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科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先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从而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提升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也能使教师与学生收获颇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1师生之间互动形式单一
其实当我们提到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往往就会觉得上这堂课的时候,教师的活动形式非常的单一,基本上各任课老师都是一套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对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的非常简单,而且互动整体时间很短,效果不明显。教师设计的那些互动都是根据他平时经常提到的那些问题而展开的,设计的题目非常的简单,并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创新点,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提不起对课堂的兴趣。在这种教育教学的方式下,很难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受到了限制。
1.2师生之间的互动内容比较随意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政治知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在现如今的政治思想教学中,任课教师把重点都放在了向学生传授一些应用技能上,忽略了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对于学生的培养,这也能折射出来很多教师在课前并没有仔细认真的去备课,课上的一些提问也都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并没有很大的价值。
1.3师生之间互动对象失衡
很多的任课教师都受到了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关注学生通常以成绩高低论人品。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老师往往下意识的会叫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学生往往老师给予的关注度非常的少。教师通常会表现双标,对于学习好的提问和学习差的提问内容不一样,对于学校好的通常会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而对于那些成绩稍差的就会提问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这样失衡的表现,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2.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互动其核心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逐渐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主导课堂的角色转变为课上活动的积极参与的角色,让学生充分的去指挥课堂的进行,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创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神奇的货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进行一个角色扮演,分别找两个学生充当销售员以及顾客,让他们想象自己正在一家超市买东西。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这时候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整个买与卖的过程中,货币充当的角色是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时候学生们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作为任课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要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样就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就能更加容易去掌握所学主要知识。
2.2科学利用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往往是一节课当中最重要的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的时候,并不能单纯从好的方面去评价,也不能单纯的从批评方面去评价。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评价作为一项课堂任务来进行,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上表现、学习成绩等多角度去评价。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就应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予表扬,但是当学生学习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的时候,也不能去批评学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作为任课教师应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进行。教师应该提高与学生的交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随着现在信息的不断发展,教师不必再局限于当面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课上的时候要发挥好多媒体设施的优势,将图片、声音等进行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知识,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现在摆在政治老师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因此,任课教师应逐渐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有效的利用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文萍.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