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运动及其时代贡献

2021-01-12 14:35王华东吴冬玮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木刻画报根据地

王华东 吴冬玮

(1.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2.潍坊市奎文区南苑学校,山东 潍坊 261000)

抗战时期,作为敌后重要战略区域之一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美术活动。美术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创作了一大批弘扬抗战精神、抒发民族情怀的美术佳作。山东抗日根据地到处可见抗战宣传画、美术标语和壁画,报刊上也刊登了大量的美术作品,甚至还创办发行专业性的画报。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教育等开展得蓬勃热烈。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为中国抗战以至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美术运动的开展

全国抗战爆发后,山东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抗战文艺组织。他们基本以绘画传单、壁画、美术标语等方式,向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士传播抗日救亡思想。美术活动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地域分散,各自发展。

1940 年春,山东抗日根据地与沦陷区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文化界救亡协会与美术宣传组织纷纷成立和发展起来,推动了美术运动的深入。美术作品的基调从宣传抗战的激情趋向抗战实践的理性。美术运动的旋律从抗日救亡动员的思想启蒙阶段基本过渡到根据地建设阶段,美术运动步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阶段。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大众化服务方向。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工作者掀起了学习《讲话》的热潮,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心得体会,就美术工作的普及与提高、美术旧形式的利用与改造以及美术创作大众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结合《讲话》精神,美术工作者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的美术活动,丰富了根据地文艺生活。

从1944 年开始,随着抗战形势不断好转,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工作出现了新的活力。美术工作者全面推进美术事业的发展。美术活动呈现出战时繁荣景象。群众绘画宣传运动规模更加广阔。美术活动的范围与广度基本延伸到根据地各个角落。美术运动逐渐走向成熟。美术创作方面的瞩目成就是美术运动走向成熟的缩影。美术工作者运用美工与刻刀创作了一大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优秀作品。1945 年春,山东省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运动走向成熟。此时,美术工作者与工农兵相结合、新美术与民间美术相辉映,为新民主主义美术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二、美术运动的主要方式

(一)以通俗易懂的鲜明风格开展抗战宣传。随处可见的美术标语和绘画传单是一种简单有效且极为实用的美术宣传形式。它们以文艺宣传的“先锋”姿态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受到各方倚重。这些绘画传单在人民群众中、前线部队中分发,直接起到了鼓舞民心、激励斗志的宣传效果。

美术宣传较为突出的方面是漫画与木刻。画家们经常走向街头举办各类漫画和木刻宣传活动。各类社团、当地学校师生纷纷走进街头巷尾、村镇集市,张贴宣传画、漫画。有时他们特制了一些木板,竖放在村镇、集市十字路口一侧,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采用大小不一、通俗易懂的单幅宣传画或者连环画,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定期贴在木板上,向群众及时传达抗战政策、传播抗战理念、展示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画、漫画,还有很多绘在村镇街头的墙壁上、道路两旁的树干上。抗战部队的宣传画、漫画,大都出现在连队俱乐部里和墙报上。尽管绝大多数战士是文盲,但那些洋溢着浓郁爱国主义情愫的绘画,极为生动和形象。随着美术宣传普及面逐渐拓宽,具备强大广阔辐射力的漫画、抗战化的春节年画和文字环绕图画的报刊,游走于民众的宣传车、宣传棚,成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宣传的流行形式。

(二)将美术形式与抗战实践相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随军记者康矛召是较早投身战地工作的美术家,他随军队到抗战最前线,用画笔记录抗战生活。战士剧社美术组宋大可创作的反映山东抗战实践生活的木刻作品,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后,宋大可每次都深入到战斗前线进行实地采访,有时和战士们一起冲锋,用相机拍下了战斗实景,抓拍了不少实时镜头,留下了大批实战照片。著名画家那狄,在参加山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实践中创作了大批具有战斗气息的美术作品。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一系列战斗中,鲁农、白刃、吕杰、石锋、吴杰、杨千、郝世保、李恕、纪生等众多美术家深入前线,创作了大量战地素描、战地漫画与战地木刻作品。他们的作品,在根据地和大后方被广泛传阅,取得了一致好评。《山东画报》的记者们,走进战斗现场,拍摄了一批批战地作品。例如,1945 年7 月1 日的《山东画报》上刊登的照片,内容包括一年来取得的重大抗战战果,如光复莒县县城,攻克文登、泗水,诸城伪军投诚等共84 幅照片。

美术家的战地实践,不仅增添了美术作品的战斗气息和时代特色,而且也使当时美术的表现方式和美工技法得到了改进,如画家王绍洛以炭笔形式创作速成写实素描,是颇为适宜于战时美术工作的一种形式。

(三)通过创办美术刊物、开展美术教育等活动推动美术运动的深入。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画报,包括单独印行画报与正刊附属画报两种。其中,单独印行的美术刊物主要有《山东画报》《战士画报》《群众画刊》《大众画刊》《胶东画报》《渤海画报》等。这些画报中图画与文字相结合,刊登前线战地照片和朴实生动的美术作品,既对抗战军民产生强烈的感召作用,又记录了宝贵的文献图片。山东军区政治部创办的《山东画报》,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较长、影响最广的美术刊物。创刊初期,缺乏照相和制版的条件,但美工开展却非常活跃。很多画家踊跃参与作画与木刻,形成了图画与文字交相呼应的画报。画报社还印制了许多反战的美术宣传资料,转交到日本反战同盟进行散发。

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刊附属画报较多。报刊上的木刻版画和漫画,包括报花、插图、配图、新闻性图片以及纸质版画等美术作品,在《大众日报》《烽火报》等大批报刊的印发下,党的抗战政策得到快速传播。山东抗日根据地早期发行的报刊中,几乎每期都印有艺术性较强的木刻版画与漫画,后期随着大批美术人才支援其他地区以及摄影照片的涌现而逐渐减少。这些大小不一、细腻精致的木刻版画和漫画与当时的报刊内容相互补充,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美术样式。

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教育开展得比较早。美术科目是山东抗大和胶东公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素描、木刻、绘画等课程。胶东鲁迅艺术学校专门设立绘画系。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建校初期就设置美术专业;著名木刻家王绍洛担任该校校长,画家杨荆石担任教务主任。

鲁迅艺术学校的师生,经常到部队战士中、到当地群众中开展木刻讲座与绘画培训,举办美术创作辅导班。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美术宣传队、当地艺术剧团也经常举办木刻和绘画讲座,讲授“木刻和绘画的历史”“木料的选择和画稿”“美术在抗战中的作用”等课程。1941 年夏,沂蒙美术工作者自发举办了暑期木刻、绘画等讲座,邀请知名美术家对当地文艺宣传者及美术爱好者进行培养,起到滋润育苗的作用。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美术展览和美术竞赛活动。美术展览是展示美术运动成果的方式。到抗战后期,一个月内甚至有好几场美术作品展先后举行。例如,1943 年元旦,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区同时举办的美术作品展多达五六场。1942 年,沂蒙地区的美术工作者举办了三类展览:木刻展、绘画展和漫画展;1945 年又增加了摄影展。这些展览基本上是学校和部队举办,有时美术作品还到街头的群众中去展览。

美术竞赛活动大都集中到传统节日及纪念日开展。1940 年8 月,省文协、大众日报社和文化出版社等联合开展了美术作品创作与评奖活动。10 月19 日,胶东文协为纪念鲁迅逝世4 周年,举行了木刻创作竞赛和木刻展览。同月,胶东区文教委员会为纪念十月革命特发起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创作竞赛活动。1942 年9 月19 日,胶东文协为纪念鲁迅逝世6 周年专门发起木刻竞赛。1943 年8 月23 日,胶东区五四文学艺术创作大竞赛揭晓,包括速写随笔、木刻、漫画、水彩画等美术奖项。当天,《大众日报》发表了“五四文学艺术创作大竞赛揭晓”,李善一木刻《饿》、温馥华漫画《母亲和孩子》等获得一等奖[1]。1944 年8 月,山东“五月”“七月”文艺奖揭晓,比较重要的获奖作品有连环画册《翻身》(任迁乔),木刻《母亲》(那狄)等[2]。

三、美术运动的时代贡献

(一)形成抗战美术的重要据点。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抗战美术运动的重镇,不仅成为爱国美术家开展多项抗日救亡美术活动的大据点,更是一段时期里北方仅次于陕甘宁边区的抗战美术中心。

山东鲁迅艺术学校、胶东鲁迅艺术学校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部队进驻山东,带来了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美术工作者。那狄、王绍洛、沈柔坚、刘晓刚、宋大可、李善一、李景桂、王文彬、孟涛等美术家,大都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研修过美术,来到山东倾心投入美术创作与美术宣传教育事业。那狄担任过《山东画报》主编,经常组织木刻、绘画等训练班。王绍洛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组织成立了山东木刻研究会。另外,还有土生土长的版画、年画等众多民间艺人,各抗战剧团附设的美工人员,原中共领导的地方游击队及八路军山东纵队的美术宣传者。这样,山东抗日根据地聚集了大量进步美术家群体。

由此,山东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了大量的抗战美术作品,也产生了一批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佳作,如王流秋版画《支前模范》,李善一木刻画《土炮打敌机》,王绍洛木刻组画《孙祖伏击战》,王荆山、宋大可与龙实等人联合创作了几十幅连环画《红军和八路军建军史》,等等。每个区也都编印了美术刊物,如胶东区的《前线画报》、沂蒙区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战士画报》、滨海区的《儿童画报》、鲁中区的《前卫画报》、清河区的《前锋画报》等。诸多区域性木刻展览、绘画展览以及各类评奖活动经常举办,展出来自各区的木刻新作和文化界人士收集的一些美术佳作,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二)铸就抗战美术的斗争利器。全国抗战爆发之时,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美术的基本功能已不再单纯是一种传播美的艺术形式,而是成为一种服务抗战、表现民族精神和政治意识的宣传教育工具。美术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最主要的任务是鼓舞群众抗战的热情、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激发战士的斗志。是抗日战争的时代要求,才使美术扩大了社会功能,发挥了斗争的作用,使美术不仅是艺术的,更是战斗的。这无疑提升了中国美术的功用,一种由崇尚艺术向崇高精神的上升。

不仅如此,美术的抗战功能使之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文化抗战的一件利器。许多美术工作者,尤其是漫画家和木刻家,更多的是将美术当作投向日寇的刀枪,充分利用了各种美术形式与宣传手段进行抗战。例如,一些绘画传单,曾由战地慰问团和记者携带到战斗前线,在部队中传阅,成为激励抗日斗志的精神武器。甚至还有绘画传单散发到日本占领区进行反战宣传,瓦解敌人的斗志。如漫画家李少言曾以反战同盟胶东支部的名义刻印了三幅漫画,内容包括富士山旭日的思乡、日军仰望春柳前途未卜和日本老母思念爱子图的主题,并配以日文说明。这些漫画被秘密送到沦陷区散发。

(三)创作出大量美术精品。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工作者,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艺术创作,留下了大批美术佳作。

连环画是民间流行的美术形式。画家延续这种旧形式,增添了符合抗战时代主旋律的内容。《滨海农村》美术编辑任迁乔创作的石印彩色套版《翻身》美术作品,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首部、也是最有影响的大型连环画。《翻身》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爱党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初印几百册,此后又相继翻印了几种版本,分发到各地。以后几年里,任迁乔又陆续创作了《一斤棉花发家》《人间地狱》《变工》和《连长何万祥》等连环画册[3]664。此外,由画家李善一创作的火柴盒大小的连环画《百团大战》,在胶东等地广为流传。宋大可的连环画《兴家计划》、吴耘的画册《不要杀他》、龙实的漫画册《献花》、赵钱孙的漫画册《庄户学》等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美术精品,深受根据地军民的欢迎。

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涌现出一批版画杰作,代表作有《陆房突围》(那狄作)、《劫后》(王绍洛作)、《攻打敌人军车》(刘实作)、《支前模范》(王流秋作)以及《拥军优属支援前线》(劳郭作)、《参军》(白华作)等[4]333。还有木刻家李少言创作的《学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木刻年画,这是1940 年时以山东抗日根据地教育运动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胶东等地颇受群众喜爱。

(四)形式与内容的现代革新。抗战前,我国的美术和时代相差甚远。形式与内容基本停留于唐宋时代。为了承担抗战宣传教育的任务,美术亟待改进。全国抗战的洪流,促使中国社会各方面革新,美术界也卷入其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活动和创作实践,展现了这种适应时代要求的艺术转型的特点与成就。

其一,由居于画室走向人民群众。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家和漫画家完全投身到群众之中,有的直接到抗战最前线汲取创作素材,有的走向街头巷尾将艺术推向广大群众。画家的战地绘画以及乡土创作是最好的实践与作品。《滨海农村》创刊号上的《妻子送郎,重上战场》的连环版画,用清晰流畅的线条和富含时代的感情,刻画出妻子和丈夫依依惜别的身影。《滨海农村》第四期刊登了一幅大型木刻作品,描绘群众排队积极投票的场景,反映了根据地群众民主建设的现实。美术工作者的战场素描、人物速写、生产生活绘画等,都将艺术实践和群众密切结合,融入了民族精神,推进了美术的进步。

其二,由自然写生转向社会写实。抗战前的美术多追求古人画意,全国抗战爆发后,着眼于抗战时代要求,美术家们的题材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在题材转型方面的表现,印证了中国美术形式与内容的进步。根据地开辟时期以宣传抗日救亡、反映军民战斗场面为多,根据地建设时期逐渐转向表现抗战生活现实为主。《大众日报》刊登的木刻版画《夜袭白彦》,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战斗场景。胶东国防常识课本漫画《我是小先生》《我是小侦探》,反映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化扫盲运动和社会民生现状。另外,还有民主政权的建设、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运动、冬学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都在绘画中得到体现。这些美术作品,扩大了中国美术题材的内容,反映了中国抗战社会的全貌。

其三,由唯美的艺术趋向崇高的民族情怀。抗日战争,使得中国美术出现了由“为艺术的艺术”转向“为人民的艺术”,唯美的艺术趋向崇高的民族情怀。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家们的艺术实践与美术作品充分地表达了这种趋向。美术作品的内容已不再是闲情逸致下的景致,而是表达出眷念祖国的情感,呈现出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李善一的《日寇占领区》木刻画,不仅是一幅唯美艺术的画,更是民族苦难的实录,是对日寇侵华罪行无声的控诉。胶东画报上《在长沙铺,把敌人迎头打回去》的版画,壮健有力的线条、燃燃烈火的愤怒,绝不是以纯美技法就能直接表达出来的,这是经过抗战实践的艺术家们服务时代、服务人民的生动体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洋溢民族精神、体现崇高情怀的艺术风格,使得人们在艺术审美的同时振奋了精神、升华了情感。

猜你喜欢
木刻画报根据地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木刻年画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桌上盆景(外一幅)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陕西画报航拍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