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静
(宜兴214221)
2019年,江苏省宜兴市高考理科状元的语文作文引起了全市乃至全国的高度重视,其题目为《仰见提璧泛春华》,此文以宜兴特有的紫砂壶为题材,描写了作者在看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布衣壶宗、紫砂泰斗顾景舟制作的“提璧壶”之后,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人生的哲理感悟,得到了阅卷老师的一致高度认可,被评为高分。我们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紫砂已经融入了宜兴人民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们生活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统计,目前宜兴从事紫砂产业上下游和配套产业链的人数不下十万,在宜兴丁蜀镇周边的许多村落,可以看到“家家抟泥、户户制陶”的繁荣忙碌景象。世世代代的宜兴紫砂艺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都倾注在这毫不起眼的紫砂泥之中,才造就了无数经典作品传承于世,紫砂艺苑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翻看紫砂壶的历史,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它深刻的影响,其中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也在不断地融合和调整之中,紫砂泥本来就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和良好的可塑性,还具有多姿多彩的造型艺术和民间工艺装饰之美,从紫砂壶的造型来看,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以秦砖汉瓦为题材的“汉瓦壶”,以秦国统一度量衡为灵感的“秦权壶”,以历史人物苏东坡演绎而来的“东坡提梁壶”等,从紫砂壶的寓意来看,祝寿的桃子造型、励志的竹节造型、禅意的僧帽造型等等都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向我们娓娓道来,铺展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紫砂艺术长廊,让爱壶之人徜徉其中,在观其型的同时还能品味到其中浓浓的情感和内涵,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紫砂作品“一帆风顺壶”(见图1)采用了陶刻技艺,使得色泽更加变化莫测,呈现出紫砂本来的自然之色,宛如天成。此壶造型简洁流畅、古朴大气,刻绘气势如虹、一气呵成,二者结合起来可谓浑然一体、巧夺天工。此壶壶身呈倒碗形状,从下至上渐渐微收,给人以敦厚稳重之感,我在设计草图的时候就是希望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所以壶身的基调就决定了其它元素的搭配风格,壶嘴棱线清晰,小巧精致,胥出于壶身,出水果敢淋漓,壶把和壶嘴采用了同样的线条风格,圈成耳形,端握舒适,一张一弛和壶嘴前后呼应。壶盖微微鼓起嵌入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上面的壶钮造型和壶嘴、壶把和谐统一,笔直的线条勾勒出风帆的轮廓,竖立在壶盖正中。远远观之,此壶宛如一艘风帆正悬的船只一般乘风破浪,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和气概。捧在手中细细端详,上面的刻绘通透精美,布局疏密有间,层次对比突出,近处的怪石丛草,远处的黛黛群山,中间一条大河穿过,消失于无穷远处,把“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意境完全地凸显出来,给人以舟行大河间,人在画中游的奇妙境界。综合来看,此把“一帆风顺壶”正是把紫砂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紫砂陶刻装饰技艺熔于一炉,营造出一帆风顺、事事顺利的美好祝福之人文情怀,彰显出紫砂艺术雄奇瑰丽的独特魅力。
图1 一帆风顺壶
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中国古代,水路是常见的出行方式,于是许多的大文豪都在旅行途中寄情于景,在船上吟诵出的千古名句不计其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还有我们最为熟悉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篇。其中蕴含的生命哲理和人文情怀总是给我们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希望,同时也充满了对于生活顺顺利利、没有障碍的祝福和对于未来的期许之情。这件作品“一帆风顺壶”也不例外,就是把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紫砂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在把玩观赏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体会到宜兴紫砂无与伦比的工艺之美,还能够读懂其中寓含的历史典故和人文雅韵,在喝茶品茗的休闲放松之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在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紫砂的历史还不是特别漫长,可谓是其中小小的一段章节。我们的先民从殷商时代就开始用智慧的双手,在青铜器、酒器、玉器等等艺术形式方面,给紫砂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教材。让紫砂器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在表达之上,都和前辈们一脉相承、心心相通。作为宜兴紫砂的传人,我们需要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在刻苦专研紫砂技艺的同时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才能把紫砂艺术的根基和魂魄注入其中,呈现出绵绵不断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