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艺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2020 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成为陕西省西安市的重点项目。本文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意义和建设现状出发,分析适合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的融资选择,并给出相关建议。
港口城市可以借助国际航线、海岸的特点,在建设海港的同时发展国际化的市场。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深处内陆的西安即使无法移动到临海地区,但国际性港口可以在西安设立。西安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凭借亚欧大陆桥可以成立“国际陆港”,临海城市建海港、内陆城市建陆港,都能够起到开拓国际市场的作用。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概况。2008 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目标为建设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2010 年4 月20 日,西安保税物流中心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验收,同年7 月1 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开通。2013 年11 月28 日,首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北医药物流基地等共同组成了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2014 年12 月19 日,“西安港”国际代码(CNXAG)、国内代码(61900100)正式启用。2015 年 3 月28 日,“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支持西安建设国际陆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区内西安奥体中心举办。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陕西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也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意义。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际港务区具有集聚功能,这一特点使其不仅能有效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产业需要的资源,同时也对港务区内部环境的改变起到了提升的作用,增强各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互惠互利;有利于参与国际合作,吸引人才,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经济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利用区内各方面优势以及各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有效地引入了众多国际著名企业到区内来成立合资和独资企业,增加国际资本的投入。
陕西省在2016 年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省份成为国家第三批自由贸易区。2018 年,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西洽会在西安开幕,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完成了24 个项目的签约,共实现投资总额约951.6亿元。2019 年,中欧班列“长安号”以高质量、高频次的开行态势,覆盖了45 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开行2,133 列,开行量、满载率、开行吨位、客户满意率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2020 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长安号”更是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第一季度共开行656 列,是2019 年同期的2.3 倍。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区内西安奥体中心举办。作为陕西西安“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要战略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紧扣政府倡议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目标目标,“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将“建设东部大轴线,开拓国际大通道”作主要任务,加速开辟对外开放的互联互通程度,注重招商引资任务,采用战略招商、决策招商、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和智慧招商五种方式,加大力度发展临港、电商、自由贸易等中心业务,创建出高层级的产业集群高地。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采取上门对接融资需求的方式,加强金融机构与区内优质企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信息流发展,帮助企业提升发展信心。
西安国际港务区有着“免证、免税、保税”的政策优势和“境内关外”的运营特点。目前,港务区的建设已经相对完善,拥有了基本陆港功能,但在内陆港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效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相关理念以及政策法律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等方面都影响着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西安国际陆港信息服务平台受其建设起步较晚的原因,目前发展还不完善。信息平台的完善程度和内陆港的建设成熟度联系紧密,港务区正处于发展阶段,港口信息系统建设还有待完善。信息流发展的落后,直接影响着港务区的融资发展效率。
2、西安国际港务区内各家银行均设有业务办理机构。但根据实际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多数涉及合资或外资企业的业务仍然以简单的即期或远期结售汇等业务为主,普惠金融业务量较小,对港务区的融资状况发展和经济建设发展无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各项资金的往来方面,西安国际港务区受地理位置及政策发展要求的影响,多数业务集中在中东、东欧等地区。金融机构在有意向发展普惠金融相关业务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业务发展在监管政策的范围内。而在港务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已成体系的法律法规、相关管理制度对其普惠金融的不断建设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导致港务区的实际融资模式并不理想。
3、西安国际港务区针对区内注册企业,在工商、海关等监管部门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便捷优惠政策。针对金融机构服务,也有相应的简化手续等。各方扶持,多重便利,导致部分注册时满足条件而后续并无实质发展的企业大量涌入区内,反而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出现融资难的情况。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融资模式优化建议
首先,政府应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优惠政策,发挥优势,吸引民营资本。在继续推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以建设良好投资环境为目的主动干预,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优良外部资金,提升港务区基层部门价值,增加资金筹集力度。国际港务区应与海关、金融、工商、银行及物流企业等机构组织互联互通,相关规定及政策,促进港务区优化发展。港务区要与海关、检验检疫、运输部门等各单位加强联系,推动港务区的发展建设,改良运营策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更好地完善港务区的各项功能。
其次,在具体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成本较低的内源融资方式,将港务区内基础设施作为存量资源,有规模的管理无形资源,深度开发。例如:针对港务区地理位置较偏远,区内公共交通建设尚不完善,特殊天气时区内人员外出不便等问题,可以将区内公共交通线路、班车线路、出租车专车等进行系统的、有专门针对性的管理、成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下的特殊运营体系。
关于具体融资方式,从长远角度考虑,借助政府投资的扶持,可以学习国际先进方式及发展经验,通过投资基金融资、发行政府债券、国际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最后,继续深化上门对接融资需求工作。在联系资金量较大的企业的同时,增加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切实了解各类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创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平台,了解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港务区当前发展水平结合,深入交流,主动加强信息的流动。
建立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如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极大力地推动西安的对外贸易和对外加工的投资环境,从而引进国际化的经贸团队进入西安,充分发挥西安在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改善自身不足,改良发展路线,开拓广泛的发展思路等方式,使世界贸易重心从集中于沿海地区发展,变为沿海、内陆地区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相辅相成的趋势,内陆中心城市面对国际市场应积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使世界经贸体系更加完整。随着持续改进工作的推进,西安国际港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经贸枢纽节点,推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和完善。在西安国际港区的推动下,陕西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布局模式、要素集聚模式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将不断推进,与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也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