毕;t-PA、PAI-1 采用上海太阳生物公司相应ELISA 试剂盒检测,6 h 内检测完毕,方法按照说明书标准。正常范围:Fib(2~4)g/L,D-D(0~500)ng/mL,t-PA(1~12)ng/mL,PAl-1(5~45)ng/mL。心脏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机,左房扩大的诊断依据为左房前后径在35 mm 以上:左室扩大的诊断依据男性和女性分别在5.5 cm,5.0 cm 以上;左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LVMM)的计算公式为:LVMM(g)=1.04[(LVEDD+IVST+LVPWT)3-LVEDD3]-13.6。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的计算公式为:BSA(m2)=0.006 1×身高(cm)+0.012 8×体质量(kg)-0.152 9。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MI)的计算公式为:LVMMI(g/m2)=LVMM/BSA,左室肥厚的诊断依据为LVMMI 在125 g/m2以上[5]。
对研究组治疗时使用的基础药物为ACEI 或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滞剂(ARB),同时和其他降压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目的为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4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 以下。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1年后,对其进行心电图及24 h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检查,观察各项指标,按照血压是否达到正常标准,将达到正常标准患者纳入为(高血压)消退组,为达到正常标准且依旧高血压纳入为(高血压)未消退组。
同时比较两组观察两组D-D,Fib,PAI-1 和t-PA 指标。并对比分析消退组和未消退组患者的D-D,Fib,PAI-1 和t-PA 情况。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采用(±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一般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LVMMI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2/t 值P 值n 190 90性别(男/女)102/88 56/34 32 0.74年龄(岁)54.5±6.7 56.7±6.1 3.74 0.47体重(kg)64±6.9 62±6.1 21.4 0.56收缩压(mmHg)171±4.6 123±6.7 9.4 0.012舒张压(mmHg)94±12 75±6 44.2 0.032 LVMMI(g/m2)139.4±22.3 114.8±8.5 23.2 0.015
研究组D-D,Fib,PAI-1 和t-PA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D-D、Fib、PAI-1 和t-PA 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D-D,FIB,PAI-1 and t-P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血清D-D、Fib、PAI-1 和t-PA 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D-D,FIB,PAI-1 and t-P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n 190 90 D-D(ng/mL)547±78.2 118±18.4 1.55 0.004 Fib(g/L)5.9±1.1 3.5±0.58 12.35 0.023 PAI-1(ng/mL)49.7±9.6 34.3±6.2 17.53 0.036 t-PA(ng/mL)16.4±3.36 5.6±0.45 33.75 0.003
将研究组190 例患者血清D-D 水平与LVMMI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D-D 水平与LVMMI 呈正相关(r=0.663,P<0.01)。
消退组的D-D,Fib,PAI-1 和t-PA 低于未消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消退组与实未消退组D-D,Fib,PAI-1 和t-PA 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D-D,FIB,PAI-1 and t-PA between regression group and non regression group(±s)
表3 消退组与实未消退组D-D,Fib,PAI-1 和t-PA 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D-D,FIB,PAI-1 and t-PA between regression group and non regression group(±s)
组别消退组未消退组t 值P 值n 116 74 D-D(ng/mL)264±35.6 522±69.5 34.3 0.023 Fib(g/L)3.5±0.8 4.9±1.1 36.2 0.005 PAI-1(ng/mL)37.4±10.6 46.1±7.4 3.6 0.014 t-PA(ng/mL)9.6±2.3 13.6±2.67 9.7 0.043
高血压患者中90%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过程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但并发症多[6]。高血压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几率达20%~60%,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左心室肥厚先于高血压出现。崔雪莲等[7]研究发现,血压越高,左心室重构程度越严重。其机制是动脉壁弹力纤维减少并且胶原纤维增加,从而导致血管顺应性及弹性降低。本研究从原发性高血压入手,分析D-D,Fib,PAI-1 和t-PA 等指标的含量,探讨表达意义,研究D-D 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中的预测价值。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左室肥厚的症状,在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此症状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8]。如果患者没有采用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血压控制不佳将会使患者的左室扩大进一步加重。本研究结果表明D-D 参与左室肥厚的病理过程。D-D 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系统的功能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中[9-12]。在高血压时,由于血液的高剪切应力、血液淤滞、血管内皮的损伤、硬化等因素的作用,刺激和诱发各系统的功能发生异常变化。D-D在此过程中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D-D 是由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小分子二聚体,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降解的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 的水平升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而先生成凝血酶,后又有纤溶系活化;并且也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活性或水平超过血浆中纤溶酶活性或浓度[13-14]。Fib、t-PA 和PAI.1 水平升高也充分支持了左室肥厚的病理过程,Fib 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使血液凝固,PAI 可结合到内皮细胞表面,防止过度纤溶。tPA将纤溶酶原精氨酸561 缬氨酸562 处的肽键裂解,形成具有活性的纤溶酶,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因此,由于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以及纤溶活性下降造成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应重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的研究,在选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努力保护其内皮功能,适当采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等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