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方言中的“现世”与“现世报”

2021-01-12 10:15:03赵爱武
华中学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罗田词典方言

赵爱武

(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中心,湖北黄石,435002)

罗田方言中,“现世”“现世现报”常用作詈语。例如:

(1)么裸用社!尔箇现世现报啊!(真没用!丢人现眼!)

(2)啊咿喂,尔莫箇现世啊!(哎呀,你真丢人啊!)

(3)七哥到处惹女伢儿,表嫂闷呾:尔箇现世的,到处惹事。(七哥到处撩女孩子,表嫂总是骂他:“你个丢人现眼的东西,到处惹是生非。”)

而“现世报”多用为父母责怪孩子不争气或者出洋相的用语,亦常用作詈语。例如:

(4)叫尔□[ma21]柴尔□[ma21]蜡,你箇现世报,叫你读书不忙力读。(叫你拿柴你端蜡烛,你这个不成器的,叫你读书也不用心读。)

(5)别个考大学尔也冒考起,别个看[kan21]了伢儿尔也冒看[kan21],尔箇现世报,箇嗯没用,气人法子的。(别人考上大学你没考上,别人成家养了娃你还是光棍汉,你个不长进的东西,这么没用,气死人。)

上例中的“现世”“现世报”以及“现世现报”均有“丢脸”“丢丑”之义,其中“现世报”可以直接指不长进、不成器之人。据老人们讲,“现世报”本指大勺、哈巴、痴呆等无用之人。这些人因为前世不做好事,故而现世得到报应,成了不健全的人。例如:

一般来讲,烧火做饭的灶是家里比较私密的地方,讲究干净卫生,是不允许动物进来的。而这里把孩子比喻为狗,说这个孩子在灶上灶下乱跑,其意是说孩子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养成了坏毛病,长大了要么不孝顺,要么没有出息,会让世人耻笑。这条顺口溜其实是告诉人们一个“从小养不教,长大必然成为虎狼或没有出息之人”的道理。虽然时而还能听到罗田人说“现世”和“现世报”,但也仅限于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了,年轻人一般不用,甚至不知其出处。那么“现世”“现世报”是怎么来的呢?

一、“现世”的语义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现世”:名词,今生;这一辈子;现世报[1]。“现世”本为佛教用语。佛家讲究三世因果,三世即今生、前世与来世,或称现世、中世与后世。“现世”即今生、当世也。其义在早期佛典文献中常见。例如:

(7)原夫善恶之教育运契,犹形影之相顾,受对明验,凡三差焉,现世、中世、后世。(《出三藏记集》卷七)

(8)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果报。(《百喻经·尝庵婆罗果喻》)

(9)诸知识诵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不能得入一行三昧者,为先世重罪业障故,必须诵持此经,以此经威德力故,感得世人轻贱,现世轻受。(《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

(10)尸弃尼国……气序寒烈,风俗犷勇,忍于杀戮,务于盗窃,不知礼义,不识善恶,迷未来祸福,惧现世灾殃。(《大唐西域记·二十二国》卷十二)

(11)予爱其言,追念《圆觉经》曰:“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林间录》卷下)

(12)立能了解诸功德,现世欢喜后世乐。(《西藏王统记》第十章)

“现世”亦可作动词,比喻神、佛、菩萨或妖怪显形于人世。入句充当谓语。例如:

(13)于是佛日启,法雷震,设渐教,降权迹,三宝现世,一道知归,大接群苍,救兹未度。(《全梁文·菩提树颂》卷十三)

(14)雪庵老,东山子,优钵昙花重现世。(《元诗选二集·丙集·鲜于太常枢郝思温大字歌》)

(15)那晓得是燃灯古佛投胎现世,借肉住灵。(《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三回)

元明以后,“现世”的应用范围扩展,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仍为“当世”“今生”之义,入句充当修饰成分。例如:

(16)珍珠包髻翡翠花,一似现世的菩萨。(全元散曲·无名氏《【双调】一锭银过大德乐·双姬》)

(17)我是那提刑的女孩,须不比现世的妖怪。(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

(18)原来蓟州人都知道罗真人是个现世的活神仙,因此不肯下手伤他。(《水浒传》第五十三回)

元杂剧中,“现世”有了不成才、不成器之义。在句子中多作修饰成分。例如:

(19)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全元杂剧·高茂卿·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楔子)

(20)李二娘道:“是我家老不死、老现世阿公,七老八十,还活在这边。”(《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卷之一第一回)

清代又有了“丢人”“丢脸”之义。例如:

(21)真是倒楣,青天白日现出这等恶怪来,你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连一个畜生都修得三不像四不成,还有面孔在人前现世?(《八仙得道》第31回)

(22)洗了脸又要吃茶,这样讲究,只好长年住在家里享福,何苦出来现世呢?(《痴人说梦记》第十九回)

(23)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红楼梦》第六回)

二、“现世”所组成的四字格

“现世报”有可能是由“现世”与“X报”或“报应”结合后凝练、缩略而来。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这种痕迹。

(一)“现世X报”

“现世X报”在宋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例如:

(24)李生悲泣久之,乃曰:“常闻释氏有现世之报,吾知之矣。”(《太平广记》卷一二五)

(25)只愿一个个像胡家老儿,现世受报。(《三遂平妖传》第十八回)

(26)却有一等,即在阳间,受着再生冤家现世花报的,事迹显著,明载史传,难道也不足信?……只说些明明白白的现世报,但是报法有不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以上诸例中,例(24)指现世的报应,这里的“之”相当于一个结构助词;例(25)则是说现世受到报应,这里的“受”是一个动词;例(26)是指受到现世的报应。“花报”是指在获得果报之前,在当世获得的业报,也叫现世报。这里的“现世花报”是由“现世”与“花报”结合构成。从这几例来看,“现世X报”格式中,“现世”一般可单用,而“X报”中的“X”可实可虚,无论虚实,都有现世得到报应的意思,均可缩略为“现世报”。

(二)“现世现报”

“现世现报”,第一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相同,其义多指现世得到报应,与“现世x报”格式大致相同,之所以单独拿出来,是因为文献用例中“现世X报”多见,且在罗田方言中还在使用,虽然意义可能发生了变化。

“现世现报”最早见于《初刻拍案惊奇》,清小说中见到多例。例如:

(27)先前做了贵人,以后流为下贱,现世现报,做人笑柄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28)你做了这丧良心的事,今日也到了这个样子,真是现世现报了。(《姑妄言》第二十三卷)

(29)姓钟的这拉牢的囚,刻薄了一生,落了这样个下场头,也就是现世现报了。(《姑妄言》第十六卷)

(30)看凤姑娘仗着老太太这样的利害,如今焦了尾巴梢子了,只剩了一个姐儿,只怕也要现世现报呢。(《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31)那世里造了来的业,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第三五回)

从上面的用例来看,“现世现报”主要是指现世的报应,多指前世种下了恶果,当世受到业报。遭到报应的人往往陷入落魄的境遇,令旁人讥讽、嘲笑。故例(27)中有“丢人现眼、令人耻笑”的意味。其他几例,细揣其味,又何尝未含有呢?

(三)“现世报应”

四字格还有一种格式,即“现世”与“报应”两两结合为偏正结构“现世报应”,意为现世的报应。从文献用例来看,其语义同“现世X报”。例如:

(32)这明白是天理不容,现世报应,这也非是县官与我们有仇。(《醒世姻缘》第四十六回)

(33)今朝这番现世报应,可见天也有眼睛的。(《花案奇闻》第七回)

(34)木阳和笑道:“你出了这般题目,我便做一篇现世报应文章。”(《续欢喜冤家》第十九回)

“报应”有“结果”的意思,“现世报应”比较清晰的体现出因果报应的色彩。

三、“现世报”“现世宝”

“现世报”也是一个佛教词语,指人做了坏事今生就得到报应[2]。“现世报”多用于指人做了坏事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文献用例来看,“现世报”有可能是由“现世X报”缩略而来。佛家讲究前世、今生、来生三生,讲究三世因果。所谓三世因果,即现世报、来世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报应的可能是主体,也可能是他的家庭或子孙后人。“造业受报分两样:有‘现世报’,谓今生造业,即在今生报也;有‘来生报’,谓今生造业,来生才报也。”(《雨花香》第三十六种失春酒)“现世报”的出现晚于“现世”,主要是在明清小说使用。我们搜索的文献中,明代出现了15例,清代有19例。语义上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现世的报应。例如:

(35)今詈人有“现世报”之说,意为俚说耳,不知竟有其事。(《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八)

(36)前日这老道硬来求亲时,我们只怪他不揣,岂知是个妖魔?今日也现世报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

(37)施氏执了皮鞭,指着笑道:“你两个娼妇,两年前遭遢我的时候,可曾想到今日在这里现世报否?”(《载阳堂意外缘》第六回)

(二)无能、无用之人,或者指人不长进、不成器。例如:

(38)咱前年在白马山,遇着个现世报。(《三刻拍案惊奇》第十五回)

(39)况又遭着兵火,遂把我合族子孙都灭尽了。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却又无男无女,靠唱道情度日。(《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

(40)晁大舍望著晁凤哕了一口,道:“现世报!杭杭子的腔儿!你怕这一百两银子扎手么?”(《醒世姻缘》第十五回)

(三)意为丢人现眼、丢脸的、出丑的。例如:

(41)这会儿天天儿赶着堂会戏,当着千人万人面前,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丢眉弄眼,穿梭似的来去,这才叫现世报呢!(《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42)怎知那老杀才干这样事,你快扶我出去!连那第二个现世报的,也是一顿拄杖,教他见我老娘的厉害!(《鼓掌绝尘》第三十四回)

清代出现了“现世宝”,意谓丢脸、无用之人,同“现世报”。例如:

(43)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儒林外史》第三回)

(44)谁知惊动了间壁一个人听得明明白白,便大喝一声:“你这现世宝!你老子是个好汉,怎么生出你这个脓包来,这样怕死!哭哭啼啼的来烦恼咱老子!”(《说岳全传》第六十四回)

(45)宜春便叹气道:“现世宝,现世宝,把你来看,又不中看,吃又不中吃。”(《痴人福》第二回)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现世报”本是一个詈语,指现世的报应。受报者多是做尽了坏事,遭人怨恨;或是从大富大贵破落之人,受人冷落,遭人耻笑。无论是何种情况,受报者都会落得不好的境遇,丢人现眼,自觉无脸见人,自叹无用无能,甚而丢失性命。故而引申出“丢脸、丢丑”或者“无用无能”等语义。当用于长辈指责晚辈时,又有“不长进、不成器”之义。“现世报”又作“现世宝”,“现世宝”用于指不成器、不成才、丢人现眼的人,常用于比较亲近的人之间,与“现世报”的引申义一致。与罗田方言中的“现世报”意义也完全相同。

四、其他方言中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现世”和“现世报”不仅在罗田方言中存在,同为江淮官话区的扬州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中也见用。《扬州方言词典》收录其词,“现世”指丢脸、出丑;“现世宝”指丢脸、出丑的人[3]。举例如下:

(46)考了五门,四门不及格,真是活现世。

(47)那个现世宝考了五门,四门不及格。

《苏州方言词典》(吴语太湖片)也收了“现世”和“现世宝”,“现世”用作动词,有丢人、丢脸、出丑等义,“现世宝”用作名词,指当众出丑的人[4]。与扬州方言中的用法相同,与罗田方言中的“现世”及“现世报”的意义也较为接近,惟“宝”“报”字形有别。从语音来看,“宝”和“报”均是郊摄帮母豪韵开口一等字,声调有别,“报”是去声字,“宝”系上声字;从语义来看,“现世报”来自佛教,有“现世的报应”之义,其字形应该由“X报”缩略而来,而“宝”很有可能是由于方言中声调不同而记作的同音字。罗田方言中读阴去调,记为“报[pau25]”,而苏州、扬州方言中读作上声,记为“宝”。

南昌话中也有“现世”的用法,与罗田话意义相近。例如:

(48)有样冒样,看看世上。想什哩、做什哩,望(读如茫)望人家,想想自己。反反复复算计,千万不要线细。

这里的“线细”,本字应为“现世”,其意义表示的和“出丑”“现丑”“丢人”“丢脸”相似。大致可以解释为“丢人现眼于世间”“在人世间丢脸现丑”[5]。

根据调查,在赣语、吴方言、粤方言中都曾有使用“现世报”的痕迹,作“现世的报应”解。例如:

(49)你这么没品,小心有现世报。

(50)我之前嘲笑别人摔了一跤,现在自己也摔了,简直就是现世报啊!

只是这种用法已经比较少见罢了。

五、结语

罗田方言中的“现世”本指今生今世、当下,是一个佛教词语,最早见于南北朝。随着使用的频繁,其语义得到了扩展,元明文献中可指神、佛、菩萨或妖怪显形于人世,又可指人不长进、不成器,清代小说中,延伸出丢丑、丢人现眼之义。与罗田方言中的意义相合。

罗田方言中的“现世现报”最早见于《初刻拍案惊奇》,清代小说多见。原指现世的报应,讥讽、嘲笑报应之余,暗含丢丑、现眼之义。

罗田方言中的“现世报”本指大勺、哈巴、痴呆等无用之人。这些人因为前世不做好事,故而现世得到报应,成了不健全的人。而今“现世报”多用为父母责怪孩子不争气或者出洋相的用语。

“现世”和“现世报”等词语来自佛典,传播于通俗文学作品,并在部分方言口语中得以留存下来,其语义也得到了扩展与延伸。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它们在方言中的应用也呈衰落趋势,应用范围越来越窄,基本上只停留在老派方言之中,年轻人不再使用,在新派方言中已经失去了踪迹。

注释:

[1]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424页。

[2]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424页。

[3] 叶祥岑编纂:《苏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42页。

[4] 王世华、黄继林编纂:《扬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53页。

[5] 黎传绪:《解说“现世”》,《南昌晚报·南昌茶座》2014年10月1日,第3版。

猜你喜欢
罗田词典方言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徐建南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米沃什词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雪中浪漫 罗田薄刀峰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27
罗田金秋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