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榫卯:两个灵魂,相守千年

2021-01-12 11:15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梅瓶字格榫卯

刘海军

《梅瓶》

2021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有几件榫卯结构的“花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人惊叹“榫卯还能这样玩”“没见过,是个稀奇玩意”。

这是古典花格榫卯技艺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标的作品。他已经从事榫卯器物制作30余年了,每过一段时间,都能见到新作品。例如,这件《梅瓶》就是制作于2016年,还获得当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16‘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这款《梅瓶》高58cm,球面直径最大处达36cm,是由5 000片0.2cm厚的小叶紫檀片以榫卯结构拼接而成。在陈标的设计下,这些榫卯拼接以“人”字格环环相扣,然后在瓶身与瓶颈处采用自由格的形式收口。据陈标讲,制作时需一片一片锯出基本形状,再在0.2cm厚的小木片上开槽凿榫,而且由于要做出球形的效果,每一片槽口榫头都不一样,在拼接时更是需要掌握不同的角度和技巧,如此完成的作品才能做到造型优雅、结构严谨、细节精致。“古老的木构建筑,尤其是大型宫殿有成千上万个构件,不靠一枚铁钉就能紧紧扣在一起,而且受到的力越大就越牢固。所以很多古建筑经历多次地震至今安然无恙。因此,在拼接时,对角度和力度的把握也是关键,扣得越准越紧越牢固。”经过不断调整、完善,这件球形作品把花格榫卯技艺转向立体空间化的层次,足足花了2年时间才制作完成。

其实,“球形接合”的《梅瓶》应该算是他在花格榫卯技艺探索之路上的第3代作品了。而之前还有第1代平面连接作品,如《“万”字格乐佛屏风》《“人”字格扇形匾》《福禄寿瓶》;第2代曲面连接作品,如《百福瓶》和《百寿瓶》就是这个阶段两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2012年,凭借创新工艺,《福禄寿瓶》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件外形呈六边形的作品高73cm、径长28cm,瓶盖雕有精美的蝙蝠图案,瓶身以上万片0.15cm厚的黄花梨木片通过花格榫卯结构拼接成各种大大小小的龟纹格,龟纹图案清晰,榫卯连接处严丝合缝。“木片的尺寸也是有讲究的,厚度一般是0.1~0.2cm,宽度一定要保持,最小的是0.08cm,再小就没有牢度了。”

而另外一组圆柱形作品《百福瓶》和《百寿瓶》,两瓶均高118cm,圆柱直径33.8cm。两件作品跟《梅瓶》一样,都是以小叶紫檀片以榫卯结构拼接成“人”字格花纹。纹饰间镶嵌了100个方块,每个方块上均刻有各种“福”或“寿”字,瓶盖上则雕刻蝙蝠、仙桃、牡丹、古钱等图案,寓长寿、吉祥、富贵之意。“《百福瓶》《百寿瓶》这两件作品每一件都要耗费紫檀毛料50kg,而制成后的成品重量仅为用料的1/5。它们都是在我国古典花格门窗平面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以圆柱形的曲面连接可进行360°的展示。与之类似的,我之前还做过一个直筒瓶,特地设计为56 纵、56横‘人’字格花纹,正好象征中国56个民族的和谐团结。”对于这几件得意之作,陈标表示:“中国榫卯工艺,以擅长为工而传承,以技能为艺而创新。中国古典花格是以平面为主的一种榫卯艺术,而我在此基础上身体力行30多年,不断升级改进,才创新制作出了球形榫卯艺术。”言语之中难掩自豪。

榫卯是木头里活着的灵魂

榫卯,它从古代建筑到传统家具,起到形体构造上的“关节”作用,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木艺文化的精粹,是古典木构件的魂之所在。其内在结构精致唯美,科学有序,兼具实用与观赏性。正是榫卯的文化和艺术之美打动了早年从事建筑、木工行当的陈标。

“我国古代建筑和家具制作都是全手工的榫卯结构,如今为了省时省工却被丢弃了。真是可惜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好东西。”17岁陈标从建筑行业转学木艺,从木工、雕刻、绘画等一点一滴学起。1985年,他开始潜心研究古典榫卯花格技艺,起初为基础传统的窗花、斗拱,逐渐加入平面浮雕的效果,制作如意格、“人”字格、“万”字格、龟纹格等各种纹樣,到近几年又创新制作了360°球形环绕工艺。凭借创新“曲面连接”“球形连接”的花格榫卯技艺,2013年,花格榫卯制作技艺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第三批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2018年,花格榫卯技艺被上海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陈标也被列为该项目当下的唯一一位代表性传承人。

由于多年从事木艺的经验和研究花格榫卯,陈标对榫卯有着深入的认识。“古人讲究‘纯天然、无添加’,于是取天然实木制成了榫卯——虽说它的每一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经过能工巧匠的巧思和设计,互相接合、支撑,制作的器物却足以满足生活日用,所以这种形式成了之后建筑和家具的基本结构。其中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结构叫‘霸王枨’,是专为衔接八仙桌桌面和四条腿而设计。利用这种设计,桌面的承重被分配到四根腿柱上,能起到很大的撑托之力,犹如举臂擎天,这才得了‘霸王’之名。而在《明式家具研究》中也提到,四方结构是不稳定、可变的,但传统凭借攒边装板和各种各样的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强化了接合点的强度和固定角度,如此不仅消除了结构不稳定的缺点,还能将负荷均匀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去,从而保证了家具的稳定和牢固。”在陈标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工作室“榫卯斋”里,几乎看不到现代工具,连传统工具也仅仅是三三两两的小工具,如锯子、凿子、木尺、榔头、台灯等,就是凭借这些简单的工具,他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花格榫卯研究、制作。

制作时,他需先将设计图制成一个塑料胎体,并在胎体上刻画榫与卯的花格走向的小格子,再把木料锯成相应的小木片,再一片片嵌入。如此循环往复、春去秋来,半年、1年,甚至2年才能呈现一件作品最终的模样。

“有人说,榫卯就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活着的灵魂,当工匠凿去多余的部分,两块木头便会紧紧地相互交错,不再分开,在时间长河里出现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平衡:它们默默坚守,相望百年千年……”陈标希望通过他的作品,也能把花格榫卯技艺延续百年千年。

猜你喜欢
梅瓶字格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梅瓶
钧瓷梅瓶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
多语料库中汉语四字格的切分和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