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王润香 安果仙
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小儿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工作配合问题进行观点的探讨和解读。方法 筛选2019.3-2021.3进入我院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小儿患者共计100例,采取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的小儿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小儿患者。在普通组患儿的检查护理上,采取的是一般常规检查方式,而在观察组患儿的检查护理上,采取的是全程临床护理方案。就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患儿在临床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进行观点的阐释和解读。结果 在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全程护理方案,能够促使小儿在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有更高的临床护理配合度,提升患儿尿动力学检查的效果。结论 在进行临床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引入全程临床护理方案,能够促使小儿在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有更高的临床护理配合度,提升患儿的临床尿动力学检查顺畅度。
关键词: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护理配合;临床检查
在当前临床检查过程中,尿动力学是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检查。在患儿的临床治疗上,若是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可能为膀胱出口梗阻、尿失禁、神经性膀胱、排尿功能紊乱等经,则需要接受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在具体的检查工作开展上,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电生理学内容,以及人体尿路的解剖特点,进行患者尿路不同位置尿液流率的针对性检查,从而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尿路病变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由于会有一定的疼痛感,为此会导致很多患儿在接受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会十分紧张、对检查很抗拒,不配合临床检查。相较于女性患儿而言,由于男性患儿尿路解剖结构的差异,其会有更低的疼痛承受能力。所以在为患儿提供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由于患儿本身对检查对恐惧,以及患儿的紧张,会对临床检查工作带来较大的干扰。
一、一般临床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临床资料
筛选2019.3-2021.3进入我院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小儿患者共计100例,采取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的小儿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小儿患者。在进行患儿的筛选上,要求所有患儿的年龄区间为1-10岁,且所有患儿均为经过临床医学诊断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在普通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以及女性患儿分别是27例、23例。患儿的年龄是2-7岁,平均年龄4.18岁。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以及女性患儿的数量是26例、24例。患儿的年龄区间是3-9岁,平均年龄4.08岁。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一般常规资料比对,两组患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有临床可比价值,P>0.05。
为了更好确保本文研究的人文性,在进行正式的实验研究开始前,告知患儿及其家长实验的基本内容,确保所有患儿及其家长对实验的内容有全面、清晰的认知。随后要求患儿家长完成实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二)方法
在普通组患儿的检查护理上,采取的是一般常规检查方式,而在观察组患儿的检查护理上,采取的是全程临床护理方案。
对于普通组的患儿,按照一般常规要求进行患儿护理,告知患儿检查的基本内容,并告知患儿在检查过程中会有疼痛感,安撫患儿情绪,让患儿能够配合临床检查。
在观察组患儿的检查护理上,采取的是全程护理方案。在检查护理过程中,具体的内容是:(1)为患儿提供认知教育。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临床检查前,需要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告知患儿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的原理以及流程等。通过讲述,让患儿能够对即将接受的检查有清晰、全面的认知。同时在为患儿提供健康宣教的过程中,还要告知患儿相应的注意事项。对于一些年龄非常小的患儿,则要为其家长提供相应的健康宣教,并要求家长能配合做好患儿检查过程中的引导和护理工作,确保患儿在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轻松的心情。(2)心理护理。在患儿接受临床检查前,必须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观察患儿的情绪,了解患儿的心理。若是通过观察发现患儿存在紧张、焦虑的情况,则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儿提供心理安抚,尽可能消除患儿及其家长对即将到来检查的担忧。(3)营造良好的检查氛围。在为患儿提供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确保始终有清洁、舒适的检查环境,及时进行检查室的消毒,并做床单的更换,保持检查室的通风和透气。考虑到患儿情况,护理人员在检查室布置的过程中,还可以立足患儿的心理出发,为患儿摆放一些小玩具,让患儿能够放下对检查的恐惧,始终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接受临床检查。
(三)评估标准
在评估标准的设定上,主要是就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接受检查时的临床检查配合度进行评价。
二、结果
就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患儿在临床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进行观点的阐释和解读。在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全程护理方案,能够促使观察组小儿在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有更高的临床护理配合度,提升患儿尿动力学检查的效果。通过普通组和观察组患儿情况比对,两组患儿在临床检查配合度表现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在针对小儿患者的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护理上,由于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会有疼痛感,而很多小儿对疼痛有较高的敏感度,加上小儿对检查的惧怕,导致很多小儿在接受临床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不具备较高的临床检查配合度。为此,要求护理人员在为尿动力学检查患儿提供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患儿在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能够消除紧张,降低对检查的恐惧感,提升患儿临床检查配合度。
尿动力学检查作为临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临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为患者提供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感,所以很多患者对尿动力学检查会有较高的焦虑和紧张心理。对于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儿而言,通过引入全程护理方案,能够促使护理人员始终了解患儿的内心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跟踪护理,消除患儿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提升患儿尿动力学检查的配合度。
四、总结
在进行临床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引入全程临床护理方案,能够促使小儿在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有更高的临床护理配合度,提升患儿的临床尿动力学检查顺畅度。为此在为小儿提供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入全程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尽可能消除患儿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让患儿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检查,提升患儿的临床检查配合度。为此在小儿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全程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月媛.小儿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护理配合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23):234.
[2]张丽琼,李志辉,段翠荣,何金华.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