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涛 谭桔华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期刊社,湖南 长沙 410006)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进入了乡村振兴新时代。长期以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都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妥善解决好了“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藏富于民,实现国家的真正强大。2018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迈开了乡村振兴的步伐。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从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有政策的支持,又有法律的保障,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大局出发,结合当前农村人才的现状,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的重要性,深入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战略蕴藏的价值,全面解读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战略面临的挑战,系统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战略采取的对策,既丰富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外延,又拓展了人才强农战略的内涵与外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乡村面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与快速的城市化相比,乡村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有些是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尽管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村空心化严重,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儿童留守,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农业产出效率降低,农业不挣钱,农产品缺乏销路。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经济问题,还是人才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现状:农村人才缺失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人才科学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能力较弱,农村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保障机制建设不足[4]。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乡土人才数量不足,乡土人才受教育水平不高,乡土人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5]。当前,农村人才缺乏,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偏低,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农村培养的人才不愿意回来,人才配套机制也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应多种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多维度实现乡村转型发展,实现人才强农战略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各地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2021年5月29日,重庆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重庆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揭开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篇章。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或者是在政府支持下组建的,主要由农民构成的旨在促进农村社区民力、生态、生计、民生等四大根基要素持续发展的农村民间组织[6]。根据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应多维度实现乡村转型发展。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有:产业扶贫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和田园乐居模式。
1.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模式是指利用产业带动的方式进行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开展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一般选择自然条件好的乡村,利用靠近城市的先天优势,发展农业相关产业,为城市提供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在基础条件优越的地方,还可以建设农业小镇,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2.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模式是指把现代农业、文旅休闲、居住生活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乡村振兴,通过休闲旅游、文化导入、产业导入等促进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一般通过文化标识特色,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一般选择自然条件好、文化资源丰富或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打造田园生活,植入文化的符号和印记,对传统农业进行升华,实现多业态共同发展。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编程语言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发展,扩大编程语言的使用范围,为编程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3.田园乐居模式
田园乐居模式是指围绕田园社区建设综合服务配套体系进行乡村振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田园乐居模式与田园综合体模式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田园社区有点类似于城市社区,打造学校、颐乐学院、康养中心、商业街区、酒店等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很多城市老年人向往乡村生活,很多农村老年人需要基础服务设施,田园乐居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强农战略是重要引擎。尽管农村人才现状堪忧,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正因为如此,才更显人才的弥足珍贵。如果离开人才,再好的战略也都是一句空话。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1.人才强农是新时代农村资源整合的催化剂
促进新时代农村的发展,首先要做好农村资源整合。农村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还有清洁的水和空气,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朴实憨厚的农民。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反哺农村,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基本上村村通公路。除了常说的粮食生产,农林牧副渔等都是农业资源的范畴。除了农业资源,还有矿产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度假资源、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等。所以说,农村资源是非常广阔的,有有形资源,也有无形资源。要做好农村资源整合,发挥农村资源的无限潜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人才强农是新时代农村资源整合的催化剂,将会极大地加快农村资源整合的进程。
2.人才强农是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从2006年起,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亿万农民欢天喜地的一件大事。从此,农业税成为历史,农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普遍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传统农业投入产出低。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物价及各种费用的上涨,农民光靠传统农业难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改造传统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更多的二三产业。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将农业与相关产业相结合,提升农业产出效益。人才强农是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新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优秀人才。
3.人才强农是新时代农民文化再塑的推动力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建设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城市,不仅仅存在于文化馆、博物馆等,还根植于广阔的乡村大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冲击,外来文化与新兴网络文化的冲击,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7]。乡村文化朴实自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农村,很多文化旅游景点就在农村,很多民俗风貌就在农村。大力保护农村文化,如民族风情、当地习俗、历史古镇、战争遗址、红色景点、精神堡垒等。不仅要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还要进行农民文化再塑,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结合起来,引入现代元素,如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绿色农业等,让更多外来人了解乡村文化,让更多农村接受新鲜文化。人才强农是新时代农民文化再塑的推动力,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再塑都需要具有文化知识的人才。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战略蕴藏的价值巨大,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释放农村资源潜力,可以培养农民经营意识。就城乡融合发展而言,这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释放农村资源潜力而言,土地资源及附着物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就培养农民经营意识而言,善于经营和管理必将发家致富。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果农村市场完全打开了,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蛋糕,国内大循环也会更加顺畅,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城乡差距一直是我国的三大差距之一,“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大事。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较为缓慢,城乡公共资源供给差距比较悬殊,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尚未完全建立[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带领广大农民振兴乡村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光荣而又紧迫的历史使命[9]。促进城乡融合,首先要破除行政壁垒,在政策上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各种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尤其是人才要合理流动,如教育人才在城乡中小学间流动,提高乡村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医疗人才在城乡医疗机构间流动,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党政人才在城乡机构中流动,以新的理念带动农村的兴旺发达。打通融资渠道,鼓励资本下乡,实现自由交易。同时,城乡基础设施要进行融合,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工带农,以工促农,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工农业的融合发展。
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农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进城农民可以有偿退出,还可以尝试进行抵押权融资,释放金融潜力。农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到期后再继续延长三十年,保持了土地经营的连续性,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规模化、集团化农业的形成。此外,农民还享有林地、水库等集体土地权益,这也蕴藏着巨大的价值。除了这些有形的资源,农村还有很多无形的资源,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市场资源等。农村是城市发展的后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源。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人才强则农村强,人才强则农业强,人才强则农民强。大力释放农村资源潜力,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最根本的还是培养农民经营意识。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首要标准是具有市场运营能力的农民,只有会经营的农民才有可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10]。只有农民意识到要奋发图强努力致富,同时掌握致富的方向和本领,富裕富足的生活才会早日到来。只有农民具备了经营意识,这比外来力量进行扶贫或者帮扶致富要快得多要好得多。农民往往有从众心理,如果看到有人发家致富了,必将迅速跟进,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与其对农民进行帮扶,不如培养农民的经营意识和经营思维,通过稳定的产业和实业实现长久的富裕。
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可以根据独特的土壤水质特点发展特色农林牧渔业,推动线上开店、直播带货等多种线上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比如,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大力引进人才,实行人才强农战略,广泛开拓思路,培养经营意识,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实现由落后村到先进村的升华,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 “两年试点求突破、三年推广见成效、五年基本形成城乡互动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并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目前,全村奶牛饲养规模达到6000头,种植牧草1500亩,仅此一项可带动全村200户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已建和在建10万吨优质乳品加工厂、牧草科技园、光大葡萄园、远辉苗木园等项目,休闲观光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正在逐步形成,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战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农村缺少人才,且人才素质偏低,需要广泛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知识有技能,还要与时俱进,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敢于面对人才强农战略的挑战,开拓思路,发散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贫穷落后,农业挣钱较少,农民思想固化,一直是人们对“三农”的印象。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也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原因。尽管面临着这些挑战,但要跳出农村看农村,看到不一样的农村,看到农村资源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世界多数国家发展的趋势。但从根本上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离不开广阔的农村。如果没有农村,哪有工业生产的资源,哪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哪有这么多进城的人口。同时,农村市场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随着城市部分消费市场的饱和,可以进入农村市场。倡导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绿色化发展,包括坚持农业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消费领域绿色化[11]。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也将进行升级。近几年来,农民注重养生、电商下乡等都是显著的例子。
我国长期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不能交给其他国家,饭碗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尽管我国取得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伟大成就,但农业非但不能减弱,反而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亟需大量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尤其需要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12]。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看到不一样的农业,看到农业发展的未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提高粮食生产率,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竞争力。广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绿色环保的同时,更营养更健康。融入互动的元素,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单农业等。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开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新时代的农民与改革开放前的农民大不一样,大都接受了义务教育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有着闯荡外面世界的经验和阅历。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名词,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当经历过城市的一些事情之后,对人生和未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可以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可以带动适度规模化发展,可以在实践中改造农民观念[13]。要跳出农民看农民,看到不一样的农民,看到农民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渴望致富的内心。要为新时代农民构建联系乡村与城市的桥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找到勤奋致富的机会。大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共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新型农民正在纷至沓来。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艰巨的任务就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还有精神层面的富足。乡土人才振兴的对策有:多措并举,引进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14]。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推进人才强农战略,必将大大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和进程。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强农战略,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人才强农的智力支撑。制定乡村振兴人才使用导则,规划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愿景。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促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顶层设计方面,根据乡村振兴的具体内容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人才强农的优惠政策,形成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晋升、人才激励等全套用人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丰富人才智力结构,使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相匹配,提高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率。比如,高等院校开设乡村振兴相关专业,建立乡村振兴人才的素质模型,建立乡村振兴人才的考评与使用体系,建立乡村振兴人才的薪酬福利体系,等等。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够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而不懈奋斗。只要顶层设计弄好了,相应的人才强农就有了依据和保障。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强农战略,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人才强农的制度保障。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还要有配套的制度建设,要有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台,依法保障乡村人才的合法权益。比如,制定乡村振兴人才规划及行动纲要,制定乡村振兴人才专业培养体系,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待遇保障制度,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与城市人才的互动交流机制,等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不仅思想意识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实际行动上也要积极践行。要创造人才强农的良好用人环境,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培养大量乡村振兴的人才。乡村教育面向大多数农村学生,培养乡村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获得现代生活理念和方式,吸引学生回流[15]。要有人才强农的优惠政策,适当提供津贴和补贴,使得优秀人才愿意流向乡村。稳步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的待遇水平,积极引进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建立人才强农的完善制度。既要关心和照顾优秀人才,还要解决配偶的就业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从而使人才安心工作。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实现人生价值。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强农战略,也要实现优化配置,形成人才强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人才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评估体系,打通乡村人才与城市人才之间的流通瓶颈,充分发挥人才强农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持上加大力度,增强毕业生面向基层的适应性,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激励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16]。加强人才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制定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强农战略的长期政策,以法律法规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其成为一项根本性制度。鼓励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城市人才与乡村人才的互动机制,互相交流学习,互相轮岗培养,互相帮扶提升。打通乡村人才的瓶颈,积极进行产业带动和资源扶持,稳步提升人才待遇,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从待遇留人过渡到发展留人。只有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了,乡村产业真正发展了,村民收入真正提高了,人才自然留得住。在薄弱环节不断下功夫,推动形成人才强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巩固和提升乡村振兴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带动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的改革带动了城市的开放,城市的开放带动了农村的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党和国家恰逢其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然离不开人才强农的支持。人才强农的“农”,不仅仅指农业,还包括农村、农民、农业相关产业、农村经济、农村政治、农村文化、农村社会、农村环境等。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兴旺发达。通过产业带动,通过文化再造,通过文明植入,让广大农民不仅生活富裕,而且幸福美满。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并从制度上得以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强农战略,从价值、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当然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从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乡村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