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归因分析
——基于厦门市A职业学院的个案研究

2021-01-12 05:58
教育观察 2020年34期
关键词:民办辅导员院校

石 萍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民办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责任。现阶段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民办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生源素质参差不齐,“90后”学生个性特点突出,以上因素制约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如何把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塑造,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成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突破口之一。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文化素质偏低的客观现状,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偏差,学习专注力和积极性欠缺。与此同时,学生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呈现出不良表现。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参与度低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将“精神生活”定义为以心灵生活为核心、包括心理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在内的人类生活。[1]精神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包含学习、创造、交往、娱乐等一系列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个人精神需要,展现个人精神生命的活动或状态。精神生活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引导人本身的物质生活,引导大众选择一种真善美的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精神生活却难以用语言加以准确描述。从笔者所做问卷调查(在厦门市A职业学院发放问卷550份,收回有效问卷536份,问卷共11道题目,涉及四个院系的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其中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居多)看,56.6%的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解释不出来,感觉大概可以意会”。

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态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折射出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参与度较低,从厦门市A职业学院现状看,学校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收效甚微。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看,有超过三分之一(34.7%)的学生因为活动宣传不到位而不愿参与集体活动,而有接近三分之二(65.3%)的学生因为各类个体的心理倾向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具体如表1所示。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参与度还需努力培养和提升。

表1 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

(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依托方式单一

《“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图景和优化策略》一文中把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归纳为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三种倾向。[2]首先,学生普遍用电脑和手机等载体获取信息,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媒介。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文化成绩相对偏低,难以静心读书,手机更是在课堂上借以消遣的工具。学生精神文化知识均是通过移动设备支离破碎、零星地获得,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构架,所以呈现碎片化倾向。其次,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依托占比最高的为“宅在宿舍上网、玩手机、玩游戏、睡觉”(41.4%),“户外活动,比如逛街购物以及各种娱乐社交活动等”(40.5%),而用于各类公益活动和学习读书的只有18.3%和9.4%,如表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电脑和手机是学生打发业余时间最主要的方式。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占据主流的内容是电影或电视剧(50.2%)、音乐(32.3%)和游戏(28.5%),而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只有16.6%。调查结果明显呈现出厦门市A职业学院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娱乐性、功利性和单一性的特征,如图1所示。

表2 学生对学习外闲暇时间的安排如何

图1 大学生利用网络从事的主要事情

“90后”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大学的主体,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尤其呈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意识薄弱的特点。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偏爱求助辅导员帮忙解决,而不是充分运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处理和自我解决问题。从调查问卷可知,6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一般,21.7%的学生认为以上能力很强,11.1%的学生认为以上能力很差,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一般,导致学生经常会受到周边环境及行为习惯的影响。学生较少体察和反思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也难以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自觉追求和自主优化,从而在理想信念、职业规划、道德生活等精神生活层面出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学生在精神上成长,鼓励学生追求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归因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其自身的特点。结合笔者在厦门市A职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学生的精神困境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的缺失是造成精神困境的根本原因

从学习层面来讲,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基础薄弱,由于不爱读书,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挂科等现象频繁发生。此外,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辅导员依赖性强。

厦门市A职业学院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的计划,由辅导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或校园活动。但是,除了个别优秀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疲于参加,使很多活动丧失其实质性的举办意义。通过与学生谈话可知,学习动机的缺失是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陷入精神困境的根本原因。大多数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缺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理想信念,浑浑噩噩地虚度大学光阴。据笔者调查,44.7%的学生对自己大学三年“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规划”,高达20.9%的学生对自己大学三年的规划是“走一步,算一步”,如图3所示。笔者与学生沟通得知,很多学生晚上玩游戏至凌晨一两点,甚至有的学生还玩通宵,导致早上太困而迟到或者旷课。学生行为习惯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他们失去本该拥有的充实、积极、青春和张扬。

图3 大学三年有没有合理规划

(二)家庭成长环境的熏陶与催化

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3]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不同的家长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素质与教育理念。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严苛,主动协助辅导员做好孩子工作,积极与辅导员交流孩子在校情况,学生在校表现愈发优秀。有的家长忙于生意或者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全权由爷爷奶奶照顾,学生家庭环境教育的缺失使其在自我性格养成方面出现偏差。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刚柔并济,只要辅导员反馈的问题,家长就会与孩子协商处理,不断督促孩子改进,积极与辅导员沟通交流。有的家长因孩子个性过于凸显,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将教育责任转嫁给学校,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学校就应该全权负责。有的学生因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去世,伴有某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不愿充实其精神生活。有的学生有强烈的厌学情绪,因家长强迫才留在学校读书,所以叛逆心理强,在校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虚度时光。

此外,厦门市A职业学院39.1%的学生对自身的家庭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表示“非常满意”,49.8%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1.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学生对自身家庭和父母的评价能够反馈个体的很多心理特征,很多家庭在给予学生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精神需求的引导。处于相对自由的大学环境中,大学生相对较少地受到家庭的束缚。因此,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思想行为中引导学生追求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尤其重要。调查结果表明,自主发展型和民主引导型是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方式,但是仍有16%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放任自由型”,23%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严格管制型”,如图4所示。据笔者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严格管制型”“放任自由型”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长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较多心理或行为问题。由此可知,家庭教育方式起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

图4 父母教育方式的分类

家庭教育是学生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学生的个性性格、意志品质、理想信念、求知兴趣首先在家庭中得到熏陶与启迪。因此,家庭因素是造成学生精神困境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加之先天不足,资金较为有限,只局限于教学,对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尚有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满足课余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的场所。而且,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多样化,有的教师教学态度不够严谨,责任感不强。加之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而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民办高职院校薪酬待遇、社会福利及生源素质相对公办院校偏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无法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骨干教师及高学历教师希望有更好的机会可以跳槽至公办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而普通教师资质偏低,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身兼数职,除了在学校各个部门中忙于各种琐事外,还要兼顾繁杂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而且,学生独立性较差,对辅导员的依赖性强,这些都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量大、时间长。由于辅导员职业晋升渠道狭窄,待遇偏低,辅导员逐渐丧失对工作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也会随工作热情的递减而有所降低。厦门市A职业学院中有19.6%的学生对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环境持“不满意,很差”的态度,只有8.5%的学生对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环境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其他均认为“基本满意,有待提高”。

(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

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基本上就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缩影。现阶段处于大众传媒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使“90后”大学生容易在多元选择中缺乏自主性,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在社会多元化的思想碰撞中表现出多样、茫然和嬗变的特点。

新媒体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快速传送,对出生在网络时代的“90后”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厦门市A职业学院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如图5所示。网络在给他们带来信息获取便利性和快捷性的同时,也充斥着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无不时时考验着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图5 每天上网或玩手机的时间

大学校园中,裸贷、校园贷屡禁不止,网络电信诈骗屡见不鲜,娱乐、消遣、休闲的通俗文化盛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体系中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出现精神困境和精神迷失,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失衡与滞后,其根源在于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不自知、不自觉与不重视。[4]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引导学生追求高雅文化、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以及高尚的人文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文化需求,对合理的个性文化予以包容;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构筑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染;合理引导学生的网络文化,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积极作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精神文化根基,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塑造不仅对学生个人,而且对学生整个群体,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民办辅导员院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