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艳,王晓华,侯东霞,白瑞芳,侯丽青,冀小平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临床上常用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诊断染色体疾病,虽然可以检出所有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数目异常及>5 Mb的染色体结构异常[1],但是传统的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的工作周期较长(15个工作日)。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最大优势在于不仅可用于中期染色体的检测,而且可以用于间期核染色体的检测[2],同时也弥补了检测周期的缺陷,约3~5个工作日可出结果。然而,FISH技术的高成功率仅表现于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不能检测染色体的结构异常[3]。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包括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高效的分子核型分析技术,不仅能检出拷贝数变异(CNVs),还能检测出杂合性缺失、单亲二倍体和低水平的嵌合体[3-4]。本院自2016年开始开展SNP-array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采用SNP-array技术和FISH技术对稽留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检测、比较,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稽留流产的6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稽留流产相关诊断标准[5];(2)23~40岁;(3)流产孕周6~13周。排除标准:(1)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影响胚胎着床、发育的因素;(2)男方精子不成熟[5-7]。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随机选取632例研究对象中18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SNP-array技术检测胚胎染色体;另选取4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FISH技术检测胚胎染色体。
试验组:无菌操作下取流产绒毛组织,离心,按总RNA试剂盒(德国Promega公司)要求抽提DNA,测定浓度和纯度。按 Affymetrix Cytoscan 750K芯片的要求对提取的DNA进行操作,通过酶切、连接、扩增、纯化、片段化、标记,与Affymetrix Cytoscan 750K芯片进行杂交、孵育、洗涤、染色。采用 Affymetrix Genechip Scanner 3000Dx扫描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CHAS软件进行分析。
对照组:去除蜕膜、血块等杂质后,挑选绒毛组织5 mg剪碎成绒毛枝,进行消化、预固定、固定,将固定后的细胞悬液滴片,在73 ℃烤箱中烤片30 min。将制备好的玻片进行漂洗、消化、脱水后,加探针,76 ℃变性7 min后迅速置于37 ℃的水浴箱中,杂交前取出。选用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过夜(条件42 ℃)。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计数>100个,当检测到染色体异常>60%时为阳性,提示异常标本;<10%为阴性,提示正常标本;在10%~60%为嵌合体。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检出染色体异常的种类 采用SNP-array技术成功检测试验组181例患者的绒毛组织,其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04例(57.46%),包括非整倍体83例,整倍体10例,微缺失微重复CNVs 11例(2例CNVs致病性不明确的病例,夫妇拒绝芯片验证,故无法获得遗传学来源)。对照组检测451例,绒毛组织标本的间期FISH均获得杂交信号,其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97例(43.68%),包括非整倍体177例,整倍体20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9 7,P<0.05)。
2.2两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情况 试验组非整倍体异常标本中,最常见的为16-三体,共16例,另有22-三体10例(含1例嵌合),21-三体6例(含1例嵌合),13-三体5例(含1例嵌合);单体主要发生在X染色体(共10例)。对照组非整倍体异常标本中,以16-三体最多,共105例,另有45,X染色体30例,22-三体18例,21-三体11例,13-三体6例,18-三体3例,嵌合体及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见表1。
2.3试验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出情况 试验组中4例单一位点缺失或重复标本中,缺失2例,其中8号染色体缺失1例,17号染色体缺失1例;单一位点重复2例,其中X染色体重复1例,13号染色体重复1例;7例标本同时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位点缺失或重复。另有结果显示,试验组SNP-array技术检测出13q13.3q34二体、三体嵌合;对照组FISH检测出16-三体和45,X染色体。见表2,图1、2。
表1 两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情况[n(%)]
表2 试验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异常情况
图1 FISH检测16-三体
图2 FISH检测45,X染色体
SNP-array技术可发现所有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可以识别并检测染色体的重排,包括基因组序列的获得与丢失,并且其可有效检测出基因组所存在的不平衡问题[8-9]。SNP-array技术是通过检测DNA CNVs实现的,结论可分为良性、可能良性、不明确、可能致病和致病5种类型[10]。结合基因组变异数据库(http://dgv.tcag.ca/dgv/app/home)、人类染色体失衡和表型数据库(https://decipher.sanger.ac.uk/),以及专门收录于基因组中(包括CNVs里可遗传的或遗传性基因疾病)的在线孟德尔遗传性疾病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omim),可获取具体的基因序列、位点、疾病及相关研究[11-12],可以在线查询相关CNVs的信息。SNP-array芯片检测不能识别如下染色体异常:(1)平衡易位、倒位携带者;(2)低比例嵌合体者(嵌合率低于30%)。FISH技术是利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标本DNA序列进行杂交,针对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16、18、21、22-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根据杂交信号的有无及类型达到诊断目的[13-15]。本研究通过SNP-array技术与FISH技术检测流产绒毛组织,得出如下结论。
SNP-array技术的检测范围及检出率高于FISH技术。孕妇发生自然流产的病因很复杂,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16]。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引起自发流产的最主要遗传因素[17],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染色体数目异常(非整倍体和整倍体异常)共93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89.42%。FISH技术作为一种靶向检测技术,不能对整个染色体组进行检测。由于方法学的限制,FISH技术只能检测13、16、18、21、22及性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其他染色体异常则无法检测,也无法检测这6条染色体探针区域以外的片段是否发生了缺失、重复、易位或倒位[18]。本研究中FISH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只有43.68%(197/451);而SNP-array技术可发现所有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57.46%。试验组中除染色体数目异常还检出CNVs 11例,其中5例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发现的<10 Mb的CNVs。2例CNVs意义未明,需要夫妻双方进行SNP-array技术验证,只有检测其来源,才能为下次妊娠提供指导,但夫妇拒绝验证,因此无法进一步明确结果。试验组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9 7,P<0.05)。
流产胚胎染色体以16-三体、22-三体和45,X染色体最常见。本研究中,试验组用SNP-array技术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包括非整倍体、整倍体及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试验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生率为79.81%(83/104),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又以16-三体最为常见,22-三体和45,X染色体的发生率并列排第2位。对照组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生率为89.85%(177/197),FISH技术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以16-三体为最常见,其次是45,X染色体和22-三体,发生率排第2位和3位。
综上所述,在检查自然流产妊娠物染色体异常的效果上,SNP-array技术明显优于以往的FISH技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该技术在自然流产分子遗传学分析中有显著优越性,因此,有必要对稽留流产患者进行SNP-array技术检测,不但可以明确病因,更能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