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磊
(潍坊医学院 山东·潍坊)
[提要] 对于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的隐性成本。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源所限制,在许多关键的风险领域并没有足够的人员去进行风险监督,而税务风险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这就更不能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税收风险的大小更多地依赖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学识和个人能力。然而,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于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更有许多是家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对于国计民生和人民的衣食住行的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的税收政策一直倾向于保障和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许多的优惠政策本身就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而制定的。然而,税收政策纷繁复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之间的税收政策千差万别,稍有不慎就可能多缴税款或者重复缴纳税款,导致税收风险的出现。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体是其经济活动,从整个覆盖面上看,应该包括所有的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从内部控制的流程上来看,应该涉及各个环节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建立和完善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工作,如何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落实和实际应用才是其关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应有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高效管理模式,因此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严格的内部控制执行程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税务风险使企业在纳税申报环节各纳税事项的处理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人员紧缺是常态,税务人员往往配备不到位,税收政策掌握往往不准确。而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往往是欠缺的,导致企业税务资金损失的情况经常出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层面的税务控制风险,是指企业高层在投资、融资以及分红等环节出现资金流出、流入的情形,从而带来的应缴税额计算不准确,应税行为税负计算高于实际值等情况;二是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从采购、生产、销货到分配等的生产活动中,应税行为带来的各种风险;三是在月末、年末或单次应税行为发生之后,在最终的报税过程中,由于政策把握不到位,或决策出现失误等的情况下导致的税务支出超过正常值的行为。
(一)高层管理人员税控意识薄弱。单从内部控制来说,它是由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主导建立起来的体系。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知识背景、良好的战略风险意识,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属于内部控制体系中需要较强专业能力的一环。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风险意识、缺少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的内部控制机制,那么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水平必定是较差的。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意识薄弱。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十分全面而复杂,税务处理制度规定也是如此,然而所制定的相关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制度虽然已制定,但是实用性较差,执行力度非常低下,或者根本没有人执行相关的制度。另外,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不同风险点的执行人员相互牵制,并形成有效的监督控制体系,中小企业内部一人多岗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导致其内部控制实际执行力度不够。
(三)相关人员税务知识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扩大生产规模,核心任务是增加收益,具体途径是增加销售额,其中销售部门作用十分重要,整个企业的重心往往集中在销售业绩的优劣上,管理人员往往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拓宽销售业绩的渠道上,然而在销售业绩上的边际效用要远小于恰当的税收筹划所带来的收益。
(一)加强税务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税控意识的高低不一,而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单纯依靠相关人员的个人能力来规避税控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可依照《内部控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适合自己需求的税务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由于不同区域间相关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扶持重点和方向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不统一设定框架。
(二)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后,会有两种不同的走向,一种是严格按照相关内部控制要求执行纳税程序;另一种是将相关的控制制度抛之脑后,依旧我行我素。因此,内部控制建立以后,要有跟进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不同人员,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约束,确保内部控制机制有效实施。一旦有个别岗位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定办理业务,其他岗位人员的监督作用就要体现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不会产生无谓的税收损失。
(三)引进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税收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等几十个税种,它是十分复杂的体系,专业性十分强。从事税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有非常专业的技术能力。因此,在人员招聘时,就要首先选择会计类、税务类、财务管理类等具有财务背景专业的人才,而对于现有人员,则要注重相关的后续培训。在进行税收培训时,要考虑到企业所在区域的独特性,根据本地区的税收政策要求进行纳税培训。如果外聘人员或者机构进行培训,则要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而非只注重其学历和演讲技巧。
(一)税收总体规划。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企业高层在选择生产经营地址时,除了考虑原有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程度、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距离、地段的远近、劳动力富足程度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地点间的不同纳税优惠政策。如果国家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往往制定一些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入驻,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像高新产业开发区工业布局、老少边穷地区专业布局等差别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因此,在总体规划时,要进行充分的税收筹划。
(二)厘清不相容岗位间的职务分离。制定相关的岗位手册,严格按照手册内容执行业务,即使高层管理人员也不能随意变更相关程序,程序的指定要标准化、规范化,可操作性要强而且便于相关岗位进行监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岗位分离政策要因地制宜,且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要刻意模仿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体制,而是要以适合自身行业、规模的政策体制为主,要更多地考虑其实用性。
当然,由于中小企业行业性质、规模等有很大的区别,很难找出所有企业适用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对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税收控制困境进行一定的剖析,提出了一些中小企业税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但是,具体到内部控制,在实用性上可能存在很大的欠缺。因此,如何通过系统的研究,以得到较为普适性的解决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透过中小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现状,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地探索到问题解决的本质。后续研究需要围绕这个基本思路,所以始终朝着中小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构建或优化有效落地实施的方向,去形成实际问题解决的完整方案,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