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叙文的“地图”上挖掘习作的“宝藏”

2021-01-12 10:12季雨婷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4期
关键词:记叙文因材施教习作

季雨婷

【案例背景】

在记叙文广袤的“地图”上,有诸多板块等着学生去探寻。只要帮助他们认识、摸索这张“地图”,构建属于自己的“地图”,就能激发习作兴趣,挖到习作的“宝藏”。将一件小事记叙得生动有趣,着实不易,我策划了一系列的记叙文专题习作,力求将记叙文的“地图”全貌呈现。阅读课上,我要求学生总结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课下,还会布置相应的小练笔。经过训练,学生渐渐对这类文章的结构开始熟悉。因此,在这个基础上的写作专题训练,顺势展开。

【案例情境】

挖掘,从“地图”的核心板块——人物的心理活动开始

观察为主,激活思维

我准备了几个情景剧片段,暂停在关键帧处,让同学们描述人物心情。

“这个男孩心里在想什么?”

同学们七嘴八舌:“他生气啦!委屈!”

我趁势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我目光所及,选了一个内向的孩子。女孩轻声说道:“他眼里好像有眼泪要流下来,嘴巴撅着。”

我表扬道:“你把这个主人公的神态说得很清楚。”

经过几位同学的接连发言,孩子们逐渐清晰了人物心理与神态的关系。

表演为辅,直击本质

我撇着嘴问大家:“同学们,现在的我是开心,还是不开心?”

大家各执一词。

我接着引导:“仅仅靠表情很难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到底要怎么判断一个人真正的心理活动呢?”

这是破解记叙文心理“地图”的一个坎,我得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逐步迈过这个坎。

我继续说道:“今天你考了100分,妈妈奖励你,带你去吃牛排。你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什么反应?”

一位男生毛遂自荐。我演起他的妈妈:“儿子,听说你今天数学考了100分,走,咱们吃牛排去!”男生跳了起来:“太好了!谢谢妈妈!”

表演惟妙惟肖,我请学生点评。

“他跳得太高了,说明特别开心,虽然有点夸张!”

“你注意到了他的动作,”我在黑板上写下“肢体语言”,“还有什么特点?”

“他的眼睛眉毛都弯弯的!”

我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开心是会呈现在你的眼角上的,这就是

‘神情’,”我在黑板上写下“眉目传情”。为了让学生学会迁移,我又问:“‘伤心’时会有哪些动作、神情?”

一位女生:“垂着双眼,泪水像珍珠一样滚落。”

一位男生:“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肩膀开始抖动,仿佛在无声地抽泣。”

总结完善,形成体系

随着课堂教学不断推进,板书的内容也丰富了——“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相继出现。为了锤炼表达,我要求同学在描述时加上修辞手法,放飞想象。我也听到了不少令我惊喜的表达:“她摇摇摆摆地跑了起来,像一只小鸭子。”“老爷爷的眉毛胡子都白了,坐在太阳底下一边捋着如银丝般的胡子,一边乐呵呵地笑。”

学而有思,勤能补拙

通过总结记叙文“地图”的各大板块,学生逐渐清晰了人物描写的细节该落在何处。课后我给大家迁移了三个生活情境,分别是:我被误会了、我收到了期盼已久的礼物、我在公园里迷了路,让学生展开想象,将这个场景发生后的心理活动描写清楚,可以添加神态、动作、语言来辅助刻画人物心理。

反馈评价,不断调整

怀揣着“待到山花烂漫时”的期待,我批改起了学生的习作,尽管语言技巧还很稚嫩,但大家的想象力和修辞都得到了锻炼。我整理了一批范文,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在反馈修改中,我逐渐看到了一些学生的转变:从原本提笔就停滞,到下笔如有神;从上课沉默不语,到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相信在记叙文的广阔“地图”上,大家会有源源不断的探索动力。

【案例反思】

“文章得失寸心知。”在记叙类文本写作时,需要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日常的做、听、看、感注入习作,在课堂上习得方法,用文字真实表达。在记叙文的这张“地图”上,尽管已“打卡”不少板塊,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未来的教学仍要围绕这张“地图”,开展更深入的专题训练。经过这次教学,我获得了以下三点认识:

一、读写结合,融会贯通。阅读与习作是一体两面,先有输入,才有输出。不论是习作课还是阅读课,都应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激活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立足课堂,在阅读中感受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在阅读教学中相机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在阅读中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进行书面记叙时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循循善诱,评价激励。基于最近发展区,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借外力”逐渐转化为“修内功”。教师可以以评价的形式在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相机总结写作方法。教师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或想法。也可以发挥学生间的评价激励作用,互相评价、修改,取长补短。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写作是内在思维的外显,要循序渐进,这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材施教。批改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个性表达,保留其好奇心的底色,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树立文体意识,那么学生在写作时也能注意到文体特点,从而更合理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比如记叙类文本应向着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实丰富、具有生活气息而努力,这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才会各美其美、笔下生花。

猜你喜欢
记叙文因材施教习作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习作展示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