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阈下统战工作的效能优化

2021-01-12 14:39朱小宝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制度国家

朱小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围绕这一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安排和重大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统一战线历来都是与党的战略任务和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是国家治理的独特机制、实践方式和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将“服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探讨国家治理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升统战工作的治理效能,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创新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夯实支撑点,完善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的工作机制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将深度影响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要求创新统一战线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的工作机制。统一战线要及时快速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际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确保统一战线全面、立体、有效地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统战工作的范围涵盖党外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台同胞等12类需要联系和团结的对象,内含诸多制度,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及统一战线的工作制度等,其中任何一项制度和政策都是事关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政策依据。系统梳理和健全完善这些制度和政策,有利于协调处理统一战线复杂社会关系,确保统一战线“五大关系”的和谐。

具体来说,统一战线应不断完善以下工作机制:一是教育引导、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统一战线具有立体多层的组织体系和宽广的工作网络,可将基层统战(乡镇、社区)、社会组织统战、企业(园区)统战、楼宇统战、高校统战和网络统战等纳入国家治理视野,形成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的协同互补。二是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工作机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也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基本职能,是统一战线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统战工作是极富艺术性的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时,应当善于运用调查研究、民主协商等工作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民众诉求,加强民主监督,积极化解矛盾,切实解决问题。三是共识教育培训机制。共识教育培训工作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事关统一战线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共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核范围,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培训加强对统战成员的思想政治引导,不断铸牢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知情明政机制、协商反馈机制、利益表达沟通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成果运用机制、风险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制度基础。

二、找准结合点,发挥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的优势作用

统一战线发挥服务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须在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找准结合点。就优势而言,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资源丰富优势,也拥有主体优势、理念优势、方法优势和功能优势,亦有连结优势、领域优势和机制优势等。

就统一战线的作用而言,主要体现为四个层面:一是凝聚共识。现代国家治理既是多元共治,亦是共识之治、协同之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共识,就没有力量;没有共识,国家治理中的各项事业就无法向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会引发社会结构的分化组合,间接引起思想观念、利益价值诉求多元多样。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把握。统一战线因由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所组成的政治联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引领、求同存异、民主协商、联谊交友等方式,在凝聚共识上发挥独特作用,从而赢得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尊重和认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二是协调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展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领域各方面的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协调处理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国家治理的过程实质就是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过程。统一战线“五大关系”是国家治理中极为重要的关系范畴,关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统一战线覆盖面广,通过统战工作能够协调处理好相关社会关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扩大参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基本要素就是民主,使更多的治理主体参与到治理全过程中来,从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就是扩大治理主体参与的过程。当然,扩大参与并不是盲目的、一拥而上的、缺乏计划和规范的参与,而是必须在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下,遵循成熟稳定的工作方法和制度规范,有条不紊地进行。统一战线所蕴含的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都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形式,在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扎实有力推进协商治理。四是价值引领。价值引领贯穿于统战工作始终,统一战线其他一切作用的发挥,皆依靠正确价值的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秉持正确的价值方向。统一战线能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广泛地传导至广大统战成员中,“引导和组织他们保持和按照正确价值导向服务、助力国家治理”[1]。如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治理思想得以通过统一战线真切反映到国家治理中,引领国家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稳步崛起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极大恐慌,他们对华进行围堵、打压、渗透,妄图动摇和瓦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削弱和动摇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导致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愈发险峻。为此,统一战线必须积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继续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此外,统一战线所具有的专门人才优势,可以发挥其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这是国家治理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把握着力点,积极培育和促进治理主体良好生长

“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其基本要素是要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国家治理现代化既要坚持人民的根本治理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治理领导核心地位和政府主体的主导性作用,还必须广泛吸纳其他社会力量发挥治理主体的作用。统一战线成员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支重要主体力量。首先,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明确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发挥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统战工作提升治理之效的着力点。其次,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了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的各项活动所体现的多元主体参与、多领域层次协商、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特点与国家治理多元共治十分契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发挥凝聚共识的作用。人民政协要在解决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问题上下功夫,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质量,把提质增效贯穿履职全过程。要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再次,加强社会其他治理主体的培育。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培育和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已成为统一战线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税收,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引领创新上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要主动对标现代国家治理的标准和要求,以更高的要求做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维护民营企业正当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培育更多、更好的民营经济主体,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明确关节点,拓宽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的范围领域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要演变,对统一战线产生重大影响,提出了新课题。传统的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结构深化演变,新的社会阶层群体产生、社会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国家治理主体愈加多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统一战线的触角已经不断延伸,实现了更宽的服务领域和更广的覆盖面。因此,统一战线在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除了要理顺政党、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外,还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知识分子领域、民族宗教领域的团结和联合工作,构建治理型的大统战格局,为国家治理奠定基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是全面立体的治理,统一战线对象、领域也需因时因势拓宽,既要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应包括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对象。当前,统战工作下沉一线趋势明显,这与传统的“上层路线”截然不同。统一战线走向园区、走向楼宇、走向乡村、走向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关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2]。在这一群体中,“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2]。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涌现。做好这“三类人”的工作,难度大、见效慢,但拖不得、等不得,各级党委要支持统战部等部门抓紧开展工作。总之,统一战线必须与时俱进,克服短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关注传统工作领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确保统战工作的履盖面。

五、抓住关键点,提升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水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治理体系是基础,治理能力是关键。提升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水平,必须抓好自身建设,在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战线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的关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长远,高瞻远瞩地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重要规章制度,为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在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时,存在有些规章制度滞后时代要求,欠缺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修订;有些条文规定太笼统,工作指导性不强;有些在贯彻落实上不够有力,流于形式;有些在执行刚性要求上、加强执行监督上还不够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建立健全制度,促进统一战线制度与治理机制的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二是加强统一战线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提升统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统战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效果,关系到统一战线治理之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没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做不好的”[2]。因此,统战干部要深入、系统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精通统一战线历史,广泛学习各方面各领域知识,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提升政治引领、调查研究的广度,提升政策把握、群众工作的精度,提升民主协商、法治思维的深度,掌握和运用统一战线方法艺术,善于防范和化解统一战线各领域重大风险,善于处理统一战线各类复杂关系和敏感问题,努力成为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其次,要加强统一战线智库人才建设。智库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统一战线拥有人才优势,应加大统战建设力度和统战智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集“理论、实践、传播”三位一体的统一战线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从而为统一战线参与、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再次,要加大对统战成员的教育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工作。当前,不少统战成员对统一战线、国家治理等诸方面仍存在认识误区和认知盲区。因此,要继续完善统战教培新机制,提升共识教育水平。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能力素质,丰富经历阅历。要把适应履职需要作为培训方向,设置菜单式课程,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党中央明确指出,“民主党派不是俱乐部,不能不加甄别、来者不拒”,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2]。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要求,更是对全体统一战线成员的殷切期待。

六、抓好闪光点,创新统战工作服务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

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找到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统战工作新方式方法,是提升统战工作治理之效的闪光点。首先,要积极运用好传统的依然十分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求同存异的方法,在求同存异中增强认同,调动广大统战成员积极参与和投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次,因应国家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理念及思维,运用新方式新方法。一方面,要实现方法的转型,实现依靠政策工具到依靠政策、法律、经济、文化手段并举的转变。“随着人们的民主意识、协商意识、平等意识、公正意识、法治意识、市场意识、权利意识等的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政策优势势必有所削弱,行政手段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发弱化”[3],更符合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法律、经济、文化手段的作用则进一步凸显。比如,“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但法治重在实现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处理好政策与法律、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3],在落实这一原则时,首要的应是依法保护同盟者的合法权益,而非搞特殊利益、特殊照顾,甚至违纪违法。另一方面,要实现力量的转换,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到依靠行政和社会化力量并举的转换。在世界大变局、中国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时期,统战工作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仅仅依靠各级统战部门、统战系统单位的力量显然会力有不及,必然会捉襟见肘。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是应对形势的需要。特别是在基层治理和新兴社会组织中,探寻合适的工作载体、平台、渠道、抓手、亮点,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考量的重点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团组织,加强调研沟通,主动依靠社区、社团、互联网、新媒体,与统战对象成员充分沟通、深度交流、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切实有效的办法。”[4]

同时,在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夯实“线下”工作,抓好“线上”工作。在线下,可以根据本地区工作实际和不同统战对象,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活其参与、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在线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加强线上交流、线下沟通双管齐下,主动占领网络虚拟空间阵地,争取网络舆论宣传、思想引导的主动权,避免互联网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的“真空”和“盲点”。可充分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成立各种微信朋友圈,开发各类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智慧统战小程序,及时分享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经验、体会和好做法好榜样,构建全媒体、分众化的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拓展统一战线参与、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渠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统一战线服务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方法也必将不断创新发展。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统一战线必须围绕国家治理总目标,发挥统一战线制度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持续巩固大统战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现代化制度国家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某些单位的制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