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宁 侯立华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理学部 河南·郑州 450044)
2017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中“课程思政”成为国家战略部署;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目标,促进课程思政能有意、有机、有效得融入高等数学课程,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基础课教师探索的问题。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高校思政课程是独立的一个课程体系,这个体系有自身的边界,而这种边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程”育人的功能发挥,这就需要“课程思政”来作为补充,目的是如盐入水、如春之花般能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作用于学生,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对经历了紧张高中学习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思想基础不够稳定,价值观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再加上大数据下信息的大爆炸,不同的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同时刚入校的大学生又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变和可塑性迫切要求高校教师全方位地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高等数学》是我校理工类和经管类必修的基础课,而且开设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每周4-6个课时,影响大,覆盖面广。高效利用高等数学课堂来对大一的新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价值教育。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经管类专业基础课,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更多是注重数学概念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忽视了思政教育培养。高数课堂上授课老师在有限课时内几乎把所有时间放在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理论内容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政工作完成看成是思政课程的事,看成辅导员的事,仅注重高等数学内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只教书不育人,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毫无关系的现象。作为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就不能正确认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同时教师的育德能力也有待加强,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各走各的路。探索如何实施高等数学课程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是高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
要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就要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分离的困境,将各走各的路真正变为一条路,在不增开一门课,不增设一项活动的条件下,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下同时完成专业内容知识的教授和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把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融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使显性的数学知识内容与隐性的思政教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思政功能,真正达到协同育人之目的。深入挖掘高数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功能,推进高等数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第一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有意地融入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使课程的育人目标清晰和具体。比如在极限概念的教学目标设定中,加入了解中国古代极限思想的萌芽,理解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讲导数一章时,要求学生理解割线近似代替切线的逼近思想,了解导数微分概念的发展史,了解导数概念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讲定积分概念时,要求学生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发展史,理解以不变代变、以有限研究无限,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讲多元函数微积分时,要求理解类比的思想,能把多元微积分的问题类比地转化为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去解决,能把未知问题合理转化为已知问题;讲无穷级数时要求学生理解无穷级数所蕴含的极限思想和哲学思想等等。
第二是在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确保显性的知识传授能科学性,渐进性,相融性的和隐形的德育教育相统一。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最重要的依托,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德育元素,才能使显性的知识理论与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发挥高数课堂的思政功能,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本文通过从三个方面探索在高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路径,尤其是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课程思政“有意”“有机”“有效”融入高等数学,以期望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能科学性,渐进性,相融性与价值引领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