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霞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近年来,研究生扩招成为主旋律。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研究生[1],研究生群体规模的日渐壮大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实现。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学历群体,一方面,他们具有自我期望值较高、自我成就愿望较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学业、就业、婚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2],这让他们承受着内外诸多因素的压力。相关研究显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3],研究生新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本科新生[4],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反映着自我认识甚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影响深刻[5]。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6],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避免消极结果,对个体起到保护性作用。与此同时,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不同水平将会通过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而影响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7],良好的自我概念让青少年产生较高的心理弹性[8]。
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作为个体应对负性事件影响的保护要素和过程机制,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9]。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弹性对个体心理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对人们的乐观倾向、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10]。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作为个体的保护性资源能够抵御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并促进积极的心理结果,维护和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11]。心理弹性有助于个体调动积极的情绪和效能感面对不利的情境,许多心理工作者或研究者旨在通过心理弹性训练来达到提升个体心理健康的目的[12]。
总之,根据以往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相关理论,自我概念是影响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且心理弹性实质上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保护区域。这也就意味着,自我概念可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同时又可能通过心理弹性来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由此可以猜测,自我概念可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本文以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假设:(1)自我概念会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2)心理弹性会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3)心理弹性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35个硕士研究生新生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研究对象简称为研究生),涵盖文科类、理工科类、艺术类。共发放问卷752份,收回有效问卷740份,有效率为98.4%。其中,男生451人,女生289人;单身458人,恋爱251人,已婚31人。
1.自我概念量表(简化版)
根据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编制。初始问卷为60个题目,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具有良好的信度。对该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浓缩为7个项目,分别测量个体的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水平,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代表“完全不相同”到“5”代表“完全相同”),其中第4、6题为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自我概念水平越高。
2.心理健康量表(SCL-90)
采用王征宇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量表共分为9个分量表,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是测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代表“没有”到“5”代表“严重”),得分越高,心理症状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
3.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采用国外心理学家Conner和Davidson 2003年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一共有25个条目,采用国内学者张建新、余肖楠的三维度分法: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主要评定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应对的能力。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代表“从来不”到“5”代表“一直如此”),得分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信度为0.89。
4.统计处理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SPSS 24.0与AMOS 24.0对数据进行管理与统计分析。运用SPSS 24.0软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研究生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差异,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探讨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AMOS 24.0软件在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弹性在研究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
研究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Harman’s One-Factor Test),即对所用变量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查看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如果只析出一个主成分或某个主成分解释方差的大部分变异,即可认为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共有31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量为23.67%,小于40%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并不严重。
对不同性别、婚恋情况、生源地研究生的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研究发现:女生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维度显著低于男生;婚恋情况为已婚的研究生在自我概念总得分和力量性维度上显著高于单身和恋爱状态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得分上显著低于单身和恋爱状态的研究生。研究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得分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特征研究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研究生自我概念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2 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弹性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前,对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减少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心理概念得分为自变量,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图1。影响心理健康的通径有两条,通径1:自我概念—心理健康,路径系数显著,自我概念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β=-0.386,p<0.001);通径2: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心理健康,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仍然显著(β=-0.263,p<0.001),同时自我概念对心理弹性的路径系数显著(β=0.42,p<0.001),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显著(β=-0.294,p<0.001)。因此,心理弹性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2.812(小于 5),GFI=0.994,AGFI=0.977,NFI=0.995,CFI=0.997,TLI=0.992(大于 0.8),RMSEA=0.05(小于0.07),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中,直接效应为-26.3%,间接效应为-12.3%,总效应为-38.6%。
利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的方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进行抽样5 000次,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在 95%可信区间下为(-0.171,-0.081),不包含0,说明心理弹性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9%。
图1 心理弹性对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模型
根据调查,男性研究生的自我概念得分显著低于女性,心理弹性和坚韧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同时,女性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维度得分高于男性。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说明研究生群体中大部分心理问题的产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性别角色差异会使男女性形成不同的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13]。传统意义上的角色分工体现了男性价值取向和刻板印象,然而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随着男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先赋性角色的特点形成性别刻板的规定性逐渐被打破。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研究生群体,特别是女研究生,越来越追求经济上的独立和推崇人格上的平等,拥有了更多跟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关于男女社会性别角色模式的束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男女性研究生人格特征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如根据学者的研究,男性研究生倾向于崇尚并遵从行为的社会化标准和外在强制性规则,女性研究生则热衷于追求完美与秩序,具有清晰的个人标准,重视细节、精确性[14]。同时,女性在情绪体验的程度和持久度上高于男性也会导致男女性研究生心理行为表现有所不同[15]。
调查发现,已婚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概念得分和力量性维度高于单身和恋爱状态的研究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已婚者和未婚者存在生活体验的差异[17]。在家庭动力上,已婚研究生开始告别原生家庭(出生到成年的家庭),进入再生家庭(成年后所成立的家庭),即从对父母的依赖状态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个体,他们在经济和思想上有更大的自主性;从人际关系上,已婚者已经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即与伴侣的关系,且他们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对他人的认识比未婚者要全面,在对待关系和处理关系上不会因偏激的想法轻易下结论,他们会用相对成熟的方式来经营好与他人的关系;从社会支持上,已婚研究生除了获得原生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外,他们因姻亲关系扩张成强社会关系系统[18],能够在社会交往的风险应对中获得需要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
根据调查,研究生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自我概念得分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得分,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心理弹性得分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这与本研究的假设(1)(2)一致。首先,自我概念正向预测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9]。研究生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就业和婚恋压力,当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会进行消极的自我否定。自我概念是对自我的悦纳、肯定和欣赏,自我概念高的研究生有较高的自我认识、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好的自我期许,在面对压力情境时,能客观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不足,更容易获得心理援助,抗压抗挫折能力较强,能够较好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研究生的自我概念越积极,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同时,自我概念高的研究生应对方式适应性强,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力量,能较快建立个人心理资源,心理弹性较高[20]。其次,心理弹性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即心理弹性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1]。心理弹性反映个体在面对不利环境时的心理调节和抗压能力,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对外部刺激的应对能力减轻不利情境对个体心理的消极影响,在面对逆境和困难时候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能较小,抑郁感和焦虑感可能更小,因而可以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收益[22]。
根据调查,研究生心理弹性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9%,这与本研究的假设(3)一致,即自我概念和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自我概念通过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与自我概念相比,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可能是心理健康状况更有预测力的变量源。究其原因,自我概念是一个更为概括化的变量,它的变化会影响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只是作为自我概念作用结果之一而对心理健康发生影响。因此,不同程度的自我概念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形成不同的心理弹性水平。自我概念水平高的研究生,往往能够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能够自我认可、自我信任、心境宽松,他们的生活态度更加积极,情绪更加稳定乐观。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也就能够形成较高的心理弹性来灵活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帮助他们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缓解和克服心理问题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3]。低自我概念的研究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对现有的生活状况产生不满,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产生反感,心理弹性降低,较难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这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对研究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通过一定手段来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男性研究生自我概念水平低于女性研究生,心理弹性和坚韧性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研究生;已婚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概念和力量性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研究生。(2)研究生自我概念得分同心理弹性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生心理弹性得分和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3)自我概念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心理弹性在研究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中起部分中介作用。