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跃,李日葵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获得感”一词。[1]教育部门和学术界也将“获得感”一词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获得感”强调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教育对象自身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或过程后获得的精神利益和积极的主观体验。[2-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出对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期待,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4]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高校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日益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及其身份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应运而生,不断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灵活运用好,把客观实在获得与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5],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因此,在教育载体视域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学界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结构、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从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活动特性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来看,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6]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按历史发展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按载体的外显方式可划分为文化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本文沿用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结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使用情况,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新媒体载体。其中,管理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载体,以制度、规范来实现教育目的[7],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管理活动中,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调动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8],管理载体具有修身育人、规范行为、素质培育的功能[9];文化载体以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为承载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全面渗透于文化载体的一种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教育对象能够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领悟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媒体载体属于大众传媒载体,通过各种各样的通信手段,使教育对象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了研究各类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更好地衡量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获得感,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际运用情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表1),充分发挥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的比较优势。[10]其中,管理载体包括明德修身、规范行为、素质培育三项;文化载体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项[11];活动载体包括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习科研活动四项;新媒体载体主要包含学院运用的新媒体,包括QQ、微信和微博三项。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和活动载体属于传统载体,新媒体载体为现代载体。高校可以通过四项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表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
本文对N校金融学院本科生四个年级展开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形式。学生样本的选用采取在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四个年级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每个年级发放1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最后共收集有效问卷数342份。
表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法计分,1分表示很不好,2分表示不好,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很好。获得感在2分及以下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在4分及以上表示通过该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活动,学生有较强的获得感。数值越高,表明学生通过该项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越强。
教育载体包括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新媒体载体这四类,均采用李克特五点法计分(1=很不好,5=非常好)。采用SPSS 19.0测算克朗巴哈系数以检测问卷的信度,总系数为0.971,各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均高于0.90,可以看出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较高,样本回答结果真实可靠,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教育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影响的差异性,本文对不同类型教育载体形式下开展的活动形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在每个载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数值(表3)。
表3 不同载体下样本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情况
由上表可知,通过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新媒体载体四种教育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获得感,但是,不同教育载体使学生产生的获得感强度有所不同。通过管理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产生的获得感最强,而通过新媒体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产生的获得感最弱。对每项教育载体下学生思想教育获得感的具体分析如下。
本文将管理载体分解为明德修身、规范行为、素质培育三个维度,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落实了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从而提升管理育人质量。管理载体中的三项活动形式得分均在4分以上,表明学院通过管理载体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目标;学生通过管理载体进一步促进了道德水平、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较强的获得感。
文化载体中三项活动形式总均分为3.997分。笔者通过对被调研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学生通过物质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整体硬件设施使用较为紧张,学习生活空间不足,通过物质文化建设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很有限;二是文化创意产品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产生持续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目前通过设计文化创意产品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意识还较弱。
高校通过文艺体育、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学习科研等活动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让学生有较强的获得感。高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通过学习科研活动可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低于4分,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到学生学习科研活动中的深度还不够,需要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进一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媒体作为新兴传播方式,具有传播信息实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并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载体。但在调研样本中,相较于其他传统载体,学生通过新媒体载体产生的获得感并不强,每项载体得分均低于4分,且微博载体下学生获得感得分最低。学生获得感不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微信和QQ作为社交软件,学生使用该类媒体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信息交流,从中获取信息动力相对较弱,仅仅依靠交流对话、朋友圈和QQ空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能力有限;二是在新媒体使用方面,学生主要以QQ和微信为主要活动阵地,而知乎、B站、小红书等也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对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教育载体的运用需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动态、成长需求相适应,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对于不同教育载体的实施情况和获得感的效果反馈,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管理载体是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用实管理载体,要求教育者在管理载体设计过程中贴近实际,使用过程中落到实处,评估效果时实事求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管理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管理载体,实现管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推动学生提升思想认识水平,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我管理积极性,提升管理育人质量。
文化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索文化载体运用的具体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文化载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能够推动文化载体的不断创新发展。高校在运用文化载体之前,需要对文化载体的含义、特点和形式进行了解,正确运用文化载体来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思想价值引领功能,形成优良的院风和学风,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达到良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活动载体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使学生产生获得感的有效途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开发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局限于学习活动和娱乐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还要有更广阔的范畴和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只有用好活动载体,才能从更广的层面上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期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理解活动教育价值以及活动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并转化为坚定的自身理想信念、升华道德意识,发挥活动载体思想引领的作用。在日常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因缺乏自信、对活动了解不及时等因素错失活动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当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活动宣传介绍工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新媒体载体能够及时、丰富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联合B站发布青年宣言片《后浪》,这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最好例证。而目前,高校对新媒体载体的使用和创新还不充分,要进一步分析新媒体载体的特征,充分把握新媒体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新媒体载体中精准、快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传统教育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同时,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还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的能力,加强监管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所需所盼,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内容,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