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习近平党史重要论述核心要义及其立场观点方法

2021-01-12 13:56张治安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忧患历史观改革开放

张治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意义的论述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之间既有很强的理论逻辑,又有很强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要深刻领会,真正明白总书记为什么突出强调这“三个必然要求”,进而真正明白“为什么学”的道理。

第一个“必然要求”,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历史担当和高瞻远瞩的大历史观。我们党是有着崇高历史使命的革命党、使命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如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要义首要的是回到党之所以成立,并百年如一日为之奋斗的初心使命。第二个“必然要求”,即“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信仰信念的无比坚定。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曲折,来之不易,但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正如总书记所言: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这一奇迹无可辩驳地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第三个“必然要求”,即“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顺利推进和成功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总书记指出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这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政治站位和忧患国家忧患党的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体现了非凡的理论勇气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前的一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一度十分猖獗,他们打着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幌子,从大肆抹黑丑化诋毁毛主席到否定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否定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直否定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历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党的十八大后,早在2013年1月5日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总书记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后“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在这一讲话中,总书记还严肃指出了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严肃指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他说:“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历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虚无主义长时间、大面积泛滥情形下,总书记上述论述体现出了非凡的理论勇气,恰如暗夜之闪电、久旱之甘霖,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新编《中国共产党简史》和电视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遵循总书记的论述,客观正确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好评。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流的论述体现了卓越政治智慧

如同如何认识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一样,党内外不少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流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甚至错误,影响到“四个自信”的科学性、说服力,甚至影响到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多次论述。总书记的论述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又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如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令人信服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这一论述把我们党领导革命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科学正确地统一于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且明确指出,这两个历史时期党所从事的是一个完整的事业,即不能够不应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一文中,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九十七年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全面准确深刻地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使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事业有机统一起来。这一论述具有无可辩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对新时代统一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英雄、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科学论述体现了崇高的政治品德

一个时期以来,在“告别革命”思潮影响下,一些人避谈“革命精神”,慎言“革命理想”。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旗帜鲜明地告诫全党“革命理想高于天”,语重心长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对中华民族的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邓小平同志多次严肃指出:不能丢掉老祖宗。总书记关于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系列论述,与革命导师的论述一脉相承,体现了崇高的政治道德和革命伦理,扭转了抹黑英雄丑化英雄的歪风邪气,促成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法律道德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形成。

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锻造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党的上述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要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以红色基因为信仰信念信心培根铸魂,以红色文化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五、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强化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忧患感

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崇高的政治品德对党的历史进行全面深刻科学总结回顾,为党带领人民奋进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宝贵经验、强大力量,根本原因在于总书记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忧患感,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放在最高位置。

(一)向总书记看齐,坚定站稳正确的立场

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看法评价。总书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深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古训及大量史实,洞悉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险恶目的,郑重要求:“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我们要向总书记看齐,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提高政治辨别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二)向总书记看齐,坚持唯物史观和党的大历史观

总书记说:“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前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是其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的科学范例,既符合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历史实际,体现了科学历史观的强大解释力、说服力,又展现了高度的历史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历史观的论述,理论视野极为宏大、实践背景极为广阔,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感,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党的大历史观的论述,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和党的大历史观,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向总书记看齐,不断强化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忧患感

贯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及深沉的忧患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忧民族复兴功亏一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保持头脑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些鲜明地反映出总书记深沉的使命忧患感。二是忧红色江山变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刚上任就坦言:“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警醒起来”。他一再强调,“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这些话语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崇高精神。三是念兹在兹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总书记深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反复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实现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要向总书记看齐,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忧患感,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猜你喜欢
忧患历史观改革开放
画里有话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哲理漫画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