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伦理视域下基因编辑的意向结构分析

2021-01-12 03:29张嘉丽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遗传信息伦理人类

张嘉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安全性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研究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前期研究不可避免会进行动物实验,但是动物与人类终究存在着生理差异,加之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经过不断的试验、修改和完善,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步产生的基因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最终的试验结果,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必然会存在自身的缺陷,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潜在的人为操作失误和医疗临床风险,故而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部分遗传疾病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所致,因此确定并修饰缺陷基因成为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与作用,但目前用于治疗的绝大部分运载工具的安全性并不是相当乐观甚至会促使病情恶化,故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各种遗传疾病虽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仍无法确定。除此之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增强生殖细胞和改变早期胚胎,但由于这些细胞具有遗传性,一旦改变就会给人类基因带来持续性的影响,并且增强生殖细胞和改变早期胚胎是否会给人体带来危害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判断。在对特定 DNA 片段进行“编辑”时,无论是对目标基因的敲除、加入还是其他的基因编辑技术,均有可能发生目标基因脱靶的现象,也可能使得基因肽链上不参与“编辑”的核苷酸序列排布发生变化或者使脱氧核糖核酸脱落,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遗传信息被改变,而核苷酸分子的变化是不易被发现的,而且遗传信息的改变也不是全部都会立马表现出来,或许会表现在隔代遗传、诱发基因突变等,使得基因编辑技术存在较多潜在的风险,故而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或许会给人类的繁衍和进化带来较大的挑战。

2 伦理争议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是动物实验和人体细胞实验,这是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必然会涉及到伦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不同的个体正是由于基因不同才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选择优良基因成为可能,那么天生的遗传信息就会被改变,不同个体展现出的不同特性随即也会被逐渐弱化,那么当个体特性被弱化的同时会产生怎样的社会问题?如果人为的对基因进行“编辑”,尤其是对胚胎基因的“编辑”,势必使人类自身创造的基因进入到基因肽链上,那么人类的谱系问题该怎样解决?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益也伴随着多方面的风险,人类是否会因改变自然界的物种进化规律而产生自身不能承受的后果,这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推理求证的。基因编辑技术虽有不少涉及到人的意向性这一人本维度上的问题,但目前主要还是停留在认识论层面上的思考,而从技术伦理出发的人本视角来对其进行伦理反思的相关研究却比较缺乏,故而对于基因编辑技术来说,真正从技术伦理层面上考虑问题,为其更好的发展而保驾护航的使命就显得任重道远。人类若能更多地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更加有效地通过技术伦理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伦理导向,则可更加有效地克服认识论层面上知性思维“目中无人”的弊端从而更好地规避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反向价值。在评判一项技术时,无论是对基因编辑技术还是对其他技术而言,都应该注意功利论和道义论的权衡,充分发挥技术伦理的伦理导向、伦理调节的作用。

3 责任伦理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与人类是同时产生的。[1]但是如果技术的发展反而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那么这项技术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和推广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例如有学者指出,在体细胞基因治疗技术取得稳定、生殖系基因编辑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之前,生殖系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和应用应该暂缓,而生殖系基因增强应该坚决予以禁止。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基因表现方式加以改变,疾病控制成为可能,而基因编辑在疾病治疗上的费用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采用新技术去治疗疾病是极具吸引力的,而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如果这样的技术被很多人需要,势必会引起很大的责任伦理争论。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接受没钱治病的固有事实,但在特定时期内不能接受没钱采用这一新技术治病的事实,势必会引发大众对社会公平性的争论。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际应用,定制基因或许会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会有很多人想要通过定制基因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者获取更多的机会。道德是实际存在的,是可以被描述和说明的社会事实,并且可以凭借经验法则来查明特定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与行为。人道与自由中人的自我实现和每个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实现指的是满足全社会和每一个人的需要,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人的活动的产物,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和相关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人,如若不能满足全社会和每一个人的需要,那么此项技术是否合乎人道和自由的要求?人道和自由不仅是关于某种道德原则的理论,还是关于某种社会的理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基因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符合生物进化规律?那些被改造基因的人、与携带改造基因的人婚育的人是否知情自愿呢?这些都是需要被重视并加以深入分析的。一切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应均为关心人本身,基因编辑技术不同于其他科学技术,其具有更高的隐秘性、复杂性与不可逆性,滥用基因编辑技术不仅会影响社会安全,甚至会威胁人类的发展,故而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分析要更加的慎重。目前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率无法保证,对人体基因环境是否存在危害、对后代是否具有危害都无法预测,在不能证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无害之前,所有的研究着实应当严谨并尽可能的客观。基因编辑的技术工作者不仅要提供成熟的技术、性价比高的产品,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技术伦理的相关问题不是单一群体可以解决的,需要有技术者、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律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人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推进。

4 潜在风险问题

人类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学者分析,大约在7 万年前的“认知革命”使得“智人”登上了“历史学”的舞台,“文化”这种复杂的架构也被创造而出。基因的进化不是仅需要时间的沉淀,而是时间和环境、基因突变等其他因素的合力结果,故而人类的基因组进化到现在基本来说是稳定的。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构成,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差不多总是这样——同时基于这两者。被“编辑”后的人进入社会后,由于“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基因编辑技术也就有可能违背自然选择的规律。高等生物之所以是有性繁殖,就是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基因突变,也正是如此,人类才能在众多生物中不断进化并走向食物链顶端。人的基因的组成是复杂的,基因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而在对特定DNA 片段进行“编辑”时,无论是对目标基因的敲除、加入还是其他的基因编辑技术,均有可能发生目标基因脱靶的现象,也可能使得基因肽链上不参与“编辑”的核苷酸序列排布发生变化或者使脱氧核糖核酸脱落,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遗传信息被改变,而核苷酸分子的变化是不易被发现的,而且遗传信息的改变也不是全部都会立马就表现出来,或许会表现在隔代遗传中,或许会表现在诱发基因突变上……使得基因编辑技术存在较多潜在的风险,故而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或许会给人类的繁衍和进化带来较大的挑战。

5 结束语

基因编辑技术不仅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判断,同时体现出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和技术主体利益,是非价值中立的,剖析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本质,进一步认识基因编辑技术的独特性十分具有必要性。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主体决定了基因编辑技术极具伦理争议,从基因编辑技术正向价值的把握、生命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综合分析解决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论剖析和更为体系化的学术研究引导基因编辑技术更加优质的为人类服务。

猜你喜欢
遗传信息伦理人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谈黑箱法在复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的应用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三维动画模拟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遗传信息转录是否需要解旋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