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方式:自我学习

2020-03-03 14:58张小龙
教育观察 2020年37期

张小龙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特别是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键地位进一步突显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界对此也有大量的研究。如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部分成果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学习及能力。事实上,自我学习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质,而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生存方式。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哲学层面的深入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学习的内涵

自我学习究竟是什么,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为了明确讨论的概念基础,我们有必要对自我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学习的内涵再做界定。人们谈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学习通常指的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贯彻执行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以此增强自身的学识素养,为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能力。与自我学习类似的概念有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等,这些概念或多或少地以学习主体自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开展学习为核心。

但如果不能就学习主体自身进行反思,而仅就如何有效学习讨论自我学习,那就缺失了最关键的“自我”两字。有学者指出:“教师自我学习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教师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教师自我学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环境进行系统地、批判的反思、审视,并以此发展教师更有意识的专业行为’。教师自我学习作为一种教师认知的方式,鼓励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经验,不断地审视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实践其理想中的教学。”[1]这样的观点较少从“自我”的角度去谈论自我学习。上述认识对了解自我学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我们的立场与上述观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说以上对自我学习的把握是基于“自我”与教学的关系,更多地讨论某种具体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的研究则更多地立足于“自我学习”本身,希望能够从学习与人的关系入手,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结合中如何提升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自我学习不仅可以指向具体能力的提升,而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精神追求。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学习呢?自我学习可以被理解为深层次地反映人们把握世界的能力。因为自我学习首先需要一种意识,需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保持一种探索的意识。但仅有意识显然不足以说明自我学习,这种意识应该有踏实的行动或者探索世界的行为做支撑,这样才能让意识回归到现实。此外,探索世界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将其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自我学习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的学习意识,二是严格的学习行动,三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也必须强调一点,这里的自我学习既不完全是具体可操作的能力,也绝不意味着在如上三点的基础上,只能满足于一种概念的推理。事实上,我们恰恰认为,有可操作的程序或方法帮助我们把握自我学习。

具体地,自我学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特征性描述:自觉性、科学性、实践性。

第一,自觉性。所谓自觉性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度主动性,或者可以表述为一种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的心理机制。它的价值在于一方面突出学习本身应该是来自内在需要的满足,而不仅仅是获得某种具体的技能,另一方面突出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的主动与否上,而不仅仅以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直观表现为衡量标准。

第二,科学性。自我学习的科学性意味着它符合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是认识规律在个体学习能力上的具体表现。科学性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找到提升自我学习的科学方法,同样意味着我们可以找到能够被经验检验的评价自我学习的客观指标。

第三,实践性。自我学习的塑造与提升来自实践,并通过实践而得到强化。换言之,自我学习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认识基本规律,并以此提升科研教学能力的一种活动。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自我学习本身在逻辑上是难以通达的,就更不用说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具体能力了。

综上所述,自我学习是指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通过科学方法来提升自我的一种可操作性、态度和精神。立足于对自我学习的初步限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学习可以得到进一步明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特定角色本质上来自引领学生精神发展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受这一特定角色定位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学习应该将个体提升自我的一般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充分结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学习是一种被普遍化的,可以内在地将教师的一般性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统一起来,从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自我的现实可操作性,是作为个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科研乃至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坚持科学方法,不断开放而多元地提升自我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永不满足、渴求进步,自觉将自身学理素养与意识形态坚持统一起来的精神。

二、作为过程的自我学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能力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学习的初步限定中可以看到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但不足以说明自我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了充分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学习的重要性,还应该明确自我学习与学习本身的关系,也就是把自我学习作为一种过程性对象来把握,并理解自我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价值。

学习一般意义上是指通过如阅读、视听等各种方式获得知识或者技能。从个体的学习经验来看,学习并不具备固定的方式。阅读、视听可能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但学习的方式还远远不局限于此。比如,一个两岁小孩会将自己的玩具放进嘴里咬,这个咬不能说明小孩把玩具当作了食物,而是他还不具备分类的能力,这只是他的一种生物本能或者好奇,但这恰恰就是他学习的具体表现。有人可能会说:“学习难道不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吗?小孩的这种行为怎么能算作学习呢?”实际上,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不一定是高度自觉的。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习不具备自觉性。对他们而言,学习可能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会个体而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因为不经过学习,特别是像学校这样正规的制度性学习,不获得社会的一些基本认可,如学历的认可等,就不可能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者不能在职业发展中获得上升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就意味着无法在社会中生存。所以,学习成为外部压力下的某种行动,而不是来自内部的自觉性。此外,学习和学习能力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有学习不一定有学习能力,有学习能力不一定有自我学习。但是,在认为学习不一定是自觉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如果学习缺乏高度自觉性,那么,这种学习事实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只有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才能真正保持学习的深层动力。

一个个体与外部世界随时随地以各种方式产生联系,这个过程是学习,但其中,被动地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效率显然是十分低的。唯有个体高度自觉地去认识世界,他对世界的认识才是高效率的。当学习目的指向获得知识和技能时,学习的自觉性就可能缺失。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实际上并不需要自觉性,被动的学习甚至无意识的学习都可以获得知识或者技能。这种限定使学习很容易陷入缺乏自觉性的状态。对比之下,学习也不一定是为了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可以仅仅是满足个体对世界的好奇,当然,满足的表现一定是获得了关于世界的某些认识。

结合个体学习的深层动力和自我学习的一般把握,自我学习可以更进一步表述为个体以内在的好奇为动力,自觉地、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态度、精神和能力。自我学习表现为从主体的态度转变开始,到方法的自觉、行动的自律及价值追求的实现的一个过程。学习的核心能力就是自我学习。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围绕着自觉的自我学习来开展的。特别在高等教育中,教育者如果把学习简单地理解为使学生获得某些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那么将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严重曲解。例如,高校本科层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能够熟悉基本的财务流程,并直接就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及凭证等进行操作。但是,我们也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社会上很多财务人员都没有接受本科教育,可能仅仅是在培训班培训一段时间,他们同样可以胜任一般的财务岗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四年时间学或教本科学生会计学呢?这里就涉及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本身要求人文精神,核心是哲学素养,就是对人自身的把握。高等教育不是以获得一种具体技能为目标的。在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够看到,高等教育,包括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自我培养,是对人理解自身的培养,从学习角度来看,是自我学习的培养和塑造,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不仅高等教育如此,教育本身就应该着眼于自我学习的培养。

如果教育对自我学习提出要求,那么处在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当然也应该高度关注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自我学习是其核心能力,能够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把学习推到新的高度。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较于其他教师还有一些特别之处。一般来说,自我学习理应是所有教师的核心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然不排除在外。但其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为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多地表现为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即使今天我们不断强调“课程思政”,试图实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还是要突出专业领域的思想引领。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不同,他们在培养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肩负着对特定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进行引领的职责,必须在知识与政治信仰之间建立统一性,并为此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所以,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与其他知识体系没有差别的一类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我学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是不行的。我们将在后面对这一点进一步展开论述。前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学习,事实上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学习的本质入手,把握自我学习的过程性,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在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那里自我学习作为核心能力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由此,自我学习才值得被重点讨论。如果没有将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学习作为教师的核心能力来理解,那么是不可能站在特殊性的角度上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学习的重要性的。

三、自我学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实现方式

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获得知识或技能,这种学习是每个个体正常生存所必需的。但自我学习却不同,它实际指向某种高阶学习能力,它不是每个个体都能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而是只有部分人群具备的特殊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有自觉意识以后有相应的行动自觉约束自己不断学习,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高度的方法自觉,合理地加强自我学习,强化自我学习。但是,这里的部分人群还不能直接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联,二者并不具备直接对应的关系。

作为一种高阶学习能力,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个群体的关系首先是在作为教师的一般性中得到特殊体现,进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特殊身份体现。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直观地表现为在具体时空环境中创造知识及通过特定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同时表现为在传授知识背后的更为根本的人文素质。教师要想实现这样的身份特征,或者说要把自身掌握的知识传达给他人,显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实现的。一个人拥有知识并给他人传授不能说明这个人就拥有教师的身份。一个被动学习的人很难有传授知识的可能,因为被动这一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导致他仅仅拥有知识或技能,而不知道知识或技能背后隐含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不可能进一步探索,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以及有意识地完成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一隐性目标。此外,作为职业,必须强调它与善的关联。教师之所以千百年来始终作为一种职业存在,根本是因为这个群体始终关注一种善,通俗地说,教师这个群体始终有一个追求,即在知识传播中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没有自我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具备对善的反思能力,只能出于对常识或经验的积累,但这是不足以保证一种职业能够存续的。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教师显然更明确地需要一种自我学习。

我们还必须清晰认识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自我学习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一般身份的需要,也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特殊身份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座谈时专门提出了“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这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限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工作环境及职业前景与党的方针政策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不但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且召开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更为具体,也更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其本质特征在于他必须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执政党的坚定支持者,也是青年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精准定位,为我们准确理解并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提供了基本依据,但也提出了思考。比如,同样作为个体的学习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何是引领人类灵魂发展的角色呢?在什么意义上引领,又如何引领?

我们认为,这与自愿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这一群体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高度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所以能够克服现实的一些障碍,始终坚持自我学习,主要不在于现有外部机制,而来自内在的自我要求。更准确地说,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绝大多数人在选择这一职业时不只是因为需要挣钱而谋求基本的生存,恰恰相反,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身份内在地表现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即个体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自觉提升自我并服务社会。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愿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主要不在于以此作为基本的谋生手段,而是因为自身二十余年的制度性教育及获得的专业技能,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一认识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契合,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契合,因而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以自我的提升作为内在动力来推动职业发展,服务社会。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从科研的创新中得到好奇心的满足,从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若有所思中获得身份认同,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然而然就有了自我提升的要求,并具体化为自我学习的基础性要求。自我学习之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特殊价值,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决定他一方面要具备一般教师创造知识、传承知识及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具备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进行把握的能力。后一个能力不同于基于知识内在规律来生产知识的能力,它是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进而真正发现社会发展动力的能力,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获得统一的能力。

正如有学者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生成离不开为其提供精神资源、价值导向和内驱动力的德性素养。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德性素养,就会生成与自身德性品质相内契的家国情怀。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就是要有良好的政治品格、专业素质、担当精神、教学操行等德性素养,方能为保持家国情怀提供生成土壤。”[4]通过自觉的自我学习的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定位才能合理地保持。而且,这一学习能力与学习一般科学知识具有本质差异,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学习首先表现为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也表现为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要求。当然,这里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能接受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经典文献,相反,它更迫切地表现为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结合社会现象,能够合理地开展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其他思想体系的深刻思辨。

综上所述,自我学习作为学习的核心能力,表现为一个过程,表现为一种态度和精神,也具体地表现为一种可操作的能力。它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性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更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和态度中。而作为过程、态度、精神和能力,自我学习实际没有固化的知识边界限制,也没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它始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自内在的对世界的好奇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成长中不断推进。因此,自我学习作为维持特定角色和身份的核心要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